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个特殊日子,要怎么过,才算得上“最杭州”!

“冬至饺子夏至面”的民谚也许你听过,不过今天你要是和杭州人见面,问候一句“今天吃饺子了么?”,那就显得很不专业了。想知道杭州的冬至民谚独特风俗吗?跟着杭小微来看一看吧!

今天6时23分,迎来“冬至”节气。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冬至节气,被称为“亚岁”,排在24个节气之首。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过了冬至后,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渐渐长起来。

数九寒天今日始

虽然这些天受暖湿气流影响,没有了严冬的味道,但冬至的到来,毕竟预示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来了。

冬至这天开始,我国进入“数九寒天”,民间流传的“九九歌”,你还会唱吗?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其中三九是天气最冷、地面积蓄热量最少的日子,所以也有“冷在三九”的说法。

冬至进补开春打虎

冬至到了,如何养生?

冬至是“冬令进补”的最佳时节,民谚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至进补,开春打虎”之说。

药补不如食补。冬至气节温补类食物,如羊肉、枸杞、韭菜等均可作为进补的佳品,但要适度,不宜过补。其次是进补平补类食物,如莲子、大枣、银耳、猪肝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

有这样的习俗

“冬至大如年”

杭州民间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这天漂在外地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冬节,这就是所谓“年终有所归宿”。一家人围着餐桌团团圆圆,不就是“过年”呢。

此外,在欢乐喜庆的日子里也不能忘记先辈,杭州人在冬至节气还会祭祖,寄托哀思。

“于庙祈梦”

这是杭州人独有的风俗。于庙即民族英雄于谦公祖庙,现改为于谦祠,位于西湖三台山麓。于公也被尊为“梦神”,“于庙祈梦”这一旧俗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准备这些吃的

“吃冬腌菜、年糕”

清人著《杭俗遗风》载:“杭人尤有踏冬菜一事。在冬至节半月之前,买白菜数百斤,洗净晒干,用盐腌于大缸内……冬至开缸。”“闹腌菜”,是杭州人每年冬至前后必做的,腌制时须铺一层白菜撒一层盐花,拿脚踩出汁水,最后还要压上大石块。

杭州冬腌菜口味爽脆鲜洁,可以作“炒冬腌菜”、“炒二冬”或“煮二冬”等。老杭州有诗云:“吴盐匀洒密加封,壅底春回菜甲松,碎翦冰条付残齿,贫家一样过肥冬。”

“闹”过腌菜后,杭州人还会吃吃糯软的年糕。

这个风俗从明代就开始了,取的是“年年高”之意。老杭州做年糕的方法很多:青菜炒年糕、肉丝炒年糕、青菜下年糕、糖年糕、糯米年糕……今天记得来一碗哦。

“腌酱货”

冬至时,杭州人还要开始做一件“大事”,那就是腌晒酱货。过去物资匮乏,冬季少有新鲜食物,且不易储存,所以杭州人会用盐或酱油腌渍肉类,这些酱货易于贮藏,味道也比新鲜时鲜美,是冬令佐餐佳品。

杭州人常做的有酱肉、咸肉、腌腿、酱鸭儿、腌鸡、酱鸡、鱼干等,且各有讲究,不过现在可以上菜场或超市买到,亲自制作的真不多了。

预测天气收成

“晴冬至,烂年边”

这句老杭州话的意思是:假若冬至天晴,春节时期将会是雨天。关于这一生活经验,杭州人还有“干净冬至,邋遢年”或“烂冬至,晴年边”等顺口溜。

当然这个说法只是古人总结的经验,因为决定春节天气好坏的主要是大气活动。市气象局前几年做过大概统计,这句谚语准确率在50%左右。对我们来说,节气只能是一种参考,还是要关注实时的天气预报较靠谱。

“冬至初,石板要冻酥”

冬至如果在农历月初,那么当年冬天就会格外寒冷,冷得连石头都冻得发酥、变脆了!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是的确冬至节气后,天气是一天天变冷,人们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

此外,杭州民谚中还有“冬至一声雷,年来收成定有亏”的说法,不过冬至日打雷的天气倒是相对少见。

资料/市气象局、市卫计委、杭州方言保护责任单位(杭州滑稽艺术剧院)

杭州民俗文字/胡靓

编辑/许成慧、楼晓勤

版式/许成慧、楼晓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