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之声】谷类食物消费有哪些误区?

(1)大米、面粉越精细、越白越好。精细加工的大米和面粉碾磨过多,去掉的成分较多,营养素丟失较多,特别是膳食纤维的丢失。而这些膳食纤维有利于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因此,日常生活中不要经常吃加工精细的米、面,应该注意粗细搭配。

(2)吃主食容易长胖。主食主要是谷类食物,以提供碳水化合物为主,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仅仅是相同质量的脂肪提供能量的一半。不吃主食实际上是用动物性食物代替主食,为产生相同的饱腹感吃进去的能量更多,不可能控制体重。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合理膳食和经常运动控制体重增长。

(3)主食吃得越少越好。谷类食物提供植物性蛋白质,和动物性蛋白相比不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但合理膳食由各类食物组成,谷类食物提供的营养有其本身的特点,动物性食物和谷类食物存在互补作用,而不能相互代替。谷类食物消费越来越少的膳食模式不利于慢性疾病的预防。因此,日常膳食不应该盲目减少主食的消费和增加动物性食物的消费。

温馨提示

超重或肥胖人群,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人群,便秘人群适合吃粗粮。而婴幼儿、少年儿童,因为他们的消化吸收功能弱、过多膳食纤维可能带走一部分矿物质,反而不利于生长发育。消化能力差的老年人,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器官功能衰退,消化吸收能力变差,吃太多粗粮不仅会增加胃肠负担,还会妨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长期缺钙、铁等矿物质的人群,因为膳食纤维会干扰一些矿物质的吸收,应避免过量吃粗粮。

健康人每天所吃粗粮最好占全部主食的50%左右,过多的粗粮反而对健康有害。对于消化功能比较弱的老年人和孩子,不是完全不能吃粗粮,但是要讲究“粗粮细做”,应该把粗粮碾磨得比较细或煮得比较烂。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