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提高服务器效率的冷却液,在这个实验室里,超过50个科技重大项目,都在加速推进,瞄准的是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方面的卡脖子难题……”
1月1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创新引领 数字经济正焕发勃勃生机”为题,对华南理工大学牵头组建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进行了专题报道。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简称“琶洲实验室”)位于广州市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核心区——琶洲,是广东省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设立的10家省实验室之一。
琶洲实验室依托华南理工大学,联合优势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建设。实验室以“突出基础、原创技术、驱动产业”为宗旨,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核心算法、人工智能软硬件平台与关键技术、数字经济重点行业示范应用等研究,目标是提升我国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原创能力, 实质性缓解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卡脖子技术问题, 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2020年,琶洲实验室作为鹏城实验室“一个核心、两个基地”中的一个基地,纳入国家实验室建设体系。
华南理工大学作为依托单位,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举全校之力支持实验室的发展。2020年,专门出台了《华南理工大学关于支持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建设的若干意见》,在高层次人才、研究生指标、专项资金、公共服务资源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实验室发展。
创新引领,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2年6月,琶洲实验室传来好消息。实验室李远清教授牵头的“面向运动和意识障碍康复的双向-闭环脑机接口”项目、朱心红教授牵头的“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技术研究”项目分别获批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将力争在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产生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抢占脑科学前沿制高点。
琶洲实验室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类脑智能、智能感知、5G通信、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方向开展科学研究。至2022年底,实验室承担了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计算与新兴软件”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集成专项等重大重点项目,立项经费超1.6亿元。其中朱心红、李远清两位教授分别牵头获得“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总经费近1.2亿元;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天元基金战略合作,配套支持2020年度天元基金-琶洲实验室“医疗与健康交叉重点专项”。
大力推进平台建设,打造科研创新高地。实验室推进高性能云计算平台、智慧医疗数据采集平台以及芯片开发平台等三大平台建设,为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与智慧物流、智慧医疗与智慧健康、智慧金融、智能制造等数字经济应用领域提供核心算法、算力和大数据支持,推动相关行业智慧化升级。其中,高性能云计算平台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开发环境和基础算力;智慧医疗数据采集平台由“琶洲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中山三院-广州联通”联合开发,平台链接多种医疗数据采集设备,同时以脑病数据为突破口建设覆盖公卫、政务、医疗、组学等各类型数据的数据资源平台;芯片开发平台将强化与华为公司、鹏城实验室、广州无线电集团等单位的深度合作,推进国产化替代。
通过与高校、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实验室在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原始应用创新示范,产出了大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深化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作为依托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全方位支持实验室建设,坚持实验室建设既要顶天也要立地,既要高站位也要接地气,特别是聚焦服务支撑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积极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化贡献“华工智慧”“琶洲智慧”。2022年3月4日下午,琶洲实验室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联通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安全研究中心”。此次三方合作将落实省市关于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相关部署要求,基于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研究、各类科研攻关、校企人才培养等方向,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流动转化,从而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有力助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建设。
实验室进一步强化与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发挥互补优势,推动资源共享,深化合作共赢。与百度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建“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广州)”,为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地方企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与广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广汽埃安新能源智慧工厂转型升级”项目,开展深化合作;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签署《关于共同建设脑数据智能管理云平台的战略合作协议》,并联合广州联通,构建脑病大数据平台。
筑巢引凤,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高地
在华南理工大学党委的领导下,琶洲实验室成立党组织,由学校领导兼任实验室党委书记,配强党委领导班子,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实验室高质量发展。
学校通过全职、双聘等多种方式,选派高层次的科研人员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支持实验室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实验室运行管理,通过与琶洲实验室建立联合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相关制度,依托未来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等相关学院的资源优势,全球招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支撑实验室发展。
学校还发挥人才培养方面的资源优势,加强与实验室联合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高质量科技创新人才,充分发挥鹏城实验室广州基地的作用,与鹏城实验室启动联培博士生专项计划,已遴选了30多位联合培育研究生导师入驻琶洲实验室。
截至2022年12月,实验室已完成36个研究中心/人才团队的组建与入驻工作,实验室人员规模达309人,其中科研技术人员占总体人员规模的90%,构建起由院士、科技领军人才、中青年科研骨干组成的多层次人才梯队。
据统计,实验室共引进高层次人才99人,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3人,其中院士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青2人,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