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中国往事:曾因扩张太快被喊停,从内地第一到年亏4.5亿

文 | AI财经社 杨雅芳

编 | 梁夜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AI财经社】创作,独家发布在今日头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苏宁易购的一纸公告定下了家乐福中国的归处。

6月23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拟出资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后,苏宁易购将成为家乐福中国控股股东,家乐福集团持股比例降至20%。

在本次交易锤定前,家乐福中国“卖身”的传言传播已久。从2008年法国家乐福大股东改朝换代,到内地业绩下滑,再到电商与新零售的雄起,传闻中意图收购的金主从沃尔玛到华润中粮,再到阿里与腾讯,不一而足。

不久前家乐福集团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大中华区市场利润为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倍。好不容易从多年颓势中崛起,转手却将打拼了24年之久的江山卖给了苏宁易购,即便再多壮志未酬,也只能就此作罢。

靠打政策擦边球起家

家乐福是最早进入中国内地的外资零售商之一。1995年,家乐福在北京开设了中国第一家大卖场:北京创益佳商城。当时,中国最大的国资系零售企业联华超市尚在初创阶段,民营超市物美刚刚创立第一家卖场,沃尔玛尚未在中国开店。

为了试水开第一家卖场,家乐福下了不少功夫绕开政策管理限制。彼时,中国刚刚开始零售业对外开放,只允许在北京等6个城市和深圳等5个特区开办合资零售商业企业,并且每个城市只允许办一两家。

家乐福为了避开复杂的试点企业审批过程,与北京中创商业公司合资注册了一家商业管理公司,委托这家合资公司管理中创商业旗下的创益佳商城,但对外展示的是家乐福的品牌。

在随后几年间,家乐福先后在上海、江苏、广东、四川等地开设了自家的大卖场,一些卖场甚至出现了未开门就有消费者在门口排队等候的场面,有人用“躺着挣钱”来形容当时家乐福的火爆程度。家乐福一度被视作是零售界的“黄埔军校”,成了国内一众本土零售商争相模仿的对象。

1999年7月,国家经贸委与外经贸部联合发布了《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将开放地域由原来的11个城市扩大到所有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由外资不可控股转变为外资股权最高可达65%。新政开放后2年,家乐福已经在中国开出了27家大卖场门店,2001年销售额超过80亿元,仅次于联华超市,而相对“守规矩”的沃尔玛只开了8家门店。

更重要的是,这27家门店的模式绝大部分完全复制创益佳商城,实际上是家乐福旗下100%控股的门店,与当时中国零售业的政策法规相悖。

2000年11月和2001年8月,国务院连发两道禁令,对家乐福快速扩张开店的做法紧急叫停,有关部门勒令家乐福进行全面整改,要求其将在华的27家店35%的股权出让给中方企业。随后,家乐福一边整改,一边继续稳步扩张。至2004年底,其内地门店数量达到57家,逐渐在中国市场形成5家大合作伙伴加单店小型合作伙伴的合资架构。

就在家乐福发展的同时,国内的竞争对手也在不断发力。

2003年,联华超市等6家公司被合并为百联集团。两年后,百联集团营业总额达1385亿元。2003年11月,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上市后的物美集团长时间占据北京零售市场20%的市场份额。

内地销售额5年下降75亿

实际上,家乐福的衰败早就埋下了伏笔。

在初入内地的扩张期,家乐福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给每家门店的店长以极大的自主权,店长可以自行选择商品并定价。在这种策略下,店长的能力直接决定这家门店的经营水平,由此导致不同门店之间业绩浮动非常大。

家乐福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2007年新上任的中国区总裁罗国伟曾试图通过设立城市采购中心的方式,将门店原有的采购、促销等权利收归其所在城市的采购中心一并管理。

但就在这项改革尚在磨合的阶段,一场抵制家乐福的活动轰然而至。当时,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在巴黎受阻,来自法国的家乐福成了众矢之的。虽然当时家乐福中的多位高管反复澄清,没有卷入任何政治事务,但仍然无法阻止人们的迁怒,当时多家媒体报道了家乐福门店冷清的状况。

伴随着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的倒下,家乐福曾经缔造的零售神话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崩盘。2009年,大润发的总销售额和单店年居销售额首次超过家乐福,次年,家乐福在华门店数量也被沃尔玛超过。

2010年7月,家乐福西安小寨店关店,这是家乐福第一次关闭在中国的门店。随后的一年内,家乐福陆续关闭了4家门店。彼时的家乐福正陷入价格欺诈风波:价签上标低价,结账时却收高价;说是打折,促销价却和原价相同。

家乐福总部给出了“整体中国战略不会改变”的回应,但当时的环境对家乐福来说愈发严峻。一方面,电商平台开始兴起,挤占了大卖场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大润发、永辉超市等卖场开始逐渐崭露头角,家乐福早年积累的优势逐渐消失。

2012年后,家乐福中国的业绩和利润开始进入双下滑阶段。 2016年,家乐福的单店业绩从2009年的2.35亿元滑落至1.58亿元,这还是在合并计算整个大中华区后的结果,而同年大润发和沃尔玛的单店业绩分别为2.54亿元和1.75亿元。

家乐福官网发布的财务报表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7年6年间,家乐福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销售额从55.83亿欧元下降到46.19亿欧元,下降9.6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5.44亿元),降幅超过17%。其中2016年最为惨淡,家乐福在亚洲地区亏损达58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54亿元)。

试水新业态

与此同时,大环境发生了巨大转变,大卖场式微。根据贝恩公司与凯度消费者指数报告,2015年中国大卖场业态首次出现“负增长”。

转型势在必行,家乐福不是没有尝试过,但相比起其他对手,它入局的时间太晚。2014年沃尔玛已经在国内拥有20个物流配送中心时,2015年家乐福才开始上线网上商城。

2014年,家乐福曾在上海闵行开设了第一家面积约为400平方米的便利店Easy家乐福。根据规划,2016年底Easy家乐福的数量将达到35到40家,但事实上,家乐福用了约5年时间才实现这一计划。带有电商基因的新零售品牌早已开始跑马圈地,家乐福与之相比几乎不具备任何优势。

2018年初,家乐福宣布和腾讯、永辉签订初步的股权投资意向书,达成在华战略合作协议。5月,腾讯与家乐福合作推出智慧门店Le Marche,这是家乐福全球首家落地的主打餐饮、生鲜、进口商品、自有品牌的新业态。

从财报数据来看,大跨步迎接变化的家乐福还是收获了一些成果。2019年2月28日,家乐福集团公布2018年全年业绩。报告期内,集团全年销售额较去年同比增长1.4%至850亿欧元,利润提升4.6%;大中华区市场利润为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倍。家乐福方面将中国市场的增长归功于门店升级、数字化改造以及消费场景的打通。

但这样的进步不足以抹平家乐福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截至2019年一季度,家乐福以2.8%的市场份额排在高鑫零售、华润万家、沃尔玛、永辉之后,早已不是十几年前的内地零售大卖场霸主。

从苏宁收购家乐福的出价来看,以48亿元人民币收购其80%的股份,收购对价采用经营性现金流0.2倍的方式。相比永辉超市,其2018年股权价值/收入倍数为1.37倍,哪怕是步步高、人人乐也有0.38倍和0.29倍,家乐福的卖价完全可以称之为“贱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