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是山东省"独角兽"企业的主攻方向?

前 言

一直以来,山东始终环绕着一个“独角兽之问”。在历年机构发布的独角兽名录中,作为GDP全国前三的经济大省,山东企业为何总是集体缺席?

近日,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发布《2018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杰华生物、日日顺、聚好看、伟东云教育4家山东企业入选“中国独角兽地图”。5月29日,山东省工信厅发布2018年度山东省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名单,日日顺、华熙生物2家企业入选,另有17家准独角兽蓄势待发。

从籍籍无名到榜上有名,山东独角兽企业数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意味着山东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取得初步成果。果断放弃“粗、黑、重”,全面拥抱“创新”和“资本”,山东人的思想和理念正在发生巨变。

山东缘何重视“独角兽”

2013年,美国投资人Aileen Lee在定义“独角兽”时,提出两条标准:一是创立时间短(通常不超过10年),二是估值达到10亿美元(要有私募股权投资),并一直沿用至今。从这简单的两个标准,可以推断出:“创新”与“资本”两大基因,是独角兽企业最显著的特征。

创新与资本,恰恰是山东的短板和弱项。在2018年初召开的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用“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与广东、江苏、浙江做比较,并一针见血地指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致使山东错过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

刘家义书记给出的几组数据值得琢磨:201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33.8%,分别比江苏、浙江低7.7和6.3个百分点,比河南还低1.1个百分点;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比2.30%,分别比广东、江苏、浙江低0.22、0.32和0.09个百分点;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广东有2.4万件,全省1399件,仅为广东的5.8%。

山东是制造业大省,工业基础雄厚、工业体系完备。2008年金融危机后,很多省份都进行结构调整。山东2017年单位生产总值财政贡献率只有8.39%,分别比江苏、浙江、广东低1.12、2.82和4.20个百分点。2018年,山东全省税收收入4898亿元,浙江阿里集团和旗下的独角兽企业蚂蚁金服集团纳税就达到516亿元,这就是互联网创新的威力。

另一组数据:注册地在山东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仅占全国的2.8%,相当于浙江的1/4、江苏的2/3;管理基金规模仅占全国的1.4%,相当于浙江的1/5、江苏的1/3。境内上市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数只相当于江苏的1/2、广东的1/3。

金融业涉及方方面面,一般以银行存贷款作为主要指标。山东高层单单以资本市场与发达省份比,背后指向的正是科创企业。因为只有高科技初创企业,才能得到私募基金的青睐;只有技术水准较高的符合国家产业方向的成熟企业,才能登上资本市场。

山东高层已经意识到:以独角兽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代表了山东未来的发展方向。

“独角兽”成各级政府香饽饽

如今,山东各级政府对独角兽企业的重视程度,怎么说都不过分。

今年初的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上,刘家义书记特意讲到,各市县要对现有企业、技术“排排队”,要对“瞪羚”“独角兽”企业、创新企业和平台等,拿出足够的精力和对策,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资源重点培育。龚正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2019年,山东省要再培育100家“瞪羚企业”,同时积极培育“独角兽企业”。

各级主管部门也是“拼了”。2月19日,省“两会”结束后的第一天,山东省工信厅召开了瞪羚企业负责人座谈会。2月26日至3月3日,工信厅又组织瞪羚企业调研团,走访4 个地市10余家瞪羚企业。

山东省提出了中小企业培育三部曲,即“瞪羚企业→准独角兽→独角兽”产业链。对于认定的全国独角兽企业,省财政将一次性奖励300万元,政策、金融等方面也予以支持。市级层面,济南、淄博、潍坊、泰安、威海等几乎所有地市,都出台有支持瞪羚(独角兽)企业配套政策措施,有些财政情况比较好的还能拿出30-50万元的奖励。

2018年9月,杰华生物被认定为山东首家“独角兽”企业,估值近30亿美元。董事长刘龙斌归国创业时,很多地方都伸出了“橄榄枝”。据说为了抢下这一单,青岛市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北京与刘龙斌洽谈,论证和洽谈前前后后进行了18轮。刘龙斌评价崂山区政府:有求必应,从不拖拉,从不推诿。

关键是,全国各地都在比拼,大多数独角兽企业会选择山东吗?很难说。对于估值过10亿元的企业而言,几百万的奖补可谓杯水车薪。很多人都说营商环境很重要,确实是,但这是个生态系统,重点还是得拼“看得见摸得着的”。

青岛抓住了关键:创投资本。青岛南下深圳,学到的最大经验就是:中国排名前20名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超过一半在深圳,创业风险投资把人才、技术都吸引到了深圳。近日,青岛也召开了继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之后,最重要的一次国际化会议——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提出了目标,要建设世界创业风险投资中心。

“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折射出了山东全省对独角兽企业的求贤若渴。曾经对民营经济不屑一顾的山东,正在完成一次蜕变。

山东 “独角兽”如何磨亮这只"角"?

两年的努力,山东对“独角兽企业”的渴望得到了回报。2018年起,逐步有山东企业亮相“独角兽企业”榜单。山东省工信厅首次发布官方认证的独角兽名单,说明政府对独角兽企业有足够的信心。惊喜之余,还是需要认真分析对比,培育独角兽是否是山东的正确之选?

如果对比独角兽企业的名录,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第一名北京遥遥领先,数量达到82家,相当于排名二三四位的上海(38)、广东(24)、浙江(20)的总和。

这个数据与各省市的GDP数据并不吻合。原因就在于,独角兽企业大多诞生于数字经济和互联网领域,创始人大多出自阿里、腾讯、百度,且BAT本身也孵化了大批独角兽。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经济中心,还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中心,望京周边聚集了大批互联网公司,能够提供数字经济最需要的人才、政策、资本、信息等要素,这是其他城市难以匹敌的。

相比于其他产业,分布在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的独角兽,能够脱离工业基础而成长,需要的是互联网平台思维。山东缺乏独角兽,除了对民营经济不重视外,这是个主要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山东是否应该放弃自身的工业基础,追逐互联网经济?这个问题要辩证来看。

互联网经济并不只存在于服务业领域,工业领域同样需要互联网思维。日日顺原本来自于海尔的家电物流,通过转型物联网场景生态物流,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这就是启示!这就是样板!山东拥有全国最多的隐形冠军,有实力也有机会在某些领域如工业领域,实现与互联网经济的对接。

另一方面看,山东已经在第一轮独角兽的争夺中落后,再想引进独角兽并没有优势,尤其是除青岛、济南以外的城市。现在看全球经济,虽然互联网经济红利依旧存在,回归工业、回归第二产业的呼声却越来越高。未来,以人工智能、新技术、新材料为代表的硬科技将大行其道,也更能经得住资本的考验。

结语

不管怎么说,拥有独角兽总是一件好事。山东能够以长跑思维来对待区域竞争,埋头将山东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上去,同时积极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这总是一件幸事。

文字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