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应增加科技含量

李雨薇

历史上,大国之间的科技较量从未停止过,而近期中美贸易摩擦更令人警醒:一个国家只有拥有核心科技力量才能掌握更大话语权。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强调中部六省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更大功夫,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高等院校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主阵地,肩负着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使命;大学生作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群体,是推进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包括广大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微观基础、培育中长期增长动力、加快实现“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并实现人生价值”的中国梦。引导并支持大学生增加创新创业的科技含量,是时代所需、当务之急。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创业大环境的进一步发展优化,近5年,我国已有265万大学生实现创业。其中2017年首次登记注册的大学生创业者达64.5万人,比2013年增长80%,大学毕业生创业率达3%,超过发达国家1.6%的平均水平。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增加科技含量,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引导创业者依据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开展有科技含量、市场针对性强的项目。

大学生有创意、有激情、有闯劲,通过校园代理、自媒体、微商等创业平台进行微创业尝试的不在少数,但大学生创新创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积极把握国内外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趋势,致力于满足甚至引领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需要。事实上,具有市场潜力的高新技术产品、能够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服务型创业项目,也正是各类创业扶持计划所青睐的。

首先是高新技术产品。已成功开展四届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金奖中就不乏此类项目,比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最新座驾挡风玻璃投影技术的开发团队“炽云科技”;将诺贝尔医学奖成果转化为中国首个肺动脉高压药的“斯诺普利”;可极大降低3D影视制作成本的“人工智能影视制作·聚力维度”等等。

其次是有针对性的服务型创业项目。比如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的也有不少是瞄准细分市场的高端产品:迎合消费者对于食品新鲜度的重视,从产到销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的“壹明唐现做豆腐”;力求在教学环节实现智能化、给每个学生配备“AI 教师”的“悉之教育”等等。

——提倡高校发挥王牌学科独特优势,以“大科研”带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高校应高度重视本科生通识教育,大幅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多元思考能力,令其获得丰富创新体验、创业历练,从而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建议高校建立本科生导师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高水平实验室应对本科生开放,鼓励教师结合科研项目、工程实践和学生科技竞赛等,开设形式丰富的创新创业指导课:以跨专业综合创新基地为依托,探索建立多学科教师团队引领的本科低年级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同时建立以专业实验室为依托、以科研项目转化为驱动的高年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

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学科特色,引导并助推学生创新创业。针对通过学校全面评估后择优认定的创业项目,学校可在其与业界领导者、实践基地导师、校友创业导师联盟之间牵线搭桥,甚至引入国家级科技平台、科研团队的软硬件资源作为支撑,将科研优势及时有效地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环境,加快构筑科技创新高地。

首先,应加强舆论宣传,提升社会对不同就业方式的接受度、对创业失败的包容度。可通过拍摄影视作品等方式在年轻人中传播创新创业文化,鼓励他们找准方法、勇于尝试、不惧失败。

其次,要提升众创空间服务水平,引导其往科技化、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众创空间能够为初创期企业提供法律政策、会计税收、管理咨询等服务,但目前全国2000多家众创空间中,只有不到500家通过了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审核备案。创业基地要做出规模、吸引市场和投资者瞩目,必须结合本地实际、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比如美国硅谷、武汉光谷等。

与此同时,要研究制定长效机制,对科技创新创业者“扶上马”再“送一程”。比如建立创新创业大赛优秀项目长期追踪机制、政府采购在一定程度上向致力于科技创新的中小企业倾斜等。既要不断完善鼓励和保护创新的法规体系,也要逐步健全知识产权评估和风险控制体系,并在失业保险和薪酬激励体现对创业者的支持。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