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光明区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及相关产业去年营收达222.87亿元

日期: 来源:光明新闻收集编辑:光明新闻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区围绕全面建设一座能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宏伟目标,正着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记者从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了解到,光明区正在深入推动“文化+”融合发展,培育特色文化产业,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区域文化品质,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全面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及深圳北部中心提供强力文化支撑。

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近年来,光明区以建设世界科学城为契机,紧跟世界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不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着力打造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智能传感器等“8+5”产业集群,不仅为做大做强光明文化产业提供了优质的发展环境,还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创意产业持续深入发展,同时也加速文化与科技、旅游等业态深度融合,光明区文化产业基本形成了以文化相关领域为主体,文化核心领域为支撑的发展格局。

光明文化艺术中心。

光明区文化及相关产业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22.87亿元,创造增加值55.97亿元。

品牌铸造卓有成效

近年来,光明区精心打造十大文化品牌,推出了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光鸣艺术节等十个重大品牌文化项目,2022年共举办高品质文化活动100余场次,推动科学与艺术深度交融,展现“文化光明”“活力光明”的文化品牌形象。

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 

其中,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已于2016年永久落户光明区,年均吸引110个国家和地区、6000余部短片参赛。光明区不断推动短片节“平台化运作+产业化布局”发展,鼓励内容创作生产、IP版权开发,谋划打造国际性短片展示、交流、交易平台。

光明区还充分利用区域特色文旅资源,积极开展文旅品牌培育,推出了光明乳鸽、非遗美食、光明钟表、喜德盛自行车等为代表的“光明美食”“光明设计”“光明制造”的“光明礼”品牌礼单,打造专属光明的文创品牌名片。

ITF国际网球大师赛MT400深圳站。

此外,光明区还积极谋划“十大文体设施”系列项目,打造一批高质量高颜值文体场馆,着力推动群众身边的文体设施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推出ITF国际网球大师赛MT400深圳站、“一带一路”深圳象棋国际邀请赛、2022年深圳市公路自行车精英邀请赛、2022首届深圳市马术公开赛等“十大体育赛事”,全年举办高端赛事20余场,运动活力闪耀光明科学城。

深圳市马术公开赛。

文旅融合持续深化

光明区加快文旅产业融合与转型升级,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融入科学城建设,充分利用生态优势资源,从科学、田园、生态、人文等多角度谋划,出台了光明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构建“一环六组团”全域联动发展格局,加快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力打造“田园里的科学城”,建设大湾区都市田园休闲首选地、国际科学旅游目的地。目前已经形成了集都市农业、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和运动生活于一体的光明都市田园旅游区。2022年光明区接待游客总人数458.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6亿元。

光鸣艺术节。

光明区还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发展模式,依托区内文旅资源,加快建设光明都市田园旅游区、迳口、红木文化古镇、时间谷等文旅消费区。同时,全力推进迳口古村创建深圳市第二批文化特色街区,谋划玉律温泉文旅度假区,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引擎。还通过举办光明都市田园美好生活节、幸福生活节等系列节庆活动,发放文体旅游消费券,以及不断推出户外休闲、美食打卡、特色露营、亲子游玩等精品旅游路线,丰富“文旅+”多种业态,不断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提升消费新动能。

演艺产业提质升级

随着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华强盒子等高端演艺场馆的投入使用,光明演艺市场迎来快速发展,胡沈员等一大批文化艺术名人纷纷入驻,演出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拔节而长,品牌成果显著,促进了光明区演艺、娱乐产业的业态创新和提质升级。

其中,光明文化艺术中心自2020年底投入使用以来,举办了音乐剧、舞台剧、话剧、音乐会等200余场,各类艺术活动80余场。舞蹈剧场《忒修斯之船》、中央芭蕾舞团《红楼梦》、音乐剧《白夜行》等精品剧目层出不穷,爆款频出。其高颜值的外表更是成为网红打卡点,凭借优质丰富的文艺活动频频出圈,创造深圳文化热点话题,逐步成为深圳北部地标式公共文化平台。

华强盒子文化中心SoFun音乐演出自2022年11月首演至今,举办了各类演出活动60余场,接待观众超10万人次。推出的Live House音乐会出道即成为爆款,不仅吸引了深圳本地和大湾区城市的音乐爱好者,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乐迷粉丝,共同在光明的土地上享受音乐的洗礼。

文物活化利用进一步提升

光明区不断完善非遗和文物保护的项目展演、传承培育、多元化宣传等工作,开展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和活化利用,扎实推动光明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目前光明区有不可移动文物57处,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项,其中市级非遗项目1项,区级非遗项目13项。

光明区积极探索文物合理开发。利用东宝中学(旧址)和陈氏琬璧公家塾两处革命旧址,深入挖掘“红色基因”,开展红色展览活动。推出以文物为主题的文创周边产品,以文旅融合促进红色文化传承,焕发文物新活力。依托“公明墟”历史风貌区,计划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方式,谋划打造既有历史包裹感、又有现代都市感的“古墟新市”。

光明区不断梳理本土特色文化。开展23场特色寻访活动,拍摄制作《楼村》《古旧建筑》《余记·光明故事》等十余部本土文化系列纪录片,先后出版《新城旧事》《农场往事》《工厂故事》等寻找光明记忆系列书籍3本,其中,《新城旧事》《农场往事》被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

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熊丹丹(图片均为资料图)

编辑 谢俊


相关阅读

  • 光明区书法家协会成立十周年书法作品展开幕

  • 6月21日下午,“传承有道 向光而行”——深圳市光明区书法家协会成立十周年书法作品展在光明区文化馆A座一楼展厅开幕,80件书法作品将集中展至7月5日。深圳市文联主席梁宇,光明
  • 全国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管理研讨会举办

  • 6月20日,全国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管理研讨会海淀成功举办,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汤一原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全国公共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地市文旅局、各图书馆和来自
  • 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分数线公布

  • 记者6月24日从河北省教育考试院获悉,经省招生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确定了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各批各类录取控制分数线。6月25日0时起,考生可通过报名时预留的手机号码接收成绩
  • 2023西宁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今日开幕

  •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这个夏天,来西宁共赴一场盛会!”西宁向全国游客发出诚挚邀请:畅游夏都西宁,共享生态文明!  西宁正敞开怀抱,喜迎海内外宾客齐聚一堂,共襄盛会
  • 川渝龙舟竞端午 非遗展演醉游客

  • 龙舟竞渡迎端午,川渝携手促发展。6月24日,十一届塘河流域川渝龙舟文化节在重庆江津区塘河古镇闭幕,4天时间里,龙舟竞渡、水上婚俗展演、川剧变脸、水上汉服桨板表演、包粽子比赛
  • 1.06亿人次!373.10亿元!你贡献了多少?

  • 2023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行业复苏势头强劲,全国假日市场总体安全平稳有序。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6亿人次,同比增长32.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
  • 2023济南·莱芜首届奇石文化节开幕

  • 6月24日上午,2023济南·莱芜区首届奇石文化节在济南市莱芜区凤城街道奇石文化市场开幕。莱芜区领导王宁、朱立军、张凯、贾文峰等参加活动并共同为济南·莱芜区首届奇石文化

热门文章

  • 解码“新IT”的5个特征和3大价值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浪潮中,以智能设备、边缘计算
  • OPPO k1的低价高配真实么?网友:不看不知道

  • 近日OPPO一款新机OPPO k1,摒弃了高价低配,就连自家老大哥r17都要怼一下。更是放弃了请代言人,以往的OPPO手机还没出来,各路流量小生,花样美男的代言就先来了。还有线下销售人员的
  • 一招教你手机无限制成为一台新设备

  • 大家平时用手机去注册app,肯定会遇到检测设备异常,交易关闭,等问题 这个都是手机已经不止1-2次注册过此app,不断更换手机仅是一个暂时的方法,却不是长久之计,手机总归会用完
  • 从零开始如何开网店

  •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网购已经成为家家户户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购物方式了。网购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涉足电商事业,那

最新文章

  • 阜阳市文化馆举办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

  • 为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广大群众在参与传统节日活动中厚植家国情怀、展现中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6月21日下午,阜阳市文化馆、阜阳市非遗保护中心共同举办了“我们的节
  • 南大一附院“安全生产隐患举报”平台上线

  • 为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月"工作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鼓励全员查找身边的安全隐患曝光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近日南大一附院“安全生产隐患举报”平台正式上线继设立“88692711
  • 龙湾永中:喜迎亚运会 垃圾分类进社区

  • 为了迎接亚运会与端午节日的到来,进一步深化生活垃圾分类理念,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提升社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形成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环保氛围,6月20日下午,龙湾区永
  • 寿光市海洋渔业发展中心:拉紧防溺水“警戒线”

  • 近日,天气持续高温,溺水事故进入危险期、易发期、高发期,防溺水的安全警钟再次敲响。为有效预防溺水事故发生,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寿光市海洋渔业发展中心牢固树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