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家级监测体系让明孝陵保持“健康”

资料图

6月1日起,南京中山陵陵寝实施预约参观制。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中山陵景区旅游舒适度大幅提升,景区内井然有序。中山陵园管理局李真局长说,在全市新一轮大发展中,景区以对标“发挥五大功能,建设一流景区”的任务要求,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挖掘老牌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做到以市民游客为中心,把景区建设成为特色更加鲜明、群众认可度更高的城市大客厅。

让景区内的文化遗产“活起来”

“我们进一步统一了思想,特别强调了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让老百姓参观‘会说话’的文物。”李真说,景区文物保护和安全管理已360度全覆盖。

据悉,近年来,景区连续完成了美龄宫、明孝陵大金门、中山陵碑亭等文物维修工作,均得到了上级文物部门的充分肯定。目前正在申报推进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的国家级遗产监测体系建设。

明孝陵将进行“智慧监测”

记者了解到,作为南京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本体监测除人工方法外,还得借助仪器来进行。如激光探测仪、红外线探测仪、声波探测仪。

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这套监测体系24小时对明孝陵立体“窥视”,比如测算游客量、监控地面沉降等智慧的方式,让明孝陵始终保持“健康”。

把世界文化遗产“用活”,景区也下了功夫。比如去年举办的“洪武流韵??南京?小地名大历史”专题展,就是通过梳理挖掘与明太祖朱元璋及明代相关的南京小地名,深度挖掘这些地名背后的历史和故事,从一个侧面宣传了世界文化遗产,展示了南京文脉。今年春秋两季连续举办“假日音乐会”,让古老的音乐台焕发新的生机。

紫金山70多个“林班”将“轮流休息”

“2017年,我们把紫金山跑了个遍,看湖泊、水库,探湿地、汇水面,梳理了紫金山的13条水系,对每一处水体进行了建档立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行了科学论证。”李真说。按照“护山理水、建成景观、增强调蓄”的原则,景区成功实施了友谊河流域紫金山山洪防治工程。形象地说,这一工程就是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水系治理手术,通过山上下的联动联通,尽可能地发挥水体的景观和调蓄功能,解决好周边雨污分流等问题。今年,还将对明孝陵至月牙湖段水系进行治理和提升,通过几年的努力,让山里的水都流起来、活起来、美起来。

“过去我们侧重于治理黄土裸露和植树造林问题,对景观的设计理解和重视程度多有不足,今天我们突破固有思路的局限,更为重视景观营造,在主干道、枢纽区域和特色景点,以提升规模化、设计感的思路,高效率利用空间环境,打造视觉美感和生态和谐兼具的园林造景,因地制宜地形成了众多的亲水景观、野趣小景和多彩花卉景观。”李真说。

此外,为了更好地规范登山道管理,引导群众拒绝走野道,今年紫金山还首创了“道长制”,由社会团队认养不同的登山道路段,在管养期内,团队要负责对路段内的植被进行定期浇水和补植,今年植树节期间,开展了首期“道长制”活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前,着眼于整个紫金山森林的保护,景区还将规划“山林轮休制度”,对紫金山全域70多个“林班”,根据人为活动影响程度实行封闭式替换轮休,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尽可能为紫金山森林和动植物生态系统提供更多的休养生息的机会。

让游客游览时“越来越舒服”

2017年以来,随着博爱路、陵园路、太平门路等10多公里的主干道整治出新,以及慢行系统、停车场等设施的建成和完善,为优化景区道路交通管理奠定了扎实基础。李真强调:“我们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以更宏观的视角考虑交通的问题,做好城市大交通和景区小交通更加紧密的衔接,更好地缓解节假日景区还存在的拥堵问题。”从今年4月5日开始,还联合交管部门实施了太平门路、陵园路、明陵路等道路交通定向管控措施。两个月来,景区路上的车少了,道路更加通畅了,游客游玩的体验也更舒适便捷。

6月1日,景区迎来了一个重要节点,中山陵陵寝预约及禁噪措施全面试运行,这是基于保障文物安全、旅游安全,提高中山陵游客参观舒适度的重大举措。为了确保服务好游客,中山陵园管理局做了充分准备,成立了专门的钟山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全面承担预约管理服务职能,从体制机制、人员配备、设备系统、软件服务、应急预案等方面全方位做好保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就产生不了创新的观念;跳不出现有的条条框框,就开创不了崭新的发展格局。李真说,中山陵园管理局全体干部职工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学习新思想、改革再出发、开放迈新步、发展高质量”的总体要求,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开拓创新、努力奋斗,向着一流景区和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迈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