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看智能电视,需要怎样的智商闯关?

日期: 来源:济南日报收集编辑:济南日报

  不久前,演员李嘉明在视频平台上“炮轰”智能电视眼花缭乱的VIP收费制度问题,“买个电视花了大几千元,完了我还看不了”。李嘉明的感慨被网友评价为“说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类似的吐槽不胜枚举,在B站,吐槽智能电视的视频中有不少播放量超过了百万。

  智能电视的“智能”之处在于,把传统的有线电视转变为了一个综合影音载体,不仅可以收看电视节目,还可以通过内置App观看各大视频平台的内容。这本该是件好事,为何反而成了越智能、越难用?你是否也因两三个遥控器搞不懂怎么用、没完没了的广告、会员“套娃”式收费而恼火?

吐槽

操作复杂 广告扰人

  “奶奶经常给我打电话,说又找不到电视台在哪儿看了。”市民陈旭说,别说老年人,自己拿起遥控器都得想半天。

  “光遥控器就有三个,一个是智能电视的,一个是有线电视的,还有一个是有线电视机顶盒的。要想从网络电视转成有线电视,得退出、切换好几个步骤,有一次我试了半天也没成功。看电视本身是为了放松,怎么操作变得这么麻烦?”陈旭感叹。

  陈旭说,小时候的电视机打开就是电视频道,上下左右四个按钮就控制了换台和音量。如今的智能电视、网络电视功能比较复杂,屏幕上有各种选项,操作起来和手机类似。“我爷爷奶奶看不懂图标的意思,只能靠印象中的位置去点击,得试错好几次。现在虽然电视联网后能看的节目变多了,看电视的‘门槛’却越来越高,打开电视看自己想要看的频道,就像闯关一样,要点击无数选项才行。”陈旭表示,满屏各种剧集的推广和广告令人眼花缭乱。

  采访中多位市民表示,现在家中电视的主要受众是老年人。有的采访对象每天早晨出门前给老人设置好频道,有的采访对象表示经常被老人求助。

  另外,数不胜数的60秒、90秒广告也让很多受访者头疼。有人曾统计,智能电视的广告类型有开机广告、关机广告、弹窗广告、系统推送广告、屏保待机广告等数十种,90%智能电视存在开机广告的设置。“去年我搬家买电视的时候,就把开机没有广告作为一个必备条件,但是在市场上很少有导购主动提及开机广告。最后超出预算近一半买了一台没有开机广告的电视,不得不说用起来爽多了。”一位市民表示,不想花钱给自家添一块“广告屏”。

  据数据统计,2016年中国电视开机率达到了70%,但到了2021年,电视的开机率已经下降至27.7%。开机率的降低,使很多厂商通过接入第三方广告的方式来平衡收入,虽然国家也出台了有关条例对此进行约束,但智能电视广告扰人问题并未明显改善。

憋屈

会员“套娃”限制太多

  互联网时代,你怎样使用智能电视?济南日报记者发出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18.4%受访者使用有线信号观看频道,10.04%受访者观看网络电视,42.2%受访者把手机画面投屏到电视上,还有29.36%受访者表示不看电视,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代替。

  不论是否用智能电视直接观看,“套娃”式会员都是躲不过的“坑”。

  “买电视的时候,导购极力推荐我买他们电视推出的会员,每年200多块钱,说是影视资源很多。可是后来我发现,像一些视频网站推出的新剧根本就没有,必须得买平台会员才能看。”市民刘女士说,以某智能电视品牌为例,年会员充值后可以观看VIP频道内全部内容,但是付费单点影片、儿童成长会员等都需要另行付费购买。刘女士算过一笔账,要把会员买全一年得花近千元。

  使用视频平台软件向电视投屏观看,是很多消费者的选择,但这些视频平台的套路并不比智能电视少。

  “我在优酷、爱奇艺、芒果、腾讯四大App都充值了会员,他们都设置了手机端和电视端两种会员,手机端不能在电视上通用。”会员“大户”小王说,在不花高价买电视端会员的前提下,这些平台有的直接禁止投屏,有的限制了投屏时的清晰度,只能选择标清,有的即使花钱单点了付费节目也不支持投屏,“有一次我另花12块钱购买了两集综艺,打开电视想舒舒服服吃着零食看的时候,却发现不能投屏,只能憋屈着在手机上看完。”更让小王难以接受的是,自己花钱买了会员却不能给家人用,前几天他的爱奇艺会员突然提示有其他设备同时在线,自己被限制观看了,仔细了解才知道,“黄金VIP”只能同时登两台设备,要达到“星钻VIP”才能同时登录三台设备。

期待

适老改革 告别套路

  电视作为20世纪伟大的发明之一,给人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58年3月17日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诞生,到现在走向千家万户的智能电视,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电视产业突飞猛进的同时,种种不足和弊端也让用户体验感大打折扣。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受访者观看电视频率越来越低的原因,58.72%是因为广告太多,57.8%是因为操作太复杂,48.62%是因为不如手机、平板方便,44.59%是因为厌恶“套娃”式收费。在大众版权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下,过半数受访者对相关内容需要付费表示认可,但83.49%受访者认为收费应该一次付费就“买断”,72.48%受访者认为会员平台和电视厂商应该支持一个会员模式,49.54%受访者认为会员手机端和电视端应该通用。

  “我觉得智能电视也应该进行一些适老化改革,毕竟老年人现在才是电视的主要消费群体。”市民杜宏伟认为,对于年轻人来说,一部手机就可以满足娱乐需求,游戏、社交都能代替看电视,但对于老年群体而言,看电视仍是他们最熟悉和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根据CSM媒介(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全国71个大中城市的收视调查数据显示,55岁至64岁电视观众所占比例达到18.6%,65岁以上群体占到21.8%,且近三年来受众占比基本保持稳定,成为目前电视节目受众的最大群体。对老年人而言,电视是否足够“智能”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只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需要,才能帮助他们无障碍地收看电视,跟上时代步伐,享受美好生活。

  “‘套娃’式会员收费不仅影响消费体验,也会消耗消费者的信任,长此以往会动摇付费观看的根基,不利于行业良性发展。”律师杨铭建议,应加快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注重消费者体验感,探索建立多个用户端互相兼容的电视会员体系,让消费者告别“套娃”式会员。

市民 张先生

  视频会员一个月要二三十块钱,只能用手机端,想升级电视端还得交十几块钱。这种现象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监管,也需要消费者积极反馈、团结起来,而不是默认平台这种行为,不然市场环境会越来越差。

市民 秦先生

  我觉得会员收费是无可厚非的,平台购买各种版权需要大量投资,观众只看到了自己的钱包,却不知平台的生存也很艰难。如果观众了解企业的难处,或许就会理解会员制度的“精打细算”。

市民 王女士

  对于智能电视操作复杂这件事我深有体会,两个遥控器来回切换,家里老人根本玩不明白。希望今后电视操作能进行适老化改变,开机界面不要那么复杂,别让看电视从娱乐消遣变成一件奢侈的事情。

 

 

智能之外别忘用户体验

光明日报

  智能电视当初能被用户广泛认可,主要就是因其拥有海量的内容资源,且能实现随时播放、想看就看的自由,而不用受传统电视节目编排内容及时间的限制。这也是电视市场与互联网产业创新结合最具前景的一个优势。

  其实消费市场要考虑营收成本、广告收入,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一些行为也无法简单地用对或错来判断。但盈利创收依然需要将用户体验放在首位。虽然目前电视的使用率呈降低趋势,但并不能说明人们对大屏观影的需求是减少的。

  消费者的吐槽对各运营方正是一个提醒,该如何在利益营收与用户体验的博弈中达到一个更为舒适的平衡点,留住更多用户,还有赖一个更为积极的策略调整。在商业生态模式的探索与转变中,能看到并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合理需求,往往才能实现运营方与消费者的双赢。毕竟口碑和市场双丰收,产品才能走得稳定又长久。

  中老年人正在逐渐成为电视市场的主力军,因此对智能电视进行适老化改造就变得非常有必要。更加清爽简洁的操作界面,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关闭广告以及一个更合理的充值模式,这些需求都需要被看到、被重视。

  当然,这些改变也并不只是针对中老年用户,许多年轻人也正在成为“适老版”App的拥趸者。这也说明,简约又能满足核心需求的人性化产品,总能受到更多年龄层用户的认可和喜爱。因此,智能电视除越来越智能之外,也该回归最本真的用户体验,满足越来越多人的大屏需求,才能保有更大的活力。

收费套路不能踩法律红线

澎湃社论

  显而易见的是,在“科技”的加持之下,我们花钱买来的电视机,越来越不由我们做主,而是成为商家精心安排的“吸金道具”,套路接着套路,手就直接伸到了消费者的口袋里。

  2020年,北京互联网法院作出宣判,爱奇艺推出的“超前付费点播”构成违约。此后,各大视频平台正式取消超前点播;2021年时,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也曾宣判:智能电视开机广告必须能“一键关闭”。以上这两起具有标杆意义的法院判决,都说明智能电视生态下的一些商业模式,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是违法的。也说明,消费者特别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要积极出来维权发声,通过诉讼推动结束收费套路。

  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的基本权益。产品可以更新,商业模式也可以创新,但不能变成针对消费者的巧立名目、硬薅羊毛。从知情同意的角度说,“我的电视我做主”,电视机厂商不能在消费者没有同意的情况下,把消费者的电视机变成自家“广告屏”;从霸王条款无效的角度说,运营方在格式条款中制订的严重剥夺消费者权益的条款是无效的;从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说,运营方不能够出尔反尔,先通过会员收费套牢消费者,再限制消费者正常使用投屏等功能。

  智能电视的生态,让商家有了更多的创新空间,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但是,任何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应该建立在尊重消费者权益的基础之上,否则就可能踩到了法律的红线上。消费者以及消保委也当积极维权,对智能电视的收费套路说不。

记者:曹雅欣

编辑:张钰

相关阅读

  • ChatGPT,会是现实世界的MOSS吗?

  • 最近,两个人工智能系统彻底火出了圈,成为许多网友热议的焦点。一个是冷酷无情的“幕后主角”MOSS,一个是多才多艺的“全能网友”ChatGPT。先来说说MOSS。今年春节档,科幻电影《
  • 我们邀请ChatGPT点评了一下电视剧版《三体》

  • 电视剧《三体》的第一部已经迎来了大结局,作为原著党能看到“古筝计划”的完美呈现,18块的快乐你值得拥有。值得玩味的是,发行方为何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提前点播割一波“韭菜”
  • 遥感“瞰”创新 感受高新区活力

  • 新一年,新开局。高新区是科技的聚集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新区总数达到173家。2021年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为15.3万亿,以全国2.5%的建设用地,创造13.4%的GDP。
  • “火热行情又回来了!”

  • 春节黄金周至今,海南康泰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海口的办公室一派繁忙景象,抱着文件夹的员工步履匆匆,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工作节奏一直在加快,半数以上的员工春节假期也坚守岗位
  • 百度类ChatGPT产品名为ERNIEBOT 三月份完成公测

  • 日前,有消息称百度正在研究类Chat GPT产品,经百度确认,该项目名字确定为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三月份完成内测,面向公众开放。目前,文心一言在做上线前的冲刺。联系去年9月,百度

热门文章

  • OPPO k1的低价高配真实么?网友:不看不知道

  • 近日OPPO一款新机OPPO k1,摒弃了高价低配,就连自家老大哥r17都要怼一下。更是放弃了请代言人,以往的OPPO手机还没出来,各路流量小生,花样美男的代言就先来了。还有线下销售人员的
  • 一招教你手机无限制成为一台新设备

  • 大家平时用手机去注册app,肯定会遇到检测设备异常,交易关闭,等问题 这个都是手机已经不止1-2次注册过此app,不断更换手机仅是一个暂时的方法,却不是长久之计,手机总归会用完
  • 从零开始如何开网店

  •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网购已经成为家家户户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购物方式了。网购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涉足电商事业,那

最新文章

  • 看智能电视,需要怎样的智商闯关?

  •   不久前,演员李嘉明在视频平台上“炮轰”智能电视眼花缭乱的VIP收费制度问题,“买个电视花了大几千元,完了我还看不了”。李嘉明的感慨被网友评价为“说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
  • 万象“耕”新丨春回大地 春耕里的“数字产业”

  • 春来中国,万象更新。眼下,全国春耕备耕工作陆续展开。“一日春耕十日粮,十日春耕谷满仓。”每一场收获,都离不开春日里的辛勤耕种。春耕里的“数字麦田”如今,科技正在成为夯实我
  • 茶陵公安:站好“护学岗”,撑起“平安伞”

  • 春季学期开学前夕为积极落实校园安防建设茶陵县公安局紧密部署 责任上肩 下沉一线深入辖区中小学校开展校园安全检查工作为校园安全撑起“平安伞”织密开学安保“防护网”连
  • 全面通关后首个港澳入境游团队抵达前海

  • 2月6日,随着深港陆路口岸全面恢复内地与香港人员正常往来,前海迎来了首个港澳入境游团队。旅游团由前海首批跨境执业的香港导游温国炜领队,以“历史文化”为主脉络,带领大家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