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疮疡治疗原则

文章目录

一、中医疮疡治疗原则1. 中医疮疡治疗原则2. 疮疡的发病原因3. 疮疡的并发症都有哪些二、适合疮疡患者的食疗方三、疮疡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呢

中医疮疡治疗原则

1、中医疮疡治疗原则

1.1、初期宜箍围消肿,阳证者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金黄膏、玉露膏、太乙膏、千捶膏,可加掺红灵丹、阳毒内消散,或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新鲜草药捣烂外敷;阴证可选用回阳玉龙散、回阳玉龙膏、阳和解凝膏,加掺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半阴半阳证选用冲和散、冲和膏。

1.2、中期脓熟时宜切开排脓,尤其应注意切开时机、切口位置、切口方向的选择。如手部疗疮、附骨疽应及早切开;手指部疗疮应从手指侧面切开,有头疽切口应够大,以保证充分引流等。

2、疮疡的发病原因

2.1、风寒暑湿(60%)

以“热毒”、“火毒”最为多见,风寒暑湿等引起的疮疡,有的在初起阶段,并不都具有热毒、火毒的红热现象,在不能控制的情况下,病至中期,才能显现。这类疮疡一般都具有阳证疮疡的特点,因为疮疡发生之后,病理过程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而疮疡的最终表现,大多为热毒、火毒之象。

2.2、饮食不节(30%)

大多因虚致病,且多属于慢性,如肾虚络空,易为风寒痰浊侵袭而成流痰;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灼津为痰而成瘰疬这类疮疡的初、中期多具有阴证疮疡的特点。

3、疮疡的并发症都有哪些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上述症状同时存在2种以上时,可诊断为症状性便秘.通常以排便频率减少为主,一般每2~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或每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