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全市现已命名960条路

道路命名不仅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化沉淀,也反映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近日,石狮市又有3条路正式命名,分别为龙翔路、回龙路、丝港路。这三条路的名字不仅具有辨识度,也充满了历史底蕴。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建市以来,石狮已有960条道路获得正式命名。那么,道路命名有哪些规范与流程,道路命名背后有哪些故事?

    从“34条路”到“960条路”

    提及石狮道路命名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据了解,1992年,石狮经正式命名的道路仅有34条。如九二路最早叫“石泉公路”,1985年改建成大街,初时称之为“新大街”,为了纪念石狮于1949年9月2日解放,于1992年正式命名为“九二路”。

    近年来,为适应城乡建设、社会发展及人民生产生活需要,我市不断加强规范地名管理和使用,一方面对新增的道路以寓意明确、辨识度高为原则,进行正式命名;另一方面,对因道路改造、旧城拆迁和新区建设而造成的路名不规范、道路起始点模糊不清等问题进行全面规范梳理。

    “2003年命名道路212条,2005年命名道路352条,2017年命名道路161条。”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几乎每年城市道路都会有命名,上述三个年份是命名数量较大的年份。截至目前,石狮已有960条道路获得正式命名。其中,石狮大道是目前我市获命名道路当中里程最长的道路,西起石泉二路雪上路口,东止沿海大通道祥芝镇古浮段,全长约14公里,宽60米。

    道路命名精细化管理

    道路街巷是一个城市的骨架,路名不仅直接指代城市的道路,具有定位意义,还是城市中其他地名命名的基础。精细化管理,并非只解决路名有与无的问题,还需要考虑更多。

    城市道路取名有章可循。1986年,《地名管理条例》由国务院颁布并实施;1996年,民政部制定了《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并于2010年修改;2014年7月1日,《福建省地名管理办法》公布施行;2017年2月,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人文地理实体地名通名使用规范》(省地方标准)。“作为地名的一部分,路名命名参照上述法规标准执行。”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解释道。

    就我市而言,道路命名流程是:由建设单位或所在镇(街)向市政府申报路名,市民政局也常态化开展此项工作,定期向各镇办征集,相关路名经民政局审核后,报人民政府审批并向社会公布,再由公安局编制门楼牌号、发放门楼牌,由城市管理局设置、维护和管理路名牌,由交通警察大队设置、维护和管理交通指示牌。

    由于城市道路建设,当前一些新建道路仍使用规划路名或项目名,未来还需要经过命名程序;也有个别房地产开发商为小区周边道路自拟路名,也需要经过重新命名。

    石狮路名背后的故事

    路名也展现着一个城市的气质和性格,记录着城市的历史,展现着城市的美学。除了九二路外,石狮不少道路路名背后都有内涵——

    八七路于2002年正式命名,1992年曾命名为“南环城路”。为纪念石狮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石狮市,给石狮带来了繁荣昌盛,后定名为“八七路”。

    香江路于2002年正式命名,以香港的别称“香江”命名,纪念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也体现着石狮与香港的密切关系。

    濠江路于2002年正式命名,以澳门的别称“濠江”命名,纪念澳门回归祖国的怀抱,也体现着石狮与澳门的密切关系。

    福辉路于2002年正式命名,以途经的长福、德辉的“福、辉”组合为福辉路,寓意幸福安康、事业辉煌。

    近年来,我市一些道路的命名也颇具特色。如,2017年命名的蚶江镇文虎路,因蚶江是灯谜之乡,灯谜又称“灯虎”,属于文化类别,故称文虎路,彰显了蚶江镇的民俗文化特色。2019年命名的蚶江湿地公园的海桥路等,为纪念宋代“海岸长桥”,此处是宋代“海岸长桥”遗址,附近存有“海岸长桥”石桥板构件,对那些因失去实体而不使用的地名就近移用,起到了对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也慰藉了乡愁。

    此外,今年命名的宝盖镇龙翔路和回龙路,以龙穴社区旧居民地“龙翔”“回龙”命名,保护老地名不因城市改建而消逝,更好地体现了地域特色,延续地名文脉。丝港路位于蚶江镇石渔村,毗邻海丝路和石湖港,故取名为丝港路。

    (记者 林恩炳 林富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