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
新华社刊发报道
《新赛道上跑出新优势——西安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速写》
全文如下
↓↓↓
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具有重要作用
2022年底,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进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优化升级、登高晋位的新阶段。
着眼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不断丰富和拓展新的应用场景
一个个科技成果正加速转化
新兴产业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西安竞逐新赛道
激发出强劲动力
在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的西安“双中心”建设核心承载区丝路科学城,一场“追光计划”正悄然进行,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建成投用,为光子产业各类创新主体打通了从产品研发到市场化批量供货的完整链条。
俯瞰丝路科学城
“一系列光子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让西安在光芯片研发生产上走在了全国前列。”陕西“追光计划”牵头单位之一——中科创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创始合伙人米磊说,依托丝路科学城,数百家企业形成先进激光与光子制造、光子材料与芯片、光子传感三大产业集群,正把西安打造成为全国光子产业原始创新高地和国家光子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有了“追光”的轻快步伐
也需要处理复杂数据的
“最强大脑”
↓↓↓
位于西安市雁塔区的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西部首个、全国第二的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匹敌150万台家用电脑的算力,24小时内可完成数十亿张图像、10年左右的自动驾驶数据的处理。
建设中的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二期项目。(资料图)
“中心上线至今一直保持95%以上的使用率,已链接生态伙伴180多家。”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首席运营官张云鹏介绍,中心为科研院所与中小企业提供“即租即用”共享算力服务,通过赋能科技、赋能产业形成产业聚合。
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检查机房设备。(资料图)
今年6月,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入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将与西安的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产业深度融合、紧密联结,走出一条特色人工智能发展道路。
以新兴产业的壮大
作为城市竞争力提升的
重要支撑
↓↓↓
西安培育形成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机器人、卫星应用五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生命健康、类脑智能、氢能与储能等一批未来产业,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等开放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赋能新兴产业聚集成势。
“短短一年时间里,眼前这1200多平方米的水泥地、毛坯房就变成了装满先进设备的洁净车间、生产线。”从事传感器研发制造的西安砺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新航告诉记者,在秦创原平台的帮扶支持下,这家脱胎于西北工业大学创新团队的企业一个月内就走完了审批、选址、专利评估等流程,大大降低了初创企业的组建难度,加快了科研成果从“书架”到“货架”的速度。
作为陕西最大的科技创新孵化器
秦创原经过两年多建设
正加速释放科创潜能
↓↓↓
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
其构建的“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平台体系已建成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9家。
建设“双中心”、做优秦创原,为西安打造国家创新名城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西安先后承担了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十余项科技创新领域的国家级试点任务。今年上半年,西安规上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526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0.3%,同比增长7.8%。目前,西安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已分别达到10431家和10186家。
西安市科技局副局长李建勋表示,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西安将继续聚焦科技前沿、成果转化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开辟新领域、新赛道,让更多样品变产品、科研团队变科技企业。
来源:新华社丨编辑:谈密丨校对:张立丨审核:李明真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