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频放大招缓解流动性 头部券商飞速获批发行金融债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兆寰 北京报道

从6月中旬,央行、证监会牵头组织头部券商开会,到调高券商短期融资券最高待偿还余额,再到批准头部券商获准发行公司债,头部券商承担了近期解决流动性最大的主角。

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造成本次非银机构流动性困局表层原因一是中小银行流动性紧张,银行风险偏好降低;二是结构化发行的资管产品持有单一债券集中度高,风险不够分散;三是部分发债企业信用评级较低。

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债券回购质押市场缺乏充当“最后贷款人”或“中央交易对手”角色的机构。通过大银行对头部券商提供融资支持,利用头部券商在结构化发行债券资管产品方面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充当非银机构市场“中央交易对手”,为债券质押融资提供流动性支持。而充当“中央交易对手”的券商将增加一定的业务风险,但有大银行提供支持,业务风险可被对冲。

目前,已有9家头部券商公告央行核准调整的短融最高待偿还余额,合计金额已达3000多亿元。

疏困小步快跑

6月25日晚间,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广发证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华泰证券等7家头部券商相继发布公告称,收到证监会的监管意见书,证监会对公司申请发行金融债券无异议。

上述券商表示,将严格按照《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做好金融债券的发行、交易、信息披露及募集资金使用等工作,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流动性管理,确保按时偿还本息。此外,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尚待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金融债获批距离央行和证监会组织头部券商开会仅一周时间,如此迅速。事实上,不仅是金融债,会议讨论的相关制度都在密集落地中。

6月16日、18日,央行和证监会两次召开头部券商开会,基本思路是让头部券商成为疏通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流动性的桥梁。央行表示将适当调高大型券商短期融资券最高限额,支持大型券商发行金融债券,并鼓励大行与大型券商作同业交易对手方。这意味着政策鼓励大行扩大向大型券商融资,支持大型券商扩大向中小非银机构融资,以维护同业业务的稳定,安抚市场情绪,打消部分金融机构对流动性和信用风险的顾虑。

会议结束的第三天晚上,国泰君安、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及华泰证券在6月21日发布公告称,央行核定公司的短期融资券最高待偿还余额,调整后的上限依次为508亿元、469亿元、397亿元及300亿元。

广发证券、招商证券、银河证券、中信建投和申万宏源也紧随其后,根据公告,央行核准各家公司待偿还短融余额上限分别为176亿元、316亿元、368亿元、209亿元和298亿元。

十天两大政策落地,有网友直言:此次监管层纾解流动性的决心不可小视。

“市场的流动性问题主要因包商银行事件触发,最近主要债券回购违约风险增加。”一位公募基金负责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公募基金最近受到债券回购违约风险影响较大,包括公募基金和专户产品的杠杆增加了风险敞口、货币基金的正逆回购违约风险增加,有些专户已经出现爆仓。当然,大型公募基金抗风险能力更强。

东莞证券分析师李隆海分析指出,由于个别金融机构出现信用风险后,银行风险偏好快速下行,导致中小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困难,向大银行融资渠道受阻。同时,非银机构主导的结构化发行的债券质押式回购业务的主要交易对手方为中小银行,中小银行在市场恐慌情绪及流动性紧张情况下,对债券质押回购业务逆回购方(非银机构)实力及质押券的信用评级提出更高要求,导致非银机构该项业务出现质押回购滚动续借困难的情况。

若债券质押回购滚动续借不畅,则该业务中的正回购方交易对手方(主要为中小银行)将遭受资金损失,发债企业则出现兑付危机,不利于信用向实体扩张。若任由其发展,将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监管层快速实施有效措施,以阻断风险传递。

券商股机会重来?

以头部券商为领头羊的流动性疏困行动正在继续,而随着科创板的启动,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更是如火如荼。而非银行业的研究员们更是直指利好券商。近期,券商股的市场表现关乎整个A股市场的走势。

出乎预料的是,6月25日,中信证券拟清仓减持中信建投的公告,引发中信建投股价一个跌停后持续低迷,进而带动整个券商板块走势沉闷,拖累A股继续向上突破。

“中信证券减持中信建投是基于自身的需求。”一位券商资深分析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近期《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出台,从时间维度放松了重组上市的认可标准,将扩展并购重组的标的范围,利好券商的再融资业务,激活了市场,更激发了券商股活力。

国信证券发布报告指出,中长期而言,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龙头券商最为受益。行业内部受益程度分化,以最为受益的投行、产品创设类业务来看,龙头券商具备风险定价能力、资本实力优势,最为受益。

此外,由于业务试点化,业务与资本实力、评级等相关,监管资源倾向龙头券商,行业集中度继续提升。金融业对外开放进程继续推进,沪伦通开通,利好券商衍生品、GDR等创新业务。目前,纾困资金步入落地阶段,券商股票质押规模持续收缩,券商增加客户抵押品且提高业务门槛,股权质押风险担忧正在减弱。

不过,信达证券分析师王晓军表示,尽管科创板已经开板,且过会率亦远超主板,但监管层对科创板推进仍相对谨慎,预计挂牌速度不会爆发式激增。因此,在投行业务收入的贡献度上并不会在短期内有明显提升。

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学术委员、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券商行业与银行和保险相比,从规模上看不在一个级别上。未来经济的高质量增长需要更强大的券商。

“目前,所谓比较强的头部券商,是因为它规模大,并没有真正的很强和精。”付立春直言,高质量不一定是大规模,所以现在这个行业也处在一个过渡升级阶段。头部券商,因为基础、规模、优势品牌等相对比较突出,所以获得的政策支持,包括承担的一些公共义务也会更多。

付立春认为,“中国的资本化率和支持未来经济发展的高质量融资,都需要券商行业快速升级发展,和更加市场化。券商股的业绩是和股市状况密切相关的,周期性更明显一些,长期的话还是坚定看好。”

编辑:刘春燕 主编:陈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