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如何让科技成果跑出转化“加速度”?今天,由由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指导,由杭州市余杭区科学技术局、杭州市余杭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委会主办的2023融·创新生态大会在之江实验室举行,余杭区概念验证中心发展联盟在会上成立,为余杭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按下“加速键”。
据悉,联盟是在杭州市科技局的指导下,在余杭区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由余杭区首批获评概念验证中心的之科控股作为牵头单位,由各有关创建意向单位作为联合发起方并共同发起。联盟旨在促进概念验证、成果转化、产业平台、孵化载体、服务机构、科创企业等各要素形成区域性协同发展。
“我们希望形成一个联合的力量,把人才、设备、资金、场地等资源聚集起来,为需要进行概念验证的成果项目提供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更多项目落地。”之科控股董事长刘松国表示,后续,联盟单位将共建项目库、共享验证条件、共同推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应用和市场化,加快形成覆盖科技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的“先行先试”余杭样板。
杭州市之科控股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概念验证中心是杭州市首批15家概念验证中心之一,刘松国介绍,目前经过筛选,有近30个项目入选了中心项目库,正在有序开展验证。之江实验室构建的“实验室主体-之科控股-成果转化企业”全链条协同的成果转化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培育相关企业11家,总体估值近30亿,转化成果涉及智能内窥镜、网络安全、机器人、量子密码、区块链等。
会上还举行了“圈圈园园”五大产业生态协同创新联合体结盟仪式,发布了杭·深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创新融通计划,重点支撑引领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等五大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余杭区坚持创新制胜工作导向,狠抓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2022年,余杭区实现技术交易额200.38亿元,同比增长109.82%。
为了给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更好的“土壤”,可谓“不遗余力“。为强化创新成果源头供给,余杭区全力保障省实验室建设,累计拨付实验室运营资金8亿元,天目山实验室、之江实验室二期工程、浙江“脑机”交叉研究院等项目顺利推进,科研重器集群发展之势初步形成。
余杭大力支持企业承接转化科技成果,2022年共补助56家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800万元,带动企业投入3200万元;补助91家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650万元,相关项目实现销售收入87亿元。
此外,余杭通过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探索服务机构管理,强化科技金融支撑等不断完善成果交易转化服务体系。如余杭在去年启动了“百名行长科企行”科技人才金融专项服务活动,并与之江实验室合作设立之科基金,首期5亿元。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记者 陈路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