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清华大学吴建平院士:互联网核心技术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日期: 来源:中国教育网收集编辑:中国教育网

“科技创新这事儿急不急?”——“当然急!”吴建平回答得斩钉截铁。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会上揭晓了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吴建平团队作为主要完成人、清华大学等单位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下一代互联网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SAVA关键技术与规模化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吴建平(中)和部分团队成员在人民大会堂前留影

这一项目从立项至获奖,背后是吴建平和团队走过的20年。

科技创新,既要“快”,又要“慢”。这是吴建平对自己的要求,更是他对团队的要求。

他解释说:“‘快’是指反应快,碰到看准了的问题不能慢,国家战略急需的问题不能慢;‘慢’是指功夫慢,研究过程中要肯于扎下去,有耐心,有定力,能坚持。”

“碰到问题不能慢”

2005年,互联网进入中国的第一个10年刚刚过去,中国的互联网人在向世界的了解与学习中探索着自己脚下的路。全国性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已建成10年,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积累了大量经验;而全球最大的纯IPv6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CERNET2开通运营,则拉开了中国互联网技术创新的序幕。

今年是互联网进入中国30周年。在4月20日召开的中国互联网30周年发展座谈会上,作为“中国互联网30年致敬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网络研究院院长,中关村实验室主任吴建平用“每隔10年攀升一个台阶”来形容互联网进入中国的30年。

从发展中寻找创新点。两个10年的交界之年,中国的互联网人被赋予的创新期待日益强烈。

在完成CERNET2建设及IPv6核心路由器国产的基础上,吴建平和团队将目光投向了网络安全领域:互联网长期缺乏有效的源地址验证,使得假冒源地址横行,成为网络空间最严重的安全隐患。“就像人们不带身份证、护照出门,你无法得知他的真实身份,更无法信任他一样。”

团队部分骨干合影

突破这一技术是国家急需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网络及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

碰到问题不能慢!吴建平心里着急,决定不管条件是否成熟,都要带领团队去实现突破。

“回顾我50年的整个学习和工作生涯,都与互联网紧密‘绑’在一起,我有幸参与了中国互联网的从无到有。”吴建平参与中国互联网事业所走的每一步,几乎都遵循着“碰到问题不能慢”的科研原则——

1986年,吴建平在清华搭建了中国第一个校园计算机网络后来这些设备得到产业化,在1990年亚运会赛场派上用场。

1989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访问学习两年的吴建平,带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如期归国,决心要建起中国的互联网。

1995年,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建成,成为第一个全国性互联网。

2004年,覆盖20个城市、连接100多所高校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CERNET2开通运营,其中一直被美国垄断的互联网关键技术——核心路由器主要由中国人自主研发。

2021年,全球规模最大的未来互联网试验设施FITI(Future Internet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主干网开通,意味着我国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再一次实现领跑

团队成员向专家汇报科研工作进展

站在技术发展的十字路口,吴建平总能敏锐地捕捉到问题所在,迅速做出前瞻性的攻关决定,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

“真正做成一件大事是最大的诱惑”

吴建平和团队“碰到问题不能慢”的底气,来源于技术实力上的“厚积薄发”和看准方向后的“不懈坚持”

在他的团队中,包括五十名左右清华教师、四五百名学生以及来自CERNET的高校团队。庞大而专业的团队保证了创新过程中的技术实现

更重要的是,吴建平看准方向后的坚持深深影响着团队。“这一领域,基本上没人能坚持我这么长时间。”

“70后”崔勇1999年本科毕业后师从吴建平攻读博士,并就此加入了吴建平团队。在他的记忆中,“下一代互联网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SAVA”仅在立项过程中就遇到了很多困难,既有来自其他国家同行的质问,也有来自国内网络界权威专家的质疑。

团队迷茫之际,吴建平力排众议,带领团队坚持已有的学术观点,通过承担一系列的产学研合作,组织上百所高校,并在科教网、科技网、公网、行业专网上部署试验,通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才获得了如今的成果:

下一代互联网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SAVA实现国际首创;突破接入、域内、域间三个层次源地址验证关键技术,完成四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创新。项目推动国际互联网标准化组织IETF成立专门工作组SAVI和SAVNET,完成IETF国际互联网标准8项,显著提升了我国互联网核心技术国际标准话语权。

“互联网核心技术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无数个场合,吴建平都强调“互联网核心技术就是互联网体系结构”,因为这是支撑互联网运行和发展的最根本结构。在他看来,掌握核心技术是获取未来互联网技术发言权和话语权的关键所在,下一代互联网源地址验证技术正是中国人实现核心技术突破的代表之一,研究成果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和吴建平同是“50后”的李崇荣1995年加入吴建平团队,并与吴建平、李星一起被称为清华团队的“铁三角”,多年来的共事让他们拥有十足的默契。“有他在我们都很安心。”在李崇荣看来,吴建平凭借在计算机网络领域深厚的造诣,精准把握团队科研方向,在学习和吸收不同学派观点的基础上,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学术观点和技术路线,从不人云亦云。正是这样的定力与自信,让吴建平像舵手一样,稳稳地引领这艘科研大船乘风破浪。

就像万物生长遵循自然规律一样,科研项目的瓜熟蒂落也一样要遵循客观规律,历经时间的考验与打磨。崔勇回忆,自己急躁、焦虑的时候,总是可以在老师那里得到力量。

勤耕细作,静待花开。吴建平坦言,于他而言,只要看准方向,困难再大也会坚持,即使其中遇到其他科研上的诱惑,“有时候诱惑也很大,但是真正做成一件大事是最大的诱惑。

向“互联网之父”发问

2016年,清华大学邀请“互联网之父”温顿·瑟夫(Vint Cerf)来访,吴建平向温顿·瑟夫发问:“互联网为什么能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发问成为温顿·瑟夫面向师生的演讲主题。

温顿·瑟夫(左)曾多次访问清华大学并与校内专家交流互联网技术,这是他访问期间和吴建平(中)、李星(右)在一起

对“互联网之父”的发问,也是吴建平对自己的发问。

时间回到半个世纪前。1973年,吴建平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计算机专业学习。1977年毕业留校工作,1979年考取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1982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的吴建平成为学校研究计算机网络最早的教师之一。此后50年时光中,他对这一领域的热爱始终如一。

“当你真正认识互联网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它的潜力和价值,就会爱上它的优雅和巧妙。”

吴建平将互联网体系结构形容为一个优雅的“沙漏”。在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各层协议中,中间的网络层承上启下,保证全网通达,是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核心所在。网络层之下是各种先进通信技术,网络层之上是各种互联网应用。“互联网体系结构之所以能够成为互联网的关键核心技术,并非是哪个人或哪个组织事先指定,而是在一次次与其他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比拼和角力中‘大浪淘沙’,逐步达成共识而确立起来的。”

即使几十年过去,互联网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体系结构始终没有被推翻,而不断解决其中的各种技术挑战,保持演进和迭代,一定可以把未来互联网做大做强。

如今,“下一代互联网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SAVA关键技术与规模化应用”项目成果已经实现国内外主流网络设备厂商50余种产品,并大规模应用到中国教科网主干网、高校IPv6校园网及国家重点行业专网等,成为我国攻克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典型范例,为保障网络空间安全,服务网络强国、科技强国作出重要贡献。

“后面的推广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吴建平坚信,科技创新成果要在应用中体现它的生命力,只有在用的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

而针对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发展面临的“扩展性”“安全性”“实时性”“移动性”“高性能”等挑战,中国的互联网人还有“干不完的活儿”。

2010年7月,国际互联网协会将“乔纳森·波斯塔尔奖”颁发给吴建平。拿到这一国际互联网界最高荣誉,吴建平却谦逊平和:“这个奖属于团队,我只是作为代表去领奖。”

对于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他仍然强调:“这是团队的贡献,是属于团队的奖。”

“当国家发展需求和技术进步需求相结合,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吴建平和团队在实践中越来越强烈地体会到,这正是科技创新的初衷与方向。

科研人员有黄金年龄吗?吴建平的答案是没有。只要坚持,永远可以做出成果。“反正我是一直不停息的,所以才有成果,对吧?”

因为热爱,71岁的吴建平仍在互联网领域中孜孜以求,并感染带动着团队中的众多年轻人。

而在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后,吴建平与他的团队,又开始向着另一个山峰攀登。

来源丨清华大学

记者|郭玲

相关阅读

  • 宝山这个大学生团队首创成果成功投入市场

  • 眼下一群新时代的少年们正追随着上一辈科研人的足迹,奋发向上立足创新,传承科研精神的同时立志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今年在宝山区刚刚成立的上海川兮技术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就是
  • 祝贺!清华教授薛其坤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回应百年关切于中国本土实验室中在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现“世界首次”挑战世界难题带领中国科学家团队在高温超导研究中大胆提出与主流不同的学术思想团结协作集智
  • 科技特派团助力葡萄产业提质增效

  • 日前,沈阳农业大学葡萄研究团队深入桓仁县北甸子乡大牛沟村开展科技特派服务活动。为葡萄管理提供指导,助力葡萄产业提质增效,果农增产增收。初夏时节,毛君移民葡萄栽植专业合作
  • 广工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50个项目。由广工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学校陈新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面向高性能芯片的高密度互连封装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荣获
  • 革新铬盐生产工艺 源头治理铬渣污染

  • 20世纪90年代,全国许多化工厂为生产铬盐而遗留下一座座高耸的铬渣山。这些铬渣山逢下雨便会流出黄水,使高毒性六价铬离子渗入土壤,通过饮用水和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影响人畜健康
  • 国家科技奖出炉!华中科技大学+7!

  • 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24日上午在京召开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

热门文章

  • 解码“新IT”的5个特征和3大价值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浪潮中,以智能设备、边缘计算
  • OPPO k1的低价高配真实么?网友:不看不知道

  • 近日OPPO一款新机OPPO k1,摒弃了高价低配,就连自家老大哥r17都要怼一下。更是放弃了请代言人,以往的OPPO手机还没出来,各路流量小生,花样美男的代言就先来了。还有线下销售人员的
  • 一招教你手机无限制成为一台新设备

  • 大家平时用手机去注册app,肯定会遇到检测设备异常,交易关闭,等问题 这个都是手机已经不止1-2次注册过此app,不断更换手机仅是一个暂时的方法,却不是长久之计,手机总归会用完
  • 从零开始如何开网店

  •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网购已经成为家家户户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购物方式了。网购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涉足电商事业,那

最新文章

  • 古浪公安破获电诈案件1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

  • 近日,古浪公安民警收到一面群众送来的写有“破案神速显警威,追赃挽损暖民心”的锦旗,深深表达了对古浪公安的感谢之情。古浪县居民蒲某在网络上被骗10万余元,向公安机关报警。接
  • 菲方举行听证会,中方:欢迎

  • 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发言人就菲参议院针对美军方抹黑中国疫苗举行听证会答记者问问:6月25日,菲律宾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举行听证会,就路透社日前报道美国军方在新冠疫情期间假冒
  • 终其一生除“心魔”

  • 记得在2020年,第一次到强制隔离戒毒所采访吸毒人员和管教民警,至今回想起来仍颇有感触。追溯关于自己了解到最早的毒品知识,已经很久很模糊,或许是来自在学校几位穿制服的叔叔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