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味而知粤,在广东,我们到底吃什么?

吃,

原本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

但在不同地方,

人们对吃的态度,有着微妙的差别。

在广州,有句俗话叫

“辛苦揾嚟自在食”

翻译成普通话就是,

辛辛苦苦地赚钱,就该舒舒服服地吃。

因此不管世事怎样变迁,

对于吃这件事,

广东人始终认真面对。

“食在广东”到时吃什么?点开视频你就懂~

岭南粤色之品味岭南

广东,名副其实的美食天堂。

广东早茶上千种花样,

老广们用一盅两件,开启一天的生活。

“一日三餐,先茶后饭”,

简单的广式点心背后,是固执的坚持着仪式感。

老字号的酒楼里,八大菜系之首的粤菜,

将全世界的食材容纳其中,并不断创新。

“满汉全席”南方版,

鲜香本味,极致鲜美,正是粤菜的精神。

广东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形成和发展与广东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广东地处亚热带,濒临南海,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物产富饶。故广东的饮食,一向得天独厚,并且还善于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常学常新,最终形成今日独树一帜,影响深远的粤菜。

粤菜由广府菜、潮州菜、东江菜组成。

广府菜

广府菜

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鲜味

广州菜又称广府菜,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最重要的流派之一,粤菜的代表,发祥地广州,集南海菜、番禺菜、东莞菜、顺德菜、中山菜、四邑菜等地方风味的特色。

顺德经典菜

“酿鲮鱼”

将鱼肉与骨刺剥离后,再加入极细碎的马蹄和冬菇及一点陈皮,与精淀粉一起搅拌,然后重新装入鱼皮内,其外形与真鱼完全一样。

广府菜讲究"清、鲜、嫩、滑、爽、香",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鲜味,广州菜调味品种类繁多,遍及酸、甜、苦、辣、咸、鲜。但只用少量姜葱、蒜头做"料头",而少用辣椒等辛辣性作料,也不会大咸大甜,追求清淡、鲜嫩、本味。

潮州菜

潮州菜

清淡鲜美,口味清纯

“潮州菜”具有独特的潮州文化特色,素有“潮州佳肴甲天下”的美誉。其突出特点是:“清而不淡,鲜而不腥,嫩而不生,油而不腻”。

潮州菜多海鲜

潮州菜烹饪时选料偏重海鲜,配以禽畜,善用野味。在烹饪方式上,讲究选料上乘、讲究配酱调味、讲究汤水原味;讲究烹饪的色、香、味、型俱全,讲究运用蒸、烧、炒、炖、炸、煎、灼等烹调形式精制细作。因而“潮州菜”风味,清淡鲜美,口味清纯,风格独特。

东江菜

东江菜

下油重,口味偏咸

东江菜以惠州菜为代表,属于客家菜的水系流派。

盐焗鸡

东江盐焗鸡是东江菜的代表菜

传统的东江菜偏重于"肥、咸、熟、香",具有下油重,口味偏咸,用的酱料较为简单,一般用生葱熟蒜、香菜调味,极少添加甚至不加过重过浓的佐料。但东江菜主料突出,喜用三鸟,很少用菜蔬,河鲜海产也不多用。

一盅两件的粤氏早茶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广东人,除非叫他喝早茶

早晨六点半,广州酒家门口。

老广们陆陆续续赶来。

在这里吃早茶,已经是几十年间养成的老习惯。

每天,

在固定的时间,地点,

遵守“一日三餐,先茶后饭”的原则,

点上一盅两件,这种固执的坚持,

充满仪式感。

支撑人们几十年如一日叹茶的原因,

除了习惯,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口味。

食材新鲜,味道扎实,这才是留住食客的根本。

号称广式早茶四大金刚之最的虾饺皇,

受欢迎程度最高,工艺也最为复杂。

一盅两件

饮茶在广州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上茶楼饮茶吃点心是广州人的日常享受,也是不可多得的乐趣。早茶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广东人兼具着仪式感的“日常”。“得闲饮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广东人,水滚茶靓一盅两件里,蕴含着的是日常的人情与通透。

饮茶主要包括了两物, 一是靓茶,二是茶点。水滚,泡茶。茶叶似入水的活鱼,上下翻腾,几经浮沉,浮时淡然,沉时坦荡,最后归于壶底,平静安分。中国六大茶系的上等茶叶任你挑拣,黑茶、白茶、黄茶、绿茶、红茶和乌龙茶。平常百姓饮用的则不外乎普洱、铁观音、菊花和花茶。

早茶之四大金刚

每家茶楼的点心或有差异,但是经典款“八大天王”(生肉包、干蒸烧卖、肠粉、排骨、凤爪、春卷、咸水角和蛋散)和“四大金刚”(包括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蛋挞)是少不了的。

现如今,广州的茶楼满街可见,不再像过去,有钱人才可踏足。陶陶居,广州酒家,点都德,北园,稻香酒家,白天鹅宾馆,普通百姓也可以吃到很道地也很精致的茶点。

粤式满汉全席

菜点精美,礼仪讲究

面对挑剔的食客,

厨师们,必须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品质,

不能有丝毫懈怠。

如此一来,食客与厨师,

共同成就了今天的粤菜,

也成就了许多名满天下的大厨。

黄振华,粤字001号大厨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他的主理下,

广州酒家曾成功推出了粤式满汉全筵。

△黄振华和徒弟展示他收藏的满汉全筵精选菜单

“满汉全筵“,分北菜54款、南菜54款,一共108款佳肴珍品,供宾客分两天享用。香港美食家蔡澜也曾为此特意来广州。

△满汉大全筵 广州酒家供资料图

满汉全席,兴起于清代,

保留了满族与汉族菜点的众多精华,

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华大宴。

因为粤菜选料精细,制作考究,

有十二道菜品入选满汉全席。

碧海鱼皇就是其中之一。

△碧海鱼皇

为了让“满汉全筵”既有宫廷传统,又有广州风味,黄振华等厨师费尽心思。比如“碧海鱼皇”,黄振华在原材料上,选用当时最贵的老鼠斑;而像“炒制驼峰”,北方传统用“扒”,身为粤菜师傅的黄振华则用卤水将驼峰浸后切粒再配料炒,让新加坡美食家都赞不绝口。

无论是什么食材,

在广东人眼里,

鲜,都是排名第一的味觉需要。

为了保持肉质鲜美,

碧海鱼皇始终作为一道堂食出现,

为的就是尽可能地保持鱼肉原始的鲜味。

满汉全筵精致的菜单和用餐工具

在主理大厨黄振华看来,除原材料珍贵、菜肴多,技艺高,满汉全席重要的还有器皿、场面和礼仪。他在做满汉全席前,专门跑去长春、吉林市和长白山等地的博物馆,学习满族饮食文化。

“其实,满汉全席不只是吃,更多是让食客学习饮食背后的历史文化。比如喝清茶,也是满汉全席的一款菜。”黄振华说。

由于“满汉全筵“菜肴繁多,随后广州酒家推出了“满汉精选”,成为当时广州一道靓丽的美食名片,吸引诸多海外旅游团慕名前来。

如今,退休多年的黄振华,

回到自己工作了37的地方,

重新品尝后辈烹饪的满汉全筵,感慨万千。

新派创新粤菜

融合西式的烹饪方式和调味料,擦出新的火花

做菜如做人,

除了严谨之外,

广州人也把包容的品质,带到了饮食当中。

广州花园酒店,每年接待外国宾客上万人,

为了满足口味千差万别的异国旅客,

这里的菜品,始终在更新。

温思恩,是花园酒店桃园厅行政总厨。

擅长以创新的手法呈现经典粤菜的美味,

巧妙地运用时令顶级食材,

呈现全新搭配而又不失正宗风味的经典粤菜。

菜肴既包含了对中国传统食物的提炼与传承,

也融入了现代元素,有着十分精致的摆盘。

根是粤菜的底子,

融合西式的烹饪方式和调味料,擦出新的火花。

金蒜一口牛

这是拥有25年烹饪经验的温师傅的拿手好菜。大厨精选肉质细嫩、油脂丰富的谷饲澳洲牛来制作。生蒜辛辣,炸蒜甘香,厨师创新采用金银蒜调味,将牛肉粒及金蒜煎至金黄色后再爆炒。与其他菜式不同,这道菜式温大厨会去到食客们的餐桌前亲自完成,让食客们饱尝视觉上、味觉上的盛宴。

金巢凤尾虾

麦芽糖丝紧紧缠绕成巢,大虾立在其中,虾肉洁白,尾壳鲜红,形似凤尾,这道菜外形趣致讨喜。据介绍,灵感源于传统糖画,经大厨精心创新后,犹如一道兼具视觉及味觉享受的艺术佳品。大厨用蛋白和生粉把凤尾虾炸脆,咬一口只觉得肉质紧致,虾味鲜嫩。

黑松露碧绿炒双脆

煸炒是粤式菜肴的经典烹饪方法。木耳及百合作为主角,酿入剁为胶茸的南海青虾仁后再煎香,最后加入大厨秘制的黑松露酱汁,煸炒后整道菜色泽亮丽,味觉上更是惊艳。

重视原料的本味,追求极致的鲜美

将全世界的食材容纳其中,并不断创新,

这就是粤菜性格。

恭恭敬敬地面对食材,认认真真地面对食物

无论是主厨还是食客,无论是老广还是游客。

对于吃的执着,一以贯之。

我们无法分辨,

广东人是因为饮食的丰富,才充满了旺盛精力,

还是因为精力旺盛,才有功夫研究吃。

但识味而知粤,对待食物的态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也正是广东人,对待生活的态度。

所谓“食在广东”,

粤菜以其特有的菜式和韵味,

深受吃货喜爱。

穿行在广东的大街小巷,

无论你来自哪里,

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地道广东美食。

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佛山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微生活、金羊网、南方+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你吃过哪道让你念念不忘的粤菜?

会喜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