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价格突然猛涨,刚“解套”的中国大妈是奋勇追高还是急流勇退?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26期,原文标题《黄金要起飞?》

文 邢海洋

自5月底,黄金价格突然“井喷”,价格涨至1400美元/盎司。新兴市场买家涌入在这次突如其来的上涨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中国大妈或再次拔得头筹,这一次她们做对了吗?

黄金走强离不开全球金融市场的大环境变化,国际资本市场,无论商品还是股票都在大幅度上升,全球风险偏好自5月底贸易战紧张时刻的极度悲观,突然转至对全球货币市场“大放水”的预期、对美联储降息的期待。作为资产贬值的最佳对冲标的,黄金以及它的现代替代物比特币都表现强劲,比特币甚至从年初的不足4000美元升至上万美元。

但无论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央行放水,还是新兴市场货币崩塌,近年来所有对黄金的利多因素都在钝化,自黄金从大牛市的巅峰,也就是1800美元/盎司跌落,它数度反弹,却总是有始无终。突破1400美元,这还是6年来的首次。当数字货币充当起资金转移工具之后,黄金作为货币的功能更加削弱了。近年来,每当海湾陷入危机,都是石油资产和比特币充当避险工具,黄金几乎被边缘化。

今年黄金的突然走强,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地缘政治变化。美国的贸易战加速了新兴市场去美元化的过程,各国央行囤积的黄金抬高了金价的门槛。据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全球央行2018年购买的黄金总量达到651.5吨,足足增长了74%,是自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净购买量第一高的年度。这600余吨的黄金购买量,足占到了去年全年全球黄金消费量4345吨的1/7。在购入黄金的央行中,俄罗斯仍是一骑绝尘,购入了264吨。可以说,经历了多年激烈的“去美元化”,俄罗斯手中的美债几乎见底,截至去年年中,俄罗斯的外汇储备总计4581亿美元,其中美元份额比一年前减少了约一半,降至21.9%,黄金份额则增至16.7%。购入黄金第二名的央行是和美国矛盾愈演愈烈的土耳其,去年购入了51吨。而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国也购入了几十吨不等的黄金,至于我国央行,去年购买了10吨黄金,排在增持黄金的第七位。值得注意的是,两个东欧国家匈牙利和波兰都加入到“抢购”黄金的行列,它们分别购买了20余吨的黄金。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罗马俱乐部著名的《增长的极限》报告里,黄金就被判了“死刑”,因为按当时的开采量,黄金在地下的储备只能维持11年。历史上开采的所有黄金中有40%来自南非的威特沃特斯兰德盆地。在20世纪70年代,每年有超过1000吨黄金被开采出来。可在2017年,与1970年相比,威特沃特斯兰德盆地的黄金产量下降了83%。人类不得不减慢了黄金的开采速度,中国以各地零碎但持续的黄金产量跻身世界第一。如今,与其说黄金的价格中蕴含着投资者对宏观经济的展望与预期,不如说是高昂的开采成本支持着多年来黄金维持在1200美元的“保本”线上。

既然是央行的囤积行为抬高了黄金的价格,作为世上最为理性的一部分投资者,我们不妨考虑它们的后续行为对黄金走势的影响。实际上,即使是外储转型最为激进的俄罗斯,其外储中增持最多的资产也并非黄金,也不是人民币,而是欧元。原因在于,黄金的市场规模太小,人类历史上开采出来的黄金数量有限,且大多数已经在各国央行的控制之下,像俄罗斯4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果在国际市场大肆收购黄金,很容易将黄金价格短时炒高,超出其实际价值。

1400美元的黄金价格已经难以吸引央行的采购,剩下的将是大妈们进入战场。6年前,当黄金从1800美元跌落至1300美元附近时,大妈们勇敢救场,如今刚“解套”的她们是否心有余悸,是否还会奋勇追高,值得怀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