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折叠屏,不该只有一个样子

日期: 来源:虎嗅收集编辑:虎嗅

折叠屏,最早是以超高端手机的身份亮相的。它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伴随着“高成本、低良率、脆弱”这类关键词一同生长——自然就意味着高昂的价格与超然的定位。就如同脆弱的碳纤维一体壳超级跑车一样,手机厂商也将同样精心定制的折叠屏手机视作一种让品牌“冲高”的特殊投资。

更特别的机遇,是苹果在折叠屏手机上迟迟不下手的宝贵时间差,让中国手机厂商们在顶级市场上拿到了罕有的话语权,“折叠手机就买国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这是中国手机产业的幸事,国产厂商的品牌影响力与技术实力,也在探索折叠屏手机的过程中显著向上走。而伴随着技术能力的溢出、产业链的逐渐完善、良率与品控的本质提升,折叠屏手机也该到群众中去了——它是高端的代名词,但不需要始终高高在上、曲高和寡。

折叠屏手机已经走出曾经“大佬特供”的刻板印象,成为精英人群手中的好东西。特别是在过去两年里,华为、OPPO推出的竖向折叠屏,因其小巧、复古的特点,更成了精致的玩物。

博主们在社交媒体上“带货”的背后,是折叠屏手机销量的翻倍增长。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销量达283万部,同比大幅增长144.4%,成为2022年智能手机市场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欣欣向荣的数据来之不易,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我们在“噱头”和“创新”之间难以断定折叠屏的真正价值。而现在透过市场的表现与群众的意见来看,它们终于越过了苛刻的数码爱好者,变成了普通消费者手中真正带来便利的工具。

从“与众不同”走向“价值主义”,只用了短短四年。仍在快速扩张的大盘也意味着它也必然会继续大卖,但有一个问题也开始发酵了——

为什么折叠屏都长成了同一个样子?

折叠屏手机因其不同于普通直板手机,才拥有了特殊的定位与价值;另一面则是折叠屏手机们从最开始的百花齐放,反而越长越像了:统一的内折,类似的水滴型铰链方案,相差无几的厚度与尺寸。

这可能与折叠屏手机的“失败史”有关系。即使它仅有几年历史,但厂商们走过的弯路可真的不少。在早期探索阶段,内折方案因为小半径折叠,折痕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强行内折的三星手机凹出折痕、外折的柔宇和华为则要将脆弱的屏幕暴露在外。这一时期,折叠屏手机之间,还是截然不同的。

改变行业的大事发生在2021年。在这一年,OPPO、华为先后发布了采用水滴型铰链的折叠屏机型。这种设计几乎宣布折叠方式的大一统,从此内折几乎成为唯一的方案。特别是OPPO Find N发布之后,让人惊喜原来折痕可以几乎不存在。

相仿的除了结构,还有尺寸。市面上几家竞争者拿出了类似的答案:修长的好似遥控器的外屏,与接近方形的内部尺寸,内屏打开一定要与iPad mini尺寸相仿——我们认为这源于“大就是好”的朴素理念,够大,才是折叠屏最大的优势;如果尺寸接近平板电脑,那就可以用“1=2”的方式,侵占平板电脑的市场,并且取得合理的价格锚点,你省下的平板钱,都要加进手机里。

这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折叠屏的样子,它们在市场与技术两座大山中,最终长成了相同的样子。大家在说着差不多的铰链,差不多的材料,差不多的尺寸、体积与功能。

安全但无趣,不该是高端市场该有的基调。除了OPPO——

冒点险,行不行?

在一字排开的主流折叠屏手机中,一眼就可以看出OPPO Find N与N2与众不同。把横向折叠屏做成特殊尺寸是一种冒险——供应链没有现成的通用方案,软件适配也需要重新定义。但市场对于这种差异化的产品,给出了相当乐观的反馈——根据IDC的数据,在2022年中国折叠屏市场,OPPO仅凭借Find N一款折叠屏手机,拿下了13.8%的市场份额。

OPPO其实还有更大的潜力。随着第二代产品 Find N2与Find N2 Flip上市, OPPO实现了二次加速:根据权威机构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2023年1月,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销量同比增长54%,OPPO以30%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其中Find N2 Flip以44%的份额占据竖向折叠品类的份额第一。

事实上,我们不宜过度渲染尺寸的差别,毕竟,真正决定成败的不是简单的尺寸大小,而是背后的用户对价值的评判:给我多一块大屏,我能多得到什么?

平板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屏也许没有“生产力”,但一定有“爱奇艺”。我们需要折叠屏像平板一样看视频和移动办公。无论是平板还是折叠屏,看视频可以被更大电视替代,办公也一定可以被更大的电脑替代。

但是,折叠屏的潜台词是“便携的大屏”,其中便携的份量很可能被低估,而小尺寸带来的“常用”的特质和无可替代性,则成了很多消费者入坑后的感受。

如果说电视看视频是一种享受,那用折叠屏随时随地看视频则是一种自我放松。无论是在路上还是车上,双手抱着平板看视频称不上轻松,但用Find N2打开折叠屏看十几分钟的《狂飙》,不会有很重的负担,即使只用一只手。而通过翻折进入悬停空间,还能在午休时接续看剧。

如果说电脑办公是专注的生产,用折叠屏无法被替代的则是随时的灵感记录。比如我们写稿的工作,希望从折叠屏上得到的,是不同于手机的信息左右分屏逻辑,是内容与评论的拆分、聊天与文章阅读的拆分、笔记与表格的拆分……这让我们随时记录想法,方便回到办公室后一气呵成地写完稿件。

便携的另一个维度是更薄、更轻。在2022年,有厂商探索了折叠屏厚度的优化,将折叠屏手机压缩到收起后11毫米出头、展开后5.4毫米的水平,这是极为出色的创新。而OPPO则率先挑战了重量,在OPPO Find N2上,首次实现了相对于旗舰直板机的重量优势——横向折叠屏仅重233克。基于对初代Find N的反馈,OPPO在二代上创新性地采用了碳纤维骨架、钛合金螺丝钉,靠材料与结构的革新,解决了折叠屏“压手”、“坠口袋”的问题。

Find N2独特的尺寸和重量所塑造的就是无可替代的便携性,我们熟悉的事情,在这里可以做得更轻松——它可以给我们大屏的沉浸、更多的信息呈现,更丰富的交互方式,但我们却无需像平板或其他折叠屏一样为此牺牲便捷性。

与此同时,竖向折叠屏手机因为更小的尺寸、更轻的重量以及更实惠的价格,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更主流的折叠形态。因此,OPPO也在今年加入了竖折手机的竞争,成为华为和三星之后又一完成了横竖双旗舰折叠布局的手机厂商。根据CINNO Research 统计数据,2023年1月中国折叠手机竖折形态销量占比42%,其中OPPO份额高达44%排名第一。

而对于竖折手机,最大的差异化也是最实用的功能,就在于外屏的设计。过去的外屏只是基本的信息展示,类似手环的显示,是否可以实现更多的交互功能?对于这个问题,OPPO给出了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总结为“(外屏)大比小好、方比圆好、竖比横好”。竖向大屏,可以进行微信聊天、自拍、支付码,甚至可以直接刷小红书。此外,Find N2 Flip还解决了竖向折叠一直存在的续航短、折痕深等问题,也是目前市面上唯一支持双卡双5G,让小折叠不再仅仅是“美丽的花瓶”。

折叠屏手机,先后经历了“百花齐放”的初期探索,“同质化”的中场战事,到了2023年,开始走向“高价值创新”。以OPPO为代表的手机品牌坚持用户导向,凭借对核心技术的掌握,提供“差异化”产品解决方案。我们完全可以期待一个由折叠屏主导的未来。

相关阅读

  • 小米“唢呐”卢伟冰的新剧本

  • 小米“唢呐”卢伟冰有了新剧本。四年前的2019年1月,曾执掌金立手机的卢伟冰加入了小米集团。在那几年,被雷军挖来的还有前努比亚高管苗雷、前魅族高管杨柘、前小辣椒手机联合
  • 手机辐射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在哪里?

  • 儿童不仅仅是“小大人”。他们不断成长的身体与认知使他们特别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手机辐射。由于儿童接触这些新技术越来越早,因此调查手机使用是否对健康有害愈发重
  • 手机存量市场下的激烈角逐:VO荣米格局初定

  • 配图来自Canva可画时隔十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再次回落到3亿部以下,仅有2.86亿部,同比下滑了13.2%。持续走低的销量说明,除非出现大的趋势创新,否则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很难改
  • 地铁“抢车门”扒窃,民警慧眼识破窃贼戏码

  • 极目新闻记者 孙泽宇视频剪辑 孙泽宇通讯员 张祖华 李文茂 武汉一小偷为盗窃手机上演“抢车门”戏码,利用地铁到站上车人多拥挤之际实施盗窃,得手后又在地铁开动之前快速下车

热门文章

  • OPPO k1的低价高配真实么?网友:不看不知道

  • 近日OPPO一款新机OPPO k1,摒弃了高价低配,就连自家老大哥r17都要怼一下。更是放弃了请代言人,以往的OPPO手机还没出来,各路流量小生,花样美男的代言就先来了。还有线下销售人员的
  • 一招教你手机无限制成为一台新设备

  • 大家平时用手机去注册app,肯定会遇到检测设备异常,交易关闭,等问题 这个都是手机已经不止1-2次注册过此app,不断更换手机仅是一个暂时的方法,却不是长久之计,手机总归会用完
  • 从零开始如何开网店

  •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网购已经成为家家户户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购物方式了。网购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涉足电商事业,那

最新文章

  • 折叠屏,不该只有一个样子

  • 折叠屏,最早是以超高端手机的身份亮相的。它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伴随着“高成本、低良率、脆弱”这类关键词一同生长——自然就意味着高昂的价格与超然的定位。就如同脆弱的碳
  • 《百鸟于飞—我在湿地等你来》绘本正式发行

  • 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菲)2月21日,现代快报记者从盐城市文化部门获悉,该市知名画家季凡的绘本《百鸟于飞—我在湿地等你来》己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这本书中,作者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