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炎症到慢性炎症,再到疑难杂症,弄懂疾病的进退,方知除病法

大家有个常识,急性炎症最好治,消炎就行了。食物可以消炎,比如包菜汁能解胃炎,蒜蓉能解肠炎,蜂胶能解鼻炎、咽喉炎,菜花粉,能解前列腺炎。药物也能消炎,凡是抗生素都能消炎。静脉注射也可以消炎。

炎症消了,症状消除了,病是不是好了呢,很难讲,可能好了,也可能没好。原因有两个:第一,炎症可能并没有完全消除,轻微的炎症,不一定有症状。第二,之所以发炎,是组织细胞受伤破损,炎症消了,受损的细胞,是不是完全修复了,无法判断。所以这是一个变数,有的人急性炎症,如果治养得当,可以完全康复,有的人急性炎症,会转变为慢性炎症。有的人急性炎症,当时好了,后期很容易复发。

理论上讲,上面三种情况,每一种都是三分之一的可能性。医学上有一个三分之一的著名论断:三分之一的病,治了就能好;三分之一的病,治了也不好,三分之一的病,不治也能好。除开误诊的因素,急性炎症的最终走向,可能为后期治疗的三分之一,埋下了伏笔。

现在普遍的观点是,慢性炎症治不好。治是治不好,但不代表不能好。三分治,七分养。三分治的是急性,七分养的是慢性。炎症是什么东西,现代医学是微观视角,只关注细胞、细菌和病毒,以为将病菌消灭了,炎症就消除了。

炎症会产生很多废物,病菌消灭了,新生的废物比较少了,原来发炎时产生的废物,怎么排出去呢,一般是身体自己把它排出去,比如咳痰、流鼻涕等。如果是慢性炎症,那说明这些废物,在源源不断的生成,身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将这些废物及时清理出去。

局部消炎,只能暂时避免局部产生新的废物,并不能帮助身体排出废物。这些废物,在体内会逐渐的留存,哪里有炎症,哪里就有很多废物。老得慢的人,一些所谓逆生长的人,都是体内没什么炎症的人,大部分人,体内或多或少都有些炎症。

当体内的炎性废物较多时,就容易形成慢性病和疑难杂症。这些废物,做排毒的人,将其称为毒素,中医将其称为痰。痰液积留,不但是病菌的温床,还会引发瘀堵。中医有“怪病责之于痰”,“百病皆由痰作祟”等说法。

《类症治裁》说:饮唯停蓄肠胃,痰则随气升降,遍身皆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变换百端,昔人所谓怪病多属痰,暴病多属火。肺气失宣,脾失运化,肝气郁结,肾气虚衰等,都可生痰。一句话,痰多则病进,痰少则病退,无痰则无病。

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比对一下,百病皆起于炎症,百病皆生于痰。发炎时,至少有三个变化:首先细胞破损,其次病菌侵袭,再次废物产生。消炎治疗,只消灭了病菌,这个工作是医药来做。破损的细胞需要修复,产生的废物需要排出,这两个工作是身体自己来做。做得好,炎症完全好了,做得不好,会转化为慢性炎症,这个过程,如果反复进行,时间一长,或许就是慢性病和疑难杂症。

炎症最伤气,为什么呢,因为身体修复受损组织,排出废物毒素,都需要能量。急性炎症伤气,比如鼻塞,食物难以下咽,没有胃口,腿脚酸软,全身无力,头晕欲倒,睡意增强等。慢性炎症,在长期慢性的耗气。中医有治病先治痰,治痰首治气的说法。实际上,就是补充能量,让身体自动将痰性废物排出。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为什么现代医学,只能治疗急性病,而无法治愈慢性病和疑难杂症。因为没有相关的理论,没有理论就不会去研究,没有研究就不会有成果。他们治疗急性病,依赖于身体的自愈能力,他们也都知道人体有自愈能力,但是他们却没有因此而认真的去研究身体的自愈能力。

治痰要治气,具体是怎么操作呢。简单举一例,很多人早起时,会咳出一口痰,为什么早起时有痰呢,因为经过一晚的休息,身体气血充足,有能量将痰排出来。不少人练习呼吸,不管是深呼吸还是自然呼吸,也不管是腹式呼吸,还是逆腹式呼吸,嘴巴闭起来,练个几分钟就会有痰。有些人运动过后,也会有很多痰。凡能排痰,皆可补气,凡能补气,皆可排痰。

营养学中,提倡多食富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为什么呢,因为身体新陈代谢,每天会产生氧化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如果没有及时消灭,可导致细胞受损,细胞一受损,痰性废物就产生了。因此这些食物,可以防止生痰的。另外,一些加工食品,会促使痰性废物的生成,体内有慢性炎症的人,最好不吃或少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