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中国龙,从哪里来?

日期: 来源:中科院物理所收集编辑:中科院物理所

导读:

在十二生肖中,只有龙是想象中的动物。那么,龙的形象,究竟来自于哪里呢?一起来听听科普作家张之杰对龙的形象起源研究的分析。

张之杰 | 撰文

笔者曾每年写一篇生肖文。谈生肖,其实是谈它们的动物学。但谈龙呢,它不是实有的动物,要“科学”地谈它,就费劲得多了。

SAIXIANSHENG

甲骨文的龙字

龙既然是想象中的动物,先民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伊索寓言》有一则“美丽的乌鸦”,或可提供答案。话说有一天神要选鸟王,众鸟都刻意打扮自己,乌鸦知道自己长得丑,打扮也没用,就向众鸟各要了一根羽毛,黏贴在自己身上,把自己装点成一只最漂亮的鸟……

龙不就是这样吗?凤也是如此。所有的想象动物,大概都像寓言中的乌鸦般,集合众多动物元素而成。然而,在寓言中,当众鸟知道真相后,就愤怒地啄去黏贴的羽毛,让乌鸦现了原形。那么如果龙去除添加的部份,它的原形又是什么?

甲骨文龙字。图源:《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年

龙是不同时空迭经增补、修饰而成,原形已杳不可知。还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中的龙字就不代表一种实有动物。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盘庚迁殷约在公元前1300年,武王伐纣定在公元前1046年;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就是盘庚迁殷至武王伐纣、前后两百多年之物。

在甲骨文中,凡是独体象形字,如虎、象、牛、羊、犬、豕、鸡、鹰、蛇等等,莫不有其字必有其物。龙字则不然。甲骨文中的龙字,象巨口、长身曲体,头上有冠饰。巨口,可能取象自鳄;长身曲体,可能取象自蛇;那么头上有冠饰呢?试问爬虫类中的蛇类、鳄类以及中土所产蜥蜴类,又有哪种头上有冠饰?

可见龙字和虎、象、牛、羊、犬、豕、鸡、鹰、蛇等象形字不同,龙字固然是个象形字,所象却为人造之物,而非自然之物。甲骨文的动物象形字,通常只强调其最具特征的部位,如牛字和羊字,就只强调其角形,而省略其他部位。龙字只强调巨口、长身曲体、头上有冠饰,这些特征正是先民关于龙的集体印象。《甲骨文字典》说得好:“盖龙为先民想象中之神物,甲骨文龙字乃综合数种动物之形,并以想象增饰而成。”可见殷商时期,龙已是种想象的动物了。

南宋陈容画《九龙图》,现藏于波士顿美术馆。图源:维基百科

SAIXIANSHENG

仰韶文化的贝龙

殷商距今已三千多年,那么再往上推呢?如果能找到更早、更原始的造形——愈原始愈好,距离真相岂不就不远了。已知最早、最清晰的龙的造形,是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墓葬出土的贝砌龙形图案,经碳14定年,距今约6460±135年。因时代久远,且保存完好,故有“中华第一龙”之称。

这组墓葬的墓主为一壮年男子,仰身,四肢伸直,骨骸保存完整。墓主两侧摆放着用贝壳推砌而成的龙、虎各一。龙长1.78公尺,虎长1.39公尺。墓主头部朝南,其左(东)为龙,其右(西)为虎,应合“坐北朝南”以及“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方位理念。

仰韶文化遗址墓葬贝砌龙(上)、虎图案。图源:《中华文明史》第一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

本文没篇幅谈论风水,且言归正传:这“中华第一龙”的造形,到底取象什么动物?牠巨首张口,略似鳄鱼,但头顶有角;它身长蜒曲,略似蛇类,但有四肢;它四肢将身体撑起、尾巴从臀部发出后陡然变细,不似蜥蜴类。换句话说,没有任何动物可与之对应,可见远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龙已是种想象的动物。

SAIXIANSHENG

是灭绝的动物?

读者或许会问:“当今诚然没有一种动物和贝砌龙形图案相吻合,焉知6000多年前没有一种爬虫类长像如此?”

相信不谙生物学的读者大多有此疑问。动物种类虽多,但皆可分门别类。以爬虫类(纲)来说,现生者分为4目:喙头目、龟鳖目、蛇蜥目和鳄目。如果真有贝砌龙形图案般的动物,试问:要归入哪一目?读者或许抗辩:“我们说的是6000多年前啊!”以演化生物学来看,6000年不过一瞬,即使有许多生物灭绝,也不致灭绝到“目”的层级。

仰韶文化分布黄河中游,以渭水流域为中心,时代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前。竺可桢等根据植物孢粉化石、考古及古生物学发现、文字记载等多项指标,得出历代年平均温变化情形。仰韶文化至西汉末年,黄河流域大多属于温暖气候时期,年平均温较现今高出约2°C,一月平均温度较现今高出约3~5°C。当时黄河中下游河道纵横,低洼地区形成大泽(沼泽森林),动物相与现今长江流域类似。

考古学家曾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大量竹鼠遗骸,以碳14定年,判定为5000年前之物。如今竹鼠只生长在长江以南及华南温湿地区的森林中。殷墟哺乳动物遗存中就有竹鼠,此外尚有貘、象、犀、麋鹿等热带或亚热带动物。商、周青铜器也有象、犀等肖生器物。如果能够穿越时空,回到6000多年前黄河中游的大泽,您会看到貘、象、犀和麋鹿,也会看到众多的鳄鱼、蛇和蜥蜴,但您绝对不会看到全然不识的奇异动物。

SAIXIANSHENG

是恐龙的后裔?

谈到这里,有些读者或许仍会质疑:“龙,难道就没有可能是恐龙的后裔?”

回答这个问题,要从爬虫类的演化说起。

爬虫类的演化分为4条主支,最早形成的一支无弓亚纲,后来演化成海龟和陆龟。第二支合弓亚纲,包括哺乳类状爬虫类,是哺乳类的祖先。第三支阔弓亚纲,包括各种海洋爬虫类,在中生代末期全数灭绝。第四支倍弓亚纲,分成两支,一支演化成蜥蜴和蛇,另一支称为槽齿类,演化成4类,其分化略如下述。

大约2.35亿年前,亦即三叠纪中期,鳄类自成一支,其身体构造至今没什么改变。大约2.2亿年前(三叠纪末期),演化出有翅的翼龙。1200万年后,亦即侏罗纪初期,恐龙的两大支系——鸟臀龙和蜥臀龙已经出现。

龙是恐龙的后裔吗?图为安大略博物馆的异特龙与剑龙。图源:维基百科

恐龙掌控地球达1.4亿余年,当时其他爬虫类、鸟类和哺乳类虽已存在,但为数不多。到了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天体撞击地球,包括恐龙在内的所有大形陆生动物,以及所有的海洋爬虫类全部灭绝,中生代为之画下句点。

如果仰韶文化时期恐龙尚有孑遗,白垩纪以降(第三纪至今)的地层中怎会从来就没发现过恐龙的化石?不但中国没发现过,全世界也没发现过。恐龙在大灭绝中悉数灭绝已毋庸置疑,所以龙绝对不是恐龙的后裔。不过,龙是否是先民看到恐龙化石所产生的联想,则又另当别论,台师大地理系徐胜一教授曾向笔者提过这种想法。

SAIXIANSHENG

是龙卷风?

徐胜一教授辑有《历代气候编年档》,已在中华科技史学会网站公布,从中可以看出,古人称龙卷风为龙,如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龙卷风,则称为“龙斗”。所谓“飞龙在天”、“龙战于野”,可能都指得龙卷风。

以关键词查找,编年档的第一则龙斗载《左传》:“昭公十九年,龙斗于郑时门之外洧渊。”其后有关龙斗的记载多不胜数,如《隋书》:“南朝梁武帝普通五年六月,龙斗于曲阿王陂,因西行,至建陵城,所经之处,树木皆折开数十丈。⋯至太清元年,黎州水中又有龙斗。波浪涌起,云雾四合,而见白龙南走,黑龙随之。”又如《江南省志》:“宋孝宗淳熙十年,大风有二龙斗于淀湖,殿宇浮屠为之飞动。顷一龙蟠护其上,远近皆见之。”最后一则载《清史》:“同治十年三月二十二日,湖州有龙斗,狂风骤雨,拔木覆舟。”

编年档中有关“黄龙”的记载更多,徐教授认为,即干燥地区的“黄龙卷”。至于黑龙、青龙、白龙,徐教授认为,可能因为光线照射方向不同所致。照到光的龙卷风看起来呈白色,故称白龙;没照到光的龙卷风呈黑色或青色,故称黑龙或青龙。那么龙岂不可以和龙卷风画上等号?当然不能。龙卷风的漏斗云只有“龙尾”,光凭尾巴是想象不出整只龙的造形的,不是吗?

SAIXIANSHENG

它是种图腾

根据以上论述,龙确定是种想象中动物,且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存在了。那么,先民为什么要创造“龙”这种想象的动物?是什么时候创造的?这就要从图腾崇拜说起。

图腾(totem)一辞,源自北美印地安人奥基布瓦族(Ojibwe)语ototeman ,意为“他的亲族”或“他的氏族”,相当于是整个部族的标志。学者发现,图腾崇拜是世界性的,并不限于北美印地安人。

在先民的原始信仰中,认为其氏族源自某种动物(偶而是植物),也就是与某种动物具有亲缘关系,于是图腾崇拜便与祖先崇拜相联系。在一般情形下,不可捕杀氏族的图腾。同一图腾崇拜的男女,通常不相婚配。

华夏文明发展早期,不可能不经历图腾林立的阶段。其后随着迁徙、征服、融合,逐渐涵化成少数几种。从古文献推敲,史前有不少东方部族以鸟类为图腾,经过涵化,就成为“凤”。史前有不少中原部族以鳞虫类为图腾,经过涵化,就成为“龙”。《大戴礼记‧曾子天圆》:“介虫之精者曰龟,鳞虫之精者曰龙。”鳞虫,是古人的分类观念,泛指有鳞的动物,蛇、蜥蜴和鳄都属于鳞虫。

龙图腾的涵化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直接以某种鳞虫类为图腾,第二阶段建构起半人半动物的图腾,第三阶段将图腾综合化、艺术化。然而,三个阶段并非截然划分,而有并存的现象。举例来说,汉画中已有艺术化甚高的龙,也有半人半动物的神人(通常为伏羲与女娲),有些呈人首蛇身(无后肢),有些具有后肢,下半身似鳄或蜥蜴。这样看来,《山海经》等古文献里的“蛇”,解作鳞虫类或许更为适切。

《山海经‧大荒西经》:“女娲,古神女而帝后,人面蛇身。”《艺文类聚》卷十一引《帝王世纪:“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蛇身人首。“闻一多撰有论文“伏羲考”,认为伏羲氏是以蛇为图腾的部族,龙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又说龙“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

四川大邑出土画像石《伏羲与女娲》,伏羲已残缺。下半身皆作蜥形。图源:《中国汉画图典》,浙江摄影出版社,1997年

从仰韶文化的贝砌龙形图案来看,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已完成“兼并与同化”。这种综合体不再称为蛇、鳄或蜥蜴,而称为龙。它不再是单纯的图腾,而是至尊至高的神物。《史记‧天官书》:“轩辕,黄龙体。”《注》:“人首蛇身,尾交首上,黄龙体。”说明黄帝氏族的图腾即蛇、即龙。

此后,夏、商、周三代都继承伏羲、女娲、黄帝为代表的龙图腾,龙遂成为权力的象征。

SAIXIANSHENG

形态的艺术化

先秦的龙形纹饰,主要见于青铜器,如商晚期的“透雕龙纹钺”、西周早期的“兽面龙纹大鼎”等,不论半具象或变形,莫不巨首张口、头上有角,有时尚有鳞片。战国时发展出镶嵌工艺,在青铜上镶嵌红铜或银、金纹饰,战国早期的“镶嵌龙纹扁壶”,龙纹已较前复杂。比对商、西周、春秋、战国青铜器的龙形纹饰,似乎有朝向复杂化演变的趋势。

商晚期《透雕龙纹钺》。因配合器型,龙形纹饰作圆形。图源:《中国青铜器全集》第4册,1998年。

到了汉代,龙形文饰主要见于汉画(从画像砖、石拓印的图绘)。汉画中的龙,数量庞大,造形多样,除了巨首张口,头部的装饰明显增多,有些已和后世的造形接近,但须和鳍罕见,眼睛也未见明显突出。不过和先秦的朴素造形相比,已复杂得多了。

据笔者观察,汉代龙的体形,可大别为兽形、蜥形、蛇形、鳄形等4 类。大致而言,作兽形者通常较短,四肢将身体撑起。作蜥形者通常较长,四肢侧出作匍匐状。作蛇形者无足,但头部仍为龙形。作鳄形者较为宽扁,鳞甲明显,四肢侧出如蜥形。在这4大类中,以前两者为大宗。有些有装饰性的翼,几乎都长在兽形者身上,即古文献所说的应龙。

龙的造形一再加工,艺术化愈来愈高,添加的元素愈来愈多。到了唐代,大致已经定形。唐、宋以降,龙具有虾眼、鹿角、牛嘴、狗鼻、鲶须、狮鬃、蛇尾、鱼鳞、鹰爪等特征,也就是我们在图绘中所看到的造形。过度艺术化的造形,看起来威风凛凛,其实中看不中用。爬虫类学家、台师大生科系杜铭章教授在中华科技史学会演讲时指出,龙的造形不适于水陆生活。

南宋·陈容《九龙图卷》(局部),大约从唐代起,龙的造形已基本固定。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维基百科提供

第一,鱼类有水的浮力承托,没有“站立”问题;脊椎动物上陆,腰带、肩带与脊椎连结紧密,始能撑起身体,因而体形不能过长,否则腹部将垂到地面。第二,因肩带与头部分离而产生颈 部;鲸豚的祖先由陆地返回海洋,颈部退化消失,因知颈部会增加阻力,不利于水中生活。第三,为减少阻力,鱼类及海洋哺乳类多呈流线形,海洋哺乳类则毛发退化或变短,总之,以身体光滑平顺为宜。以这些背景知识作参照,既不能适应陆地生活,也不能适应水中生活,显然是子虚之物。

SAIXIANSHENG

行为的起源

既然龙是种想象的动物,那么牠的行为当然也出于想象。《说文》:“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应该是当时的传说。先民认为,龙如同一般鳞虫,也有冬眠行为。入秋以后不再打雷,是因为龙潜入深渊冬眠。打雷之前必有闪电,于是就把电走金蛇,想象成乍隐乍现的龙。有人甚至说,龙字之发音,即打雷的隆隆声。《山海经‧海内东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可见远在上古,雷已和龙画上等号。

汉画中的龙,可大别为兽形(左上)、蜥形(右上)、蛇形(左下)、鳄形(右下)等4类。图源:《中国汉画图典》,浙江摄影出版社,1997年。

魏晋时佛经大量译成中文,印度的蛇神那伽(naga)被译为龙,那伽王就顺理成章地译为龙王,其居处就译为龙宫,其女儿就译为龙女。印度人认为,龙宫位于水域深处,藏有大量珍宝,据说《华严经》就是龙树菩萨从龙宫中取得的。

从印度传入的龙王、龙宫、龙女等概念,丰富了中国龙的内涵,于是龙从神物,升格为神祇,掌管兴云布雨。《西游记》第九回的泾河龙王,就因擅改降雨时辰及雨量,遭天庭处斩。

印度的那伽能够兴云布雨,带来丰收,但如遭人亵渎,也会带来洪水和干旱。佛教传入后,龙王成为河神,各地容易发生水患的地方,建起龙王庙。根据西门豹治邺的故事,说明从前的河神是河伯。

古木老树如遭雷殛,藏在枯树洞里的动物同时会被打死,人们想象:这些古树或动物可能都是精怪,于是龙又有诛除山精木怪的任务。当然,恶人也是诛除对象。龙还能做很多事,为免芜蔓,就不絮叨了。

SAIXIANSHENG

结语

孔子问礼于老子,离去时对弟子们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邪!”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印度教神庙常有那伽雕像。图为吴哥窟巴戎寺山门之护法狮与九头那伽。作者摄

龙不是实有的动物,又有谁能知究竟? 让我们以孔子的话作结吧。

来源:赛先生

编辑:十一

相关阅读

  • 生物多样性的奇妙:龙与其他生肖

  • 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秘动物,与生物多样性有着密切的关联。今年是龙年,让我们一同来探索龙与生物多样性的奇妙之处吧。龙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神圣、吉祥、权力和智慧的
  • 【暖城暖心】营业时间延长

  • 春节小长假游客朋友们出游热情高涨为了提高您的游园体验鄂野温馨提醒大家错峰出行错峰出行、营业时间延长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春节假期营业时间延长至18:30售票时间截止到17:
  • 龙究竟是一种什么生物?|话龘事儿③

  • 封面新闻记者 文康林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早在石器时代,龙的形象就广泛分布于华夏大地。距今8000年的辽宁查海遗址的巨型石堆塑龙,距今6000多年的河南
  • 过年领红包,小动物们也得有!

  • 大年初一,成都动物园里充满了喜庆和欢乐。不仅游客沉浸在新年氛围中,小动物们也享受着节日的欢乐。这个春节,饲养员特意为“毛孩子”们准备了“红包”。在中国文化中,长辈给晚
  • 新春走基层|“林海雪原”巡护记

  • 春节前夕,与城市里热闹的喜庆氛围不同,人迹罕至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一如往常般静谧。记者跟随东宁市朝阳沟林场的女子巡护队队员们,穿行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茫茫“林海雪原”
  • 动物救助站故事 | 瞧!它们“野”过年

  • 过年了 过年了!野生动物救护站里也热闹起来了新鲜的牛肉脆甜的苹果好吃的坚果救助站里的工作人员准备得不亦乐乎小动物们也吃得津津有味优雅的白冠长尾雉秀恩爱的天鹅和鹦鹉
  • 金山湖游乐园“上新” 超40种萌宠陪你过大年

  •   惠州日报讯 (记者陈春惠)位于市区金山大道金山二桥西侧的超人气亲子乐园新地标——金山湖游乐园又“上新”啦!这里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小惠动物世界”,超40种萌宠陪你一起迎

热门文章

  • 解码“新IT”的5个特征和3大价值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浪潮中,以智能设备、边缘计算
  • OPPO k1的低价高配真实么?网友:不看不知道

  • 近日OPPO一款新机OPPO k1,摒弃了高价低配,就连自家老大哥r17都要怼一下。更是放弃了请代言人,以往的OPPO手机还没出来,各路流量小生,花样美男的代言就先来了。还有线下销售人员的
  • 一招教你手机无限制成为一台新设备

  • 大家平时用手机去注册app,肯定会遇到检测设备异常,交易关闭,等问题 这个都是手机已经不止1-2次注册过此app,不断更换手机仅是一个暂时的方法,却不是长久之计,手机总归会用完
  • 从零开始如何开网店

  •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网购已经成为家家户户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购物方式了。网购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涉足电商事业,那

最新文章

  • 中国龙,从哪里来?

  • 导读:在十二生肖中,只有龙是想象中的动物。那么,龙的形象,究竟来自于哪里呢?一起来听听科普作家张之杰对龙的形象起源研究的分析。张之杰 | 撰文笔者曾每年写一篇生肖文。谈生肖,
  • 大年初六 送穷日

  • 大年初六送穷日扫积尘 送穷神开门吉 六六顺赶紧从被子里爬起来给家里来个大扫除跟所有的烦恼说“拜拜”再跟新一年的富贵财运说“嗨嗨”用崭新的面貌和积极的态度开启新生活
  • 三晋春来早丨“龙龙”的年味里是浓浓文化味

  • 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和谐与繁荣。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放下繁忙的工作,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共度美好时光。而在大同市,这个春节却不仅仅是一场家人
  • “快手有年味”2024春节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 2024春节期间,由北京市广电局指导,快手策划的“快手有年味”系列活动,将通过线上直播与宣传活动的形式,生动展现最真实、最有烟火气的中国年味与幸福美好的生活图景,陪伴天南海
  • 鄂尔多斯近日连上央视

  • 2月14日鄂尔多斯市非遗闹新春登上CCTV-13新春特别节目央视记者在鄂尔多斯市康镇景区带大家看非遗绝技小相狮舞观情景剧《绣楼招亲》欣赏捏糖人、葫芦微雕、刺绣工艺等非遗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