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急救疗效如何?移动充电车实地体验

[搜狐汽车 E电园](图/文:曹浩)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动车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但是充电设施的发展速度却远跟不上电动车的脚步,尤其是当遇到突发情况,车辆一不小心“趴窝”了的时候,能充上电就成了一种奢望。曾经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寄希望于拖车救援,不过自从有了移动充电车之后,这个问题貌似有了更好的解决办法。

我们在前段时间为了能更为准确的测试车辆的续航里程,我们决定将车开到完全没电为止,但“趴窝”之后如何把车开到充电站充电就成了最棘手的问题,所以我们找了一辆移动充电车来给“趴窝”了的电动车进行”心脏复苏“。不过这种”急救“式的充电”疗效“到底如何,您不妨跟着我往下看。

其实在大概一年多以前,我们有次试驾车差点”趴“路上,就有人给我推荐过”e约充电“这个APP,说是临时应急还不错。但因为在趴窝之前顺利找到充电桩,所以对这个软件也就仅仅是下载、注册以及简单了解的阶段。

而这次时隔一年以后再用这个软件,刚一进主页给我的感觉就两个:一是充电车的数量明显比去年增加了;二是这个APP时隔一年完全没有任何升级改版的迹象。不过界面什么的都是浮云,只要能顺利叫来充电车就行。

”e约充电“这个APP打开之后看起来功能挺多,但基本上都没什么用,想要预约充电只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然后选择一辆空闲的充电车就行。不过在下单之前还是应该好好看看”下单说明“,不为别的,至少得知道我充个电得花多少钱。

下单说明里的内容其实并不算太多,但我点进去之后其他内容自动屏蔽,直接跳到了费用说明那一块。好嘛,这充电费可真是不便宜,本来我还觉得我们公司楼下充电桩两块多一度电已经挺贵了,没想到这这直接翻了一番还挂点零儿。充电费用4.99元/度,包括了0.8元/度的电费以及4.19元/度的人工服务费。

至于充电服务有两种方式,要么让充电车来找你,要么你去找充电车。区别就是你找它不收上门费,而它来找你的话则要收不菲的上门费用。我们当时那个情况,去找充电车肯定是不现实,有那个电我们直接充电桩了,所以只能让充电车上门。

我们当时位置在南六环外,而”e约充电“在北京的充电车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五环内,所以叫个车上门充电我们知道少不了上门费,也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没想到我们预约的公益西桥附近的充电车,上门费用要收将近230元。我们在跟客服确认过之后,客服告诉我们上门费用是200元10公里,之后每多一公里加15元(去年我怎么记得好像才几十块钱的上门费用)。没辙,多贵也得用啊,下单吧。

下单步骤其实很简单,找到一辆空闲的充电车,确认好充电功率是自己需要的,然后选择上门充电,页面会跳转到下单页面。在这个页面当中,需要先输入车牌号,然后确定所在位置,之后可以选择”按金额“、”按度数“以及”充满“三种充电模式其中之一进行充电。

无论选择哪种充电模式,在输入充电金额或是度数之后,系统会自动计算出需要支付的总金额,这个金额包括了充电费用以及上门费用。接着就按照总金额进行支付,可以选择支付宝或者微信直接支付,不需要提前预存,这点还是比较好的。支付过后就等着师傅联系你确定地点,然后就是……等。

下单之后时可以从订单页面里看到充电车师傅的联系方式以及充电车的实时位置(虽然定位不太准,但能看个大概)。我们在跟师傅沟通的时候,师傅说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到,但等了将近一个小时,地图上显示我们约的充电车离我们还有几公里,然后我们给师傅打电话,师傅说因为错误估计了自己车的高度,碰上了几个有限高杆的路没法走,只能掉头换路走,所以耽误了点时间。最后充电车到我们预约位置的时间大概是下单之后一个小时20分钟左右,还可以接受。

所谓的移动充电车,其实就是我们常见的厢式货车进行的改装,最开始我以为里面是一块或者几块大的电池,我还在跟同事讨论充电车里的电池要是没电了该怎么办,实际上在货柜箱里放着的是一台柴油发电机,这样也就完全不用担心没电的问题了。

发电机发出来的电能会通过车上的充电桩来给车充电,而为了保证充电救援的效率,所以充电车只能支持快充(没快充的电动车要注意咯)。整个充电的操作流程其实也跟我们日常充电差不多,甚至还需要师傅去刷卡、输入需要充的电量和密码才能开始充电。

我们预约的是一辆充电功率47kW的充电车,实际给车充电的过程中,充电电压是343.8V,电流时99A左右,计算下来充电功率是34kW左右,要比普通快充桩稍慢。

其实这时候就已经给车充上电了,不过充电车师傅跟我说,因为我们是按金额充电,充200元折算下来是40.08度,但这个充电桩上的电量显示是跳着来的,最后终止充电又需要人工操作,所以没办法正好卡在40.08度,只能稍微少充一点。师傅又解释说最后订单虽然已经付款了,但会按照实际充电量进行结算,多出来的钱会退到APP的账户里。

整个充电过程还是比较好的,无论是充电车师傅的服务态度,还是充电的速度都不错,后续的订单结算也比较快。但对于这个APP还是有很多值得吐槽的地方。

首先是这个APP的界面感觉比较老,也有很多没什么用的功能出现在了首页界面里,但比较常用的像订单、车型和账户等功能却被隐藏起来了,这样用起来比较麻烦。另外,我在用的时候还赶上了几回APP报错,而软件整体的反应也偏慢,就丝毫没感觉到我是在2018年用的这个APP。

而后来我要开发票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个问题,经常开发票的人都知道从去年开始开发票是需要提交纳税人识别号,但在这个APP里,开发票是不能填这个识别号,发票申请提交之后还得通过客服联系我才能提交,无形当中增加了一道流程。而且也不能开电子版发票,只能是纸质发票,快递费还需要自理,不像其他的很多APP,直接提交过后等着在邮箱里收电子版发票这么省事儿。

全文总结

如果单从上门充电的服务来说,”e约充电“还是值得肯定的,虽然说等待的时间稍微有些长,但是要考虑到我们预约的充电车需要从四环开到六环距离并不算近,所以一个多小时的等待时间还是可以接受的。另外,像充电车师傅的服务态度也值得肯定,他们会把所涉及的问题尽肯能的考虑周全,并提前告知。

不过”e约充电“虽然是很方便,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价格也确实很高,电费4.99元/度倒不是不能接受,毕竟可以解燃眉之急,但上门服务费的价格确实有些偏高,而且这个价格是从几十块涨到现在的200元/10公里起,这样的落差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可能有点不太容易接受。

而手机APP的界面确实到了需要更新的地步,在APP内有些操作比较繁琐,还会出现像开发票那样录入信息不全,需要后续人工录入的情况,这对于一款以支付为核心的APP来说确实不应该出现此类问题。

附近充电这个选项虽然我们这次并没有体验,但整个的使用情况应该会跟上门充电类似,但就是不需要支付上门费用,这样的话使用成本确实会低很多。不过相对于前几年的充电桩建设情况,以北京地区为例,这两年充电桩的密度正在逐渐增加,基本上五环范围内几公里左右就能找到充电桩,所以附近充电这个功能在现阶段或者后期使用频率应该会逐渐降低,将来可能还是会以上门充电业务为主。

综上,如果确实您的电动车遇到不可逆的因素致使电动车”趴窝“,那么您不妨试一下像“e约充电”这类移动充电车,不过还是奉劝各位电动车车主经常检查车的电量,避免出现电动车“趴窝”的情况发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