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耕中国市场也是拼了,丰田日产大幅提升在华产能

种种迹象显示,日系品牌正在改变对华保守策略,大幅度扩大产能,提升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

上周,有外媒报道,丰田计划增加广州和天津工厂的产能,将总体生产能力提高约20%,即每年多生产24万辆汽车,旨在2020年代初使丰田汽车在中国的年销量达到200万辆,攀升50%。无独有偶,本周二,日产被爆将计划在湖北武汉新建整车组装工厂,目前已进入最终调整阶段。新工厂的年产能被认为在20万-30万辆,预计这将成为日产在中国的第9处整车工厂。

《汽车行业大咖》分析发现,两大日系车企新增的产能主要用来加码新能源车市场。表面看来,中国市场对日系车企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加。但有知情人士向《汽车行业大咖》透露,扩产能计划带有“政治任务”色彩,日方跟中方的领导为了扮靓业绩,都有提升产能的需求。

日系两车企在华产能将大增

目前丰田在中国的表现受到了其自身产能的限制。最直接体现的是,当前,丰田在国内的产能仅为116万辆左右,2017年的产能利用率超过110%。在2018年,如果如期完成销量目标,那么产能利用率将超过120%。已经属于产能高负载的状态。实际反映在终端市场就是消费者提车周期长。

丰田畅销车型汉兰达上市后至今依然一车难求,平均提车周期超过3个月,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加价提车的情况。《汽车行业大咖》向广汽丰田经销商询问2018款汉兰达提车周期,对方告知,目前店内只提供四驱豪华版和尊贵版,按照产能安排,现在下订单,两个版本均要等到明年1月才能提车。可见并非丰田厂家故意压库存,而是每月的产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如今,丰田计划提高广州和天津工厂的产能,预计总体生产能力提高约20%,即每年多生产24万辆汽车。据丰田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广州和天津工厂的产能扩张计划是丰田中期战略计划的一部分,旨在2020年代初使丰田汽车在中国的年销量达到200万辆,攀升50%。可见,丰田力求追赶在中国领先的德国大众和美国通用汽车。

而另一家日系车企日产汽车则在本周二被爆出将斥资9亿美元在华建立一座新的汽车装配厂,这将使公司产能提高30%,预计年产能将达20-30万辆新车。

日产计划在中国市场未来五年投资600亿,这相当于2017日产汽车经营利润的两倍。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是日产史上在华最大的一笔投资,充分说明了日产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以及发展的决心。

发力新能源车市

目前看来,两个车企新增的产能,主要用来加码新能源车市。

丰田位于天津的泰达工厂新能源车项目设计年产能12万辆,其中插电式混动车型11万辆,纯电动汽车1万辆。有消息人士透露,丰田在广州工厂增加产能的计划也包括生产电动汽车。

实际上,丰田汽车公司专务、中国本部长小林一弘早前曾表示,丰田计划在2020年推出纯电动车,今后丰田也将以C-HR和奕泽为基础进行纯电动车的开发,“我们下一步的中国战略一定会快马加鞭”。

日产汽车的高管曾在2月表示,该公司计划五年内斥资1万亿日元(约613亿人民币),将成为中国市场最大的全球电动汽车制造商。关于近期在中国这笔600亿投资的目的,日产方面表示将在华持续推进日产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进程,建设一座30-50万辆的整车制造工厂。其中,轩逸·纯电SYLPHY Zero Emission是东风日产推出的第一款国产纯电动汽车,也是日产智行科技落地中国的首款战略车型,预计9—10月份推出。

产能计划带有“政治任务”色彩

这些新增产能将明显提升两大日系车企在中国新能源车市的存在感,但是有消息人士向《汽车行业大咖》透露,这些扩产能的计划还带有“政治任务”的色彩,日方跟中方的领导都有扩产能扮靓政绩的需求。

的确,日产CEO西川广人此前曾表示,日产希望进入第一梯队,成为继通用汽车和大众汽车之后的中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日产在华扩大产能,显然是为实现这个野心勃勃的目标而努力。

而丰田的产能扩张计划看起来顺理成章,但背后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在2017年12月,丰田汽车会长内山田竹志在接受采访时称,如果快速普及纯电动汽车,那么几乎所有车企都会亏损,丰田也一样。纯电动汽车的蓄电池容量必须达到混合动力车(HV)的5倍左右。尽管“普锐斯PH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蓄电池容量仅为混合动力车的3倍,但仍为成本增加而苦恼。同时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充电时间、电池寿命等问题的爆发,也将导致消费者不满。

虽然这样,但是丰田还是把新增的产能大部分划给了新能源汽车。这应该跟目前中国实施的新能源双积分制有较大关系。丰田目前在新能源积分方面显得比较被动,为了更好地适应双积分政策,车企需要推出在中国市场推出在中国能够被定义为新能源汽车的车型。

大咖点评:

日系车企虽然在全球有着亮眼的成绩,但在华表现还是不及大众和通用。近日,日系车企相继在华宣布提升产能,可见,都有想成为继通用汽车和大众汽车之后的中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的野心。而随着美国保护主义姿态越来越明显,一向以北美市场的收益支柱的日系车,对中国市场依赖程度逐渐提高。

但另外一方面,未来中国新能源车市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日系品牌在这一领域的积累并不多,这些产能如何变成实实在在的销量,也很考车企的经营智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