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I洞察|鼎新克艰:数字普惠金融的扶贫实践

编者按

从本期起,“CAFI洞察”栏目将对《鼎新克艰:数字普惠金融的扶贫实践》这一报告进行摘编报道。该报告探讨了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的逻辑关系,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外部环境与市场环境、平台基础、产品及其扶贫成效进行了总结。报告认为,我国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拥抱互联网,互联网企业也积极利用行业优势开展金融服务,这种双向刺激使数字普惠金融成长迅速,对精准扶贫产生了积极效用。

如您欲获取相关报告,

请在文章底部留言或登录CAFI官网www.cafi.org.cn-研究项目-研究报告下载


尽管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在服务对象、服务目标、服务方法、服务主体等方面存在相同点,但在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有偿与否、服务主体的主次作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1) 服务内容方面,精准扶贫关注服务对象的方方面面,普惠金融多专注于金融方面的服务;

2) 服务方法方面,精准扶贫的方法非常多样,普惠金融则多强调运用数字手段与互联网技术,将金融服务传达给服务对象;

3) 服务有偿与否方面,精准扶贫结合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普惠金融则强调为服务对象提供有偿服务;

4) 服务主体的主次作用方面,政府在精准扶贫中起主导作用,在普惠金融中起引导作用,而市场在精准扶贫中起辅助作用,在普惠金融中起主导作用。

我们认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农产品电商平台、农资电商平台等是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业务的平台基础,为后者的需求挖掘、产品研发、风控模式设计等提供了数据基础。目前,已较成熟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包括数字支付、大数据征信、互联网融资、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等。

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又或者互联网金融企业,都主动拥抱互联网,进行数字化创新。所有这些努力,对精准扶贫产生了积极效用。

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银行提供的政策性金融服务,代表了国家政策与战略布局,对推进改革开放、促进“三农”发展、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等功不可没,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经验。

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为代表的大型商业银行,对农业与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龙头企业、大中型小企业等提供了全面而有力的支持。

农信社是真正在农村土地上“生长”起来的金融机构,是支持“三农”发展的主力军:2017年农信社的涉农贷款余额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的29%,农户贷款余额占全部农户贷款余额的54%。

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机构可持续、业务模式等都日渐成熟,重点围绕“支农支小”的定位对乡镇、农村进行业务布局。

以“小额、分散”为业务原则的小额贷款公司,在“线下”小贷业务的基础上,又发展了“线上”小贷业务,相当一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在实现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在针对“中小微弱”客户的广度、深度上,都比传统金融机构做得充分。

短短的几年间,无论是业务的总量,还是服务的深度、广度等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都取得了惊人进展。

因此我们建议,在拓展数字普惠金融业务的进程中,政策性银行需要处理好政策性金融服务的边界问题,大型商业银行要解决好将农村资金留在农村的问题,农信社要坚守“三农”业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要专注“支农支小”细分市场,小额贷款公司要深耕于“小额、分散”业务,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要重视合规发展的问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