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粮精做,你吃过么?

每年一进腊月,

就要开始准备过年时的美食,

推上碾子压糕面,

赶上毛驴磨豆腐,

黄米馍馍与油糕,

黄酒杂面不能少。

这香甜可口的黄米馍馍,

就是一道将粗粮细作的陕北传统美食。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呢!

制作前准备

1

原料

以陕北特产黄米(籼米)为主配一定比例的软米(糯米)和豇豆、红枣,油渣,碱面等

2

原理

通过加热焙炒使淀粉糖化,再利用酵母菌等微生物呼吸作用进行发酵,将大分子化合物转化成有机小分子

3

过程

兑米—捞米—泡米—困水—碾米—焙炒—和面—发酵—笼蒸等

制作过程

1

兑米

是根据米的特性将黄米和软米按一定的比例进行调和,原则是确保制作的黄米馍软硬适中。

2

涝米

为了确保制作的黄米馍色泽黄亮,第一米要新鲜,第二米兑好后一定要涝洗2—3遍。

3

泡米

将经过捞洗得米用水浸泡12小时,然后捞出放在筛子里困水,注意水要困的适中,一般困两小时左右。

4

碾米

将浸泡困好的米,放在石碾子上反复碾压成面,一般需要碾压5—6遍,并用萝进行分离。

5

焙炒

将碾压好的米面放在大铁锅里反复翻炒,直到炒黄略带甜味为止。

6

和面

和面必须用凉至35度左右的开水和面。在和面的同时一定要将酵母菌加入,面要和的硬一点,不能软。和面切忌用自来水。

7

发酵

将和好的面,放在30—35度的炕上进行发酵。一般6—8小时就发好了。发好的面表面有深裂,体积膨大。

8

笼蒸

蒸馍时要先进行酸碱度的调试,然后进行兑碱揉团,团里可以将准备好的枣泥、豇豆、油渣包进去。上笼,加火蒸20分钟左右。加火应先用大火蒸10分钟,改为中火5分钟,后小火5分钟。这时就可出笼了。凉冷放在阴凉处。

在陕北这块苦焦、贫瘠的土地上,

十年九旱,靠天吃饭,

小麦这种细粮收成微薄,

而我们蒸黄米馍馍的糜子不择土地,

耐旱,耐贫瘠,随便种上糜子就会丰收,

因此,人们喜欢种糜子。

但是直接吃黄米,口感粗糙,不太好吃。

所以聪明的陕北人,粗粮精做,

开发出许多黄米的美食来。

黄米馒馒就是其中之一!

赶快动手做起来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