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张小龙、华为余承东、京东数科陈生强:厉害的人,从不在最牛的时候吃老本

1、一家帮人养猪的数字科技公司

2019年,长白山的一家养猪场,京东数字科技的工作人员,为猪栏里安装了24小时监控仪器。

这些仪器,自带“猪脸识别”技术,可实时监控每一头生猪的生长数据,通过识别猪的咳嗽声,及时发出疾病预警,并汇报给兽医和饲养员。

众所周知,京东数科,原本擅长做金融科技,帮助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做信贷,做财富管理。

如今,它却孕育出中国最擅长养猪的数字科技,这听起来有些魔幻。

一个在原本的航道上活得好好的公司,为何愿意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这种看似“不务正业”的事情呢?

其实,留心观察一下商业圈,就会发现这种“离经叛道”的事比比皆是:

早年的诺基亚,主业是伐木、造纸;

拍出《纸牌屋》等爆款美剧的网飞公司,起初做的是DVD租赁业务。

靠一种业务“从一而终”活下来的公司,反倒没那么常见。

书单君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书,就与这个现象有关:《第二曲线》

作者查尔斯·汉迪是英国知名管理哲学家,他在书中写道:

任何一个有机体,无论是动物、人或是由人所创造的产品,最终都难逃“生命周期”的自然规律,从诞生、成长、衰退,到最后结束。

一家企业,想要逃出“生命周期”律,就必须不断迭代和创新,找到第一增长曲线之外的“第二曲线”。但这对一般的大型企业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因为,这要求企业走出“舒适区”,在处于巅峰状态时,就开始寻找另外的活路。

2、厉害的人,从不吃老本

值得留意的一个现象是,在今天中国互联网行业,京东数字科技并不是第一家在主业鼎盛期,就着力培养“创二代”,开创“第二曲线”的企业。

2011年,国内进入智能手机时代。

那一年,小米正式发布第一代互联网手机,取得领先优势,而迟疑多时才进入手机行业的华为,却还在为运营商定制低端机。

意识到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时任华为欧洲区总裁的余承东,主动请缨,希望以内部创业的方式,扛起华为智能手机重担。

任正非一开始相当犹豫,但决定进入后,便毫不犹豫大手笔支持。

他的支持,并不只是给钱这么简单,而是放手放权,让余承东独立于华为主线业务之外开拓新天地。

上任不久,余承东就大刀阔斧砍掉了运营多年的贴牌手机业务,定位中高端品牌。这引起了内部的争议,欧洲运营商甚至一度要挟终止服务。

但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如今华为手机业务,终于做到国内老大,再过三年,甚至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从中获得的收入更是占据公司收入的半壁江山。

事实证明,在主线业务鼎盛之时,放手放权培育出公司新的增长点,是极其明智的。

设想,假如华为并没有进入手机行业,留恋在旧的舒适区,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地位。

余承东之于华为,就相当于陈生强之于京东数科。

2013年,京东数字科技成立,由陈生强担任CEO,当时这只是一个20多人的小团队,目的也只是为了服务于用户的金融需求。

但CFO出身喜欢数字的福建人陈生强,却硬是带着团队,走出了一条数字科技的巅峰之路。

开头提到的用数字科技帮助养猪,其实只是京东数科的创举之一。

前不久,它在广西南宁火力发电厂的技术实验,也取得了突破,不仅大幅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又能够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但当初大概没有谁会想到,数字科技能这么广泛运用于实体经济。

同样是2011年,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在依靠QQ这个主要流量入口活得倍儿滋润的腾讯,也感到了一丝丝危机。

顺应移动互联,是直接将QQ打造成移动版,还是另寻新路?腾讯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

值得庆幸的是,就像华为有余承东,京东数字科技有陈生强,腾讯有张小龙。

这位当今中国最知名的程序员,几乎是以完全独立的身姿,打造了一个低调、简约的新产品,这就是微信。

和QQ喧嚣的特点不同,微信处处充满了文艺内敛的性格,那张孤独的蓝色星球开机画面,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在刚刚推出的前3个月,微信表现平平。但站在时代的风口,推出语音对讲、查找附近的人、摇一摇、支付等功能之后,微信最终还是取代了QQ,成为腾讯最重要的业务板块。

其实一直到今天,QQ的流量都还是不错的,腾讯就算不做出改变,估计也能活得很好。

但腾讯的厉害之处,是它在最有资本吃老本的时刻,保持着危机感、饥饿感,从而抓住了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的“第二曲线”。

在主营业务如日中天之时,将整个公司的业务倾斜到一个陌生的领域,必须具备眼光长远的最高决策者,以及勇猛的冲锋陷阵的将士,二者缺一不可。

原因是,就像一个人掉入蜜罐不愿意轻易出来,一个企业在原来的业务上发展得很顺利,也会没有任何动力自我革命。

所以,有时候优势也会成为一种陷阱,就是这个道理。

一般来说,很多原有业务顺风顺水的企业,在发展一项新的品类业务时,往往会拖泥带水。

比如,一般的企业,会将原来的优势,平移到新品类之中,不愿意主动切割、独立发展新品类——按照这样的逻辑,对于腾讯来说,就是把QQ打造出一个新的移动版。

但这种平移,看似聪明取巧,却多以失败告终。

这是因为,一个成功的业务板块,会聚集大量包括运营、销售、产品经理、设计等等在内的既得利益群体,让他们放弃现有的利益,或做出改变,几乎不可能。

如果要在新的品类中赢得胜利,只有痛下决心,与过去优势彻底分割,放手让新事业新领导独立发展。

从京东数字科技,到华为的手机,再到腾讯的微信,以及相对应的三位“创二代”,莫不是如此。

用查尔斯·汉迪在《第二曲线》一书中的话说就是:

在生活中为了向前发展,有时候彻底的改变是必要的,这意味着开辟一条与当前完全不同的新道路,这通常要求人们对熟悉的问题拥有全新的视角。

3、找到你的“第二曲线”

中国这几家互联网企业,知道如何在巅峰时期迅速转身,但在商业史上,有太多沉迷在过去的余晖中而无法自拔的企业。

1998年,柯达公司内部,已经感觉到了传统胶卷业的萎缩,但它依然沉醉在传统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地位。

直到2003年,传统影像部门销售利润已经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到41.8亿美元,柯达才下定决心转型,放弃胶卷业务,进攻数码产品。

可惜时机已过,来不及赶上对手了,它的市场地位最终被佳能等品牌取代。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柯达早在1975年就已经发明了第一台数码照相机。

由此可见,掉进蜜罐里,就算已经知道危机来临,甚至已经拥有进入新时代的技术门票,都有可能转身不及。

这是因为,一个人、一个组织,只有在自己安稳的时期,才更有资源和精力去找寻下一个安稳区间,等到巅峰过去,安稳不再了,临时转型,往往为时已晚。

这就是查尔斯·汉迪说的:

当你知道该走向何处时,你往往已经没有机会走了。

他给出的建议是:

任何一条增长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增长的极限),持续增长的秘密是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一条新的S曲线。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在华为最如日中天的时候,任正非先生反而会说:

华为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成功会蒙蔽人的眼睛,越成功,就越是难以割断固有的成功模式,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又何尝不是失败之母?

从这个角度来说,腾讯的张小龙、华为的余承东,京东数科的陈生强,都堪称了不起的厉害角色。他们通过企业内部“二次创业”,开创的事业,也相当值得敬佩。

《左传》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国家如此,企业如此,个人的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

从兴衰成败的商业案例里,相信各位“书米”也能得到关于自身发展的启示。

图源 | 视觉中国、部分来源于网络

来源:书单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

推荐阅读

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

作者:[英]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

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人们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他探讨了一个社会构建在信用机制下的风险,对“增长是至关重要的”的迷思发起了挑战。他甚至提出疑问:作为学生、家长、职业人、选民,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思考我们的人生角色,以及未来的理想社会的目的。书中提出的问题具有挑战性、引人深思,它提出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问自己的问题,指引我们寻找答案。

再见了,QQ!

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熬过去

“高考完,兴奋了一秒,怀念了一世”

韩寒:别用你的业余爱好,去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

华为被美国接连封杀,任正非首发声:20年的悲壮惨烈,你永远想象不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