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蔡希报道
在返乡务农期间,徐先生发现家里的通讯信号不给力,影响到日常生活和科技种棉。3月22日,他通过 “石榴云12345问政”留言板提出完善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的建议。
徐先生在“石榴云12345问政留言板”的求助截屏。
徐先生的父母是棉农,家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铁热克巴扎乡11大队。近年来当地种棉已基本机械化运作,一些无人机的使用、播种等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考虑到父母年龄因素,他决心返乡务农。
回乡后,徐先生发现家中经常出现手机信号时断时续的现象,几家运营商的情况基本一样。“室外还好些,室内的信号就会很弱。”记者在收到留言后联系徐先生时切实感受到信号弱的状况:用座机拨打徐先生的手机,长音之后迟迟无法接通;换用手机拨打,尝试多次后才成功打通。徐先生告诉记者,没有返乡的时候,他给家中父母打电话也就经常出现接不通的现象。
通讯信号不好,上网不流畅,多多少少给徐先生造成了不便,“想随时随地上网查询国家三农相关政策、先进的管理和种植技术、机械化操作流程规范都会受到影响,生产资料的购买,还有秋收季节对农作物收购信息的获取分析,都离不开互联网。”
“希望能及时解决通讯信号的覆盖,让像我这样愿意返乡务农的年轻人有用武之地。”徐先生说。
徐先生提供的自家棉花管理档案表格。
在徐先生提供的一张《棉花管理档案》表格中,需要记录诸多数据。徐先生介绍,通过这些数据累计对比,可以记录棉花的生长信息,出现问题可以上网查询或咨询专家。另外,在使用无人机等现代化设备时,也需要有畅通的网络进行保障。
徐先生拍摄的自家无人机上的技术支持二维码。
记者联系了轮台县铁热克巴扎乡乡长阿卜力米提·热木吐力,他告诉记者,铁热克巴扎乡乡上的通讯信号条件相对稳定,但11大队各家各户居住较为分散,该大队最远的农户离乡上十多公里,信号覆盖不稳定。大队农户基本种植面积都在200亩以上,无人机等植保设备使用很普遍,对信息化需求强烈。“乡上已经将此情况反映给通信运营商,运营商也已实地勘察确认,目前正在加速推进增设信号设备。” 阿卜力米提·热木吐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