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项目最核心的这栋楼已经建设完成了,边上的楼也很快就能开始动工。”近日,在杭州市余杭区闲林街道午潮山家庭农场新建造的窨制桂花龙井体验项目基地内,茶农李福庆正在与余杭区科技特派员、浙江农林大学副教授梁慧玲讨论着基地建设的最新进展。在他们的规划里,每到金秋时节,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可以坐在基地的桂花树下,闻着桂花香,静静品味自己动手窨制的桂花龙井。

基地效果图
李福庆是午潮山农村里一个普通茶农。每年春天,很多人不远千里慕名去他家买龙井,这一切,皆因李福庆坚持种植不施农药、化肥、除草剂而声名远播。李福庆的茶品质好,不愁销路,但久而久之,他也不想局限于销售茶叶,而是希望通过不同的形式,把自己的品牌建立起来,进一步推广茶文化。

梁慧玲(右)与李福庆讨论基地建设
面对乡村振兴中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诉求,科技特派员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服务形式和发展模式。梁慧玲告诉记者,李福庆的茶企规模不大,但地理位置靠近市区,而且环境有山有水,真正的离尘不离城,特别适合围绕文旅发展,扩大文化消费。恰巧,梁慧玲也一直在进行新式茶饮的研究与探索。
一个缺场地,一个缺技术,在余杭区科技局的牵线搭桥下,梁慧玲与李福庆一拍即合,决定打造一个集加工、品鉴于一体的茶文化体验性项目——窨制桂花龙井的体验项目,并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塑造“福庆叔叔”龙井茶品牌,促进茶农增收。

为什么以“桂花龙井”作为主角展开项目设计?“杭州的春天,是西湖龙井茶的清香;到了秋天,则是甜甜的桂花味。我们把春天的龙井和秋天的桂花凑成一对CP,一方面是希望让龙井茶在秋冬也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另一方面也是想让更多人了解桂花龙井这一杭州特色茶。”梁慧玲告诉记者,根据规划,游客在这个102亩的基地内不仅能体验桂花龙井的窨制工艺,还能学习如何品茶,沉浸式体验茶文化。
窨制是何工艺?有哪些特色?梁慧玲向记者讲解道,窨制,也叫熏制,是制作花茶的一种工艺。基本原理是将茶坯与刚刚采摘下来的鲜花混合在一起,鲜花吐香,茶坯吸香,茶香与花香最终融合,制成花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且这种工艺在保留花香的同时,不会破坏茶的营养价值,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桂花龙井窨制工艺工序多、时间长,如何改良成为适合消费者体验的工艺及流程尚待开发。经过前期的一系列试验,梁慧玲和李福庆通过提前准备鲜花、压缩窨花时间、使用干燥剂干燥、冷冻干燥方式干燥等,成功将原本至少需要3天的窨制压缩成3个小时,并且在口感上基本达到了与传统工序一致的味道。

明前龙井(左) 桂花龙井(右)
此外,该项目还将为前来体验的消费者提供桂花龙井相关知识的培训,从视觉、嗅觉、触觉、口感等方面设计展示点,让消费者多角度、多方位、轻松地了解桂花龙井,留下深刻印象。
李福庆表示,原本他不敢制作太多的春茶,通过这一体验项目,农场全年的茶叶产量可提高1/3,收入也更多元化了,这个意外收获最大的功臣就是为他带来技术帮扶的科技特派员。
目前,梁慧玲和李福庆一道,已完成项目设计方案1套,接待体验人员100多人次,并以新茶饮形式参加了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浙江气派的非遗茶生活”等活动,项目成果也已在企业淘宝店铺上线。一幅崭新的致富图景正在梁慧玲的努力下,一步步变为现实。

梁慧玲参与新式茶饮评比活动
“茶香也怕巷子深”,梁慧玲说,作为科技特派员,将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去迎合茶叶新的消费趋势是他们正在做的工作。梁慧玲与余杭茶农打造桂花龙井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她表示,她将站在整个行业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拓展茶叶的产业链和新业态,提高茶叶产品的附加价值,让传统茶文化在继承创新中焕发新活力。
记者 陈路漫
通讯员 刘梦颖 黄燕清
编辑 陈路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