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泡脚超养生,双脚这样拍一拍,比每天泡脚都有效!附脚底穴位图

很多人喜欢在冬天泡脚,夏天却甚少去泡脚,殊不知夏天泡脚的好处更多。为什么夏天泡脚更好?

冬病夏治,指的是有些亚健康病往往是隐藏在冬天,皮肤也是我们人体的一个排毒器官,毒素和湿气可以通过汗味排出体外,而冬天就不同,因为冬天天气冷,人们把自己身体裹的严严实实的,加上冬天气温低,很少排汗,毒素无法通过皮肤挥发出来,所以就憋在身体里面,只有到了夏天,借助汗液把蕴藏在身体里的毒素排出体外,但有些人连夏天都出汗比较少,这种人是比较危险的毒素越积越多,会给身体带来疾病,一但身体出现不同症状的疾病信号,就一定要注意了~

脚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在脚上有66个穴位,这些穴位都有相对应的反射区,都能反映出人体的器官是否正常工作,中医认为脚是人体寒气最多的地方,很容易受凉,这样就会导致经脉不畅,容易生病。

中国人是非常讲究泡脚的,冬天很多人都有睡前泡脚的好习惯,而夏天坚持热水泡脚的人就很少了。

揉脚筋比泡脚更能刺激脚底穴位

方法:脚部的凹陷区分布着众多穴位,如长寿的涌泉穴。除了按摩凹陷处,还要按摩有三焦经通过的足跟。一定要用力揉捏,双手能触碰到一根粗、紧的筋即可。

坐着揉搓,或是躺着揉搓拍打都可以,一定要感受到足部发热、经络通畅舒服,记得要用指腹揉搓,或是捶打效果也很好。

双脚互打促循环

别看敲打脚板子十分简单,每天坚持十分钟,不到一个月让你的身体状况立刻像换了一个人。

方法:只要伸直双腿,将脚后跟靠在一起,用双脚的大拇指相互碰撞,一分钟大约做上100次即可。

功效:腿部结实有力、行动敏捷,就连膝关节也更强劲了。

这两个动作带来的功效

腿部都感觉变得有力了,行动也变得敏捷了。膝关节更有力量了。

排便正常了,脸色也更好了。不失眠了,每天晚上都能安稳地睡上五个小时。

头脑比以前变清醒了,集中力提升了,思绪变得敏捷了。

明显觉得视力比以前好了很多。不用戴眼镜也能看清红绿灯。

脚底穴位图

涌泉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大敦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大敦穴的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太冲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太冲穴的主治病症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

行间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

行间穴的主治病征为: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

太白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太白穴的主治病症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昆仑穴

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或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昆仑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

太溪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

里内庭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里内庭穴的主治症状为:食物中毒、荨麻疹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