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阳澄湖,照样出好蟹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每年中秋之时,螃蟹黄满膏肥,是最佳的品尝时机。这里所说的蟹当然指的是大闸蟹,所谓“九雌十雄”,就是农历九月雌蟹最肥,蟹黄足而紧实,农历十月雄蟹最香、蟹膏饱满,最宜吃蟹赏菊。

眼看又到了吃大闸蟹的季节。虽然小龙虾和皮皮虾都成为网红,但到了论个卖的地步,大闸蟹完爆小龙虾几条街。

说起螃蟹,历史上有名的要数古丹阳泽的“花津蟹”和 白洋淀的“胜芳蟹”。在20世纪第一个十年,阳澄湖的大闸蟹还并不算特别知名,直到1918年前后,上海的报纸上才开始频繁出现“阳澄湖螃蟹”,并依靠上海商业的影响力,将这种名产的声誉推向全国。

网友说:“1945年的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勉强度日。”

实际上,这张照片仅仅是40年代一个上海的小孩在吃螃蟹。1946年11月,《申报》的文章记载,当年阳澄湖螃蟹丰收,“顶大的一万元可以买六只”。当时上海工人的平均月工资在20万元左右,大概一个工人两天的工资,可以买六只螃蟹。其实还是挺贵的。

要成为名蟹产地,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养殖的自然条件好——有大片湿地;二是要有大量天然蟹苗上溯——产地近通海的大江、大河;三是要靠近发达的大城市——有名人传颂、推荐。

“阳澄湖蟹”是明代中叶,随着苏州经济发展,而逐步闻名;到清代中后叶, “阳澄湖蟹”的名气逐步盖过花津蟹”和 “胜芳蟹。特别是解放后,“阳澄湖蟹”几乎是一枝独秀。其原因是:

1、白洋淀断水;白洋淀,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历史上水草丰美的北方大湖。那湖天浩渺水道纵横的自然生态,曾经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雁翎队依托出没的水上战场, 20世纪60年代以后,白洋淀水位降低,现在只剩下四周有堤防围护的一片水面。

2、河口设闸,阻断蟹苗上溯;在自然情况下,6月上旬长江口蟹苗上溯,进入草型湖泊后,第一年生长车鞥幼蟹(扣蟹),翌年9月完成最后一次的成熟蜕壳,10月开始生殖洄游,返回河口浅海。阳澄湖是长江口最近的草型湖泊。

3、样板戏宣传。京剧《沙家浜》中郭建光唱“朝霞映在阳澄湖上”,刁德一让乡亲们“下阳澄湖捕鱼捉蟹”,给了大家太深的印象,造成当今社会上人们只知河蟹以“阳澄湖大闸蟹”为最佳。

国人吃的大闸蟹,1000只里仅有3只是阳澄湖蟹。每到阳澄湖大闸蟹上市的季节,“假蟹”总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过水蟹”“洗澡蟹”仍旧层出不穷。其实,这些年随着生态养殖技术不断进步和推广普及,江西、安徽等地以及上海本地的螃蟹质量已大大提高,如今“不是阳澄湖,照样出好蟹”。可惜许多人不了解这个新情况,买蟹就盯着“阳澄湖”三个字,结果吃了“洗澡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