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为何纷纷投资非洲?

非洲,这块令许多中国人感觉遥远的地方,正像一个巨大的磁场一样,以其奇特的魅力,吸引着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目光!

非洲,全球经济新增长极

统计数据显示,这里的经济总量超过了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成员;这里经济的年均增长超过了5%,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极!

统计数据也显示,在2018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042亿美元,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了460亿美元。中国企业,正成为促进非洲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

就在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开幕第一天,非洲各方再次向中国企业抛出了橄榄枝。当天的“中非基础设施与融资合作对话会”上,非方与中国企业签下了13个项目,合同金额就达25.71亿美元;紧接着进行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双方又签下了8个涉及农业合作的项目,合同金额达到了27.47亿美元;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非经贸合作磋商会”上,继上半场签下9个总金额达到62.85亿美元的项目后,下半场磋商环节达成的意向合作项目(协议)又有29个

民营企业,对非投资主力军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与非方合作的企业中,民企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投资额上,都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从“2019中非民营经济合作论坛”上传出来的数据显示,自2003年起,随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不断加快,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投资非洲建设。截至2018年底的3700家各类对非投资企业和460亿美元直接投资存量中,民营企业的占比都超过70%,成为对非投资合作的主力军。

案例:“青蒿素抗疟药”全产业链

这些民营企业,就包括从浙江走出去的“华立”和从上海走出去的“达之路”。

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现在是中非民间商会会长。他介绍,在2000年,为了使“青蒿素”国际化,在致力于打造“青蒿素抗疟药”全产业链的过程中,他才多次去非洲进行市场调研,结果就与非洲结下了“不解之缘”。

现在的华立集团,继以青蒿素为原料的抗疟药,在非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市场后,又在乌干达将产业链延伸到了投资药厂、医疗器械厂、医疗服务中心等项目上,并准备在东非和北非等处兴建工业园。其中,在摩洛哥筹划和推进的工业园面积达10平方公里。

投资非洲制造业,潜力无限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非洲投资兴业的中国民营企业中,三分之一是制造业企业

中国工业体系非常完备,根据联合国工业体系分类为39个大类,525个小类,是唯一一个涵盖所有类别工业的国家。”汪力成认为,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自我积累和探索中形成的各种宝贵经验对于许多非洲国家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但是,即使有三分之一的中国在非民营企业为制造业企业,仍未能满足当地的需求。统计显示,非洲的制造业,目前只占全球2%左右。但是,非洲大陆现在有超过12亿的人口,平均年龄是全世界最年轻的;预测显示,至2045年,非洲总人口将会突破35亿。在非洲大部分国家百业待兴发展过程中,制造业发展可谓潜力无限

转型升级产业集群

汪力成透露,中国民营制造业企业生产的纺织品、服装、鞋类、五金、家电等产品在非洲各国拥有广泛的市场、发展潜力较大,在更高性价比满足非洲需求的过程中,中国民营企业正从过去产品“走出去”逐步向产业“走出去”,并进一步向经贸合作区等方面升级。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表示,在肯尼亚、卢旺达、坦桑尼亚等国的一些中国民营企业,已从传统贸易、承包工程向电子商务、金融、工业园区等新兴领域延伸;在刚果(金)等国,一些中国民营企业,已从单纯的采矿业向矿石冶炼等产业链高端加工环节转变。

记者了解到,还有一些民营企业,以抱团出海的形式来带动当地产业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通过这种形式,在埃塞俄比亚等国的中国民营企业,已逐渐形成了行业产业集群。

“经贸合作区是东道国、入园企业及园区自身三方合作共赢的发展平台。”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希望有条件、有实力的中国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符合非洲国家意愿的经贸合作区建设和发展,以产业链形式开展中非制造业合作,发挥制造业的集体能量,形成倍增效应,推动中非制造业合作高质量发展

高云龙同时认为,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型制造模式迅速发展,将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他建议促进非洲国家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当地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促进科技成果在非洲国家的推广应用,与非洲国家一起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制造技术研发平台,推动中非制造业创新资源共享。

金海岸工作室罗水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