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不一定为实,开车容易产生哪些错觉呢?

每一位老司机的修炼之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既要懂很多汽车、交通知识,又要经过长时间的驾驶实践,甚至亲身体会多起交通事故。

但是,人本身就是个生物体,容易受到光亮、颜色、物体等外界因素的的干扰,引发视觉误判(俗称错觉)。那在日常开车过程中,有那些常见的“错觉”?我们该怎么预防?速度错觉

在高速上长时间定速120km/h巡航,我们会觉的速度很慢,往往有继续加速的冲动。这是因为长时间以某一速度行驶后我们的眼睛会对该速度产生适应,大脑对速度误判所致。

这就需要我们在开车时要不时的看一眼仪表盘,控制好车速,而不是根据身体感觉走。距离错觉

在高速上行车,速度快视野开阔,没什么参照物。很容易对会车间距、跟车距离产生错觉,使会车的距离不够或跟车的距离过近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高速上行车,要善于采用路边的行车间距标识来保持车距。(车速为100km/h,那么与前车要至少保持100米的间距)坡度错觉

在距离很长的坡道上下坡,容易出现以下几种错觉:

产生好像是在平路上行驶的感觉;

在下长坡接近坡底、坡度变得越小的时候,会觉得已变成上坡,若这时加大油门,车速会更快;

在上坡途中坡度变缓时,往往也会以为已变成下坡,若这时减小油门,易使车辆溜坡。宽度错觉

有些新手总觉得自己的车太“宽”,在较窄的道路遇到对头车就表示相当苦恼,或在过施工路段时,总感觉施工的一边宽,自己行车的一边窄等等。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借助“A柱“、“机舱盖棱线”、“雨刮器”结点等固定点来辅助进行宽度判读,提高判断准确率,达到安全行车的目的。隧道错觉

在隧道内行车,驾驶人视野弯窄,且隧道两侧景色单调,缺少变换,使驾车速度感和前后、左右距离感不够灵敏。特别是对于隧道内前方减速或停止的车辆,容易误认为是高速行驶。

因此,在隧道内要有高度的警觉感,注意前方、左右侧车辆的运动状态及速度,合理控制车速,并且严禁超车。时间错觉

人的心情也会影响开车技术,驾驶人心情好时,往往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而心情烦躁时,就会感觉时间过得慢。另外,在任务急时就觉得时间短,容易产生抢行或盲目开快车,这种“超前”心理也会造成错觉。

此时驾驶人切忌心浮气躁,不少斗气事故就是这样发生的。所以无论路况怎样,应调整好心态,耐心驾驶,控制车速,确保安全。环境错觉

很多事故其实都是距家几公里范围内发生的,因为觉得离家近,路况很熟悉,所以就放松了警惕,可真的出了事儿后悔也来不及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