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元一公斤到8000元一公斤,皇家茶园倚邦的复兴之路

倚邦古茶园优异的生态,是造就倚邦味的根本

到达倚邦街阿棋叔(徐辉棋)茶室的时候,已经离开昆明快十个小时了。在经历了地铁、飞机、汽车之后,终于站在了倚邦街上。从书里认识的倚邦街,到达了真真切切的倚邦街。

书包里放着《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文史资料选辑4》、《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倚邦茶土300年》、《古六大茶山史考(修订版)》、《云南茶树种植资源》六本书,前三本看过至少不下三遍,后三本则是作为参考资料特意从昆明背下来。

《西双版纳文史资料选辑4》、《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倚邦茶土300年》、《古六大茶山史考(修订版

《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和《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是詹英佩的代表作,也是目前研究古六大茶山和西双版纳茶山的必读之书。

去往倚邦的路上,心里不止一次感叹,进茶山太不容易了。现在去倚邦茶山的路,比十多年前好太多了,但对多数人来说,这样的舟车劳顿,还是有点吃不消。

散落在倚邦老街的柱基,可以想象当时柱梁大小

倚邦老街不是很宽,就一条铺满石板老街,像一条卧在倚邦梁子上的龙,有人将倚邦街叫做“龙脊背”。如果不是石板街道两旁散落的石头柱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拥有过无比辉煌的普洱茶历史。倚邦街上房子越来越好,在詹英佩书里,倚邦老街只有一排排低矮的砖瓦房。听啊棋叔说,那些房子是在92年前后盖的,再之前都是茅草房。

早期的倚邦街,本图来源网络

阿棋叔是倚邦古茶山坚守者,也是倚邦复兴主力、亲历者。从高中毕业之后,阿棋叔就一直在倚邦村担任村干部,2000年前后,台湾、日本等地的茶人,以及云南的詹英佩、杨凯等茶文化研究者,陆续到倚邦考察,这期间阿棋叔一直是他们的领路人,带领着他们去实地探访倚邦茶山的角角落落。

阿棋叔给我们讲述倚邦往事,墙上贴的是他写的毛笔字

要不是阿棋叔用心保护,“福庇西南”匾额、记载倚邦普洱茶重要历史文献的石碑,恐怕早已湮灭,曾经威震六山的曹当斋的坟茔,要不是他用心保护,怕早已被古六大茶山长得飞快草木所吞噬。

刻有乾隆皇帝给曹当斋采办贡茶的敕命

阿棋叔收藏的“永远遵守”石碑(局部)

追索历史脉络,詹英佩《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已经很完备了。有余力还可以看看《倚邦茶土300年》和《古六大茶山史考》,对倚邦历史有一个补充。但你要在当下的倚邦茶山找回当时情境,完成历史场景复原,是件很难的事。除了倚邦村的那几棵大青树矗立、观望之外,多起来的是彩钢瓦房,而那些记载了倚邦曾经辉煌的残碑、压茶石、庙宇、会馆,却很难寻见。

由于停留倚邦时间有限,我们把精力集中在了茶树树龄和茶叶价格的变化上,从大家较为关心的古树茶、小树茶、“猫耳朵”为重点,向阿棋叔请教,而不纠结于历史。

历史真实存在,却又模糊不清,而且已经有很多著述论述过这些问题。

从鲜为人知到价值千金

倚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被隔绝状态。从文献资料角度来看,从1949年到2000年,比较重要的文章有3篇,一篇是曹仲益的《倚邦茶山的历史传说回忆录》,一篇是蒋铨的《古“六大茶山”访问记》,两篇文章都收录于赵春洲、张顺高编著的《西双版纳文史资料选辑4》。另一篇一篇是收录于《傣族社会历史调查(西双版纳之七)》一书中《版纳勐旺象明(倚邦)社会情况调查》。但从影响力来看,前两篇文章影响力巨大。曹仲益是倚邦最后一位土司,蒋铨是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和茶都有直接关系。三篇文章都成文于上世纪50年代,对理解倚邦茶历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80年代阿棋叔去读书,同学中有好多人都不认识倚邦,问他是不是思茅人。统购统销时期,茶叶卖不上价格,而倚邦种粮食又不占优势,整个倚邦生活很艰苦,多数人还是住茅草房。除了春茶之外,村民只会采摘一小部分自己用茶。

阿棋叔收藏的“永远遵守”石碑(局部)

88年阿棋叔高中毕业,毕业后就在倚邦村委会工作,担任村干部。

1993年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以后,倚邦村才迎来做倚邦茶的第一波人,阿棋叔就负责帮他们收购原料,每斤有一点工费。

随着茶叶市场复兴,阿棋叔也开始向掌握制茶技术的老人学习制茶,同时也帮外面客商收购原料。

2000年前后,一波做茶的台湾人,就开始到倚邦了。(据张毅《古六大茶山纪实》一书记载,1994年吕礼臻、陈怀远一行20人就到易武考察,但没有去倚邦考察的相关记录。)

2000年詹英佩与古六大茶山结缘,从2001年起,开始在各种媒体发表文章,介绍古六大茶山历史,05年出版了《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一书,古六大茶山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2019年古树春茶鲜叶

随着古六大茶山知名度的提升,倚邦茶价格也慢慢涨起来。

从2000年以前的10元每公斤,开始涨到15元每公斤,04、05年开始涨到了30至60一公斤,06、07年普洱茶迎来第一个高峰的时候,倚邦茶涨到了80至160元一公斤,07年最顶峰的时候,可以卖到400至450元一公斤。07年下半年普洱茶市场崩盘,普洱茶市场哀鸿一片,但倚邦茶凭借优异品质,价格并没有明显下降,基本维持在400元左右。11年已经涨到800元每斤,再之后,倚邦茶就在逐年上涨。

2019年的古树茶春茶价格基本在每公斤2600到3000元,倚邦“猫耳朵”则价格都在每公斤5000到6000元之间,顶级“猫耳朵”有人能卖到8000元,甚至更高。

07年以前,倚邦没有小树茶。当时阿棋叔做了茶园统计,倚邦古茶园面积大概有3800亩,亩产量大概在25公斤至30公斤。倚邦小树茶都是在08年种的,到13年,倚邦小树茶才开始量产。

阿棋叔带我们去看小树茶园(前一为阿棋叔,后一为徐勤刚)

为了保护茶园生态,保留大树遮阴

为了保护茶园生态,保留大树遮阴

2000年以前,茶基本都是用做菜的锅炒,没有专用的杀青锅。而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专用杀青锅,彩钢瓦初制所,几乎每户都有。

从“豆瓣茶”到“猫耳朵”

“猫耳朵”成了高端倚邦古树的代名词,从茶叶形态上描述:倚邦小叶种成熟对夹叶。但其因和猫的耳朵相似,所以就成了“猫耳朵”,成了好多爱好倚邦茶的人,心中的顶级滋味。

“猫耳朵”一开始并不是叫“猫耳朵”,当我们问起“猫耳朵”的时候,阿棋叔又开始调动他的回忆。“以前,倚邦街的人,都不把它叫做‘猫耳朵’,而是把它叫做‘豆瓣茶’,因为它的叶子太像发了芽的蚕豆,一瓣和一瓣对称,而后来有人觉得像两只猫的耳朵,所以就成了‘猫耳朵’”。

从这个角度去看“猫耳朵”,确实像两瓣分开的豆瓣(徐勤刚提供)

这并不奇怪,确实相对“豆瓣茶”更好记“猫耳朵”,更形象。毕竟知道猫的人,比知道豆瓣的人多得多。

在云南普洱茶统购统销的时期,“猫耳朵”并不稀奇,以制茶工艺、干茶条索为主要评定标准的时候,“猫耳朵”的小叶子,做出来不亮眼的条索,很难在当时的收购标准中获得收购的人青睐,而采摘鲜叶又特别费工费时,村民对它也没有特殊情感,更不用说单独把它挑选出来,制成茶品。

随着茶叶统购统销的时代结束,茶叶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行很长一段时间的茶叶收购标准也开始瓦解,茶叶市场的从业者们也开始了不同尝试。上倚邦茶山收茶的人,注意到了“猫耳朵”圆圆的叶子,觉得很漂亮、很有特点,所以就把它们挑拣出来,单独制作,也给它换了个更好听的名字——“猫耳朵”。换了名的“豆瓣茶”,价格也突飞猛进。从十多年前的6、700长到今年的6、7000,最顶级的猫耳朵,更是要卖到8000以上。

因持续干旱,2019年“猫耳朵”春茶的产量减少了很多

三百多年风风雨雨的倚邦茶山,曾经因茶兴盛而兴盛,因茶衰落而衰落,穷困了半个多世纪的倚邦,茶业复兴,也富起来了,轿车、大房子,基本家家都有。“你们要有信心,倚邦会好起来的”,这是倚邦街老人曾经对阿棋叔说的话。

关于“猫耳朵”来源,自己也曾请教过古树茶研究专家虞富莲,他倾向于从四川引种,阿棋叔却不同意这种说法。“如果倚邦的小叶种是四川引种,那么古六大茶山的多数区域,都应该有小叶种才对,因为仅仅种在倚邦茶山,从逻辑上是说不清,所以我更倾向于是本地自然驯化和选择的结果,是本地原生种,‘猫耳朵’在倚邦的古茶园中基本都有,它也归属于倚邦中小叶种。”

等到了期待已久的雨之后,倚邦古树又发出了新芽(徐勤刚提供)

在沉积了几十年以后,倚邦又热闹了起来,喜欢古六大茶山的人们,都会不远万里,前来朝圣,络绎不绝,和三百多年前曹当斋治下的倚邦成了一种遥远呼应。

著名诗人、茶文化研究者雷平阳在《八山记》中写到:“倚邦街,一条荒街。出倚邦的古道口,有一台球桌,几个孩子围在周围。有人藏了清代的一块匾,上书‘福庇西南’,按字意分析,疑为曹府之物。匾挂在墙上,墙角就是地铺,所谓福光,照耀的更多的是睡眠。”

阿棋叔、徐勤刚与“福庇西南”匾额

而现在,珍藏“福庇西南”的阿棋叔,在倚邦街上盖了大而新的楼房,想必这也是倚邦茶给倚邦坚守者的回赠。

特别感谢:晓德书号倚邦实践点徐勤刚、阿棋叔及乾永字号,对晓德书号此次古六大茶山调研的大力支持。

参考资料:

1、《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詹英佩著,云南美术出版社

2、《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詹英佩著,云南科技出版社

3、《版纳文史资料选集4:西双版纳茶叶专辑》,赵春洲、张顺高编

4、《倚邦茶土300年》,李光品、刀亚斌编著,云南科技出版社

5、《古六大茶山史考(修订版)》,高发倡著,云南美术出版社

6、《古六大茶山纪实》,张毅著,云南民族出版社

7、《八山记》,雷平阳著,重庆大学出版社

推荐阅读:

《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詹英佩著,云南科技出版社

访问淘宝店铺“晓德书号”,了解更多茶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