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子公司火了!这个“富二代”靠谱吗?

最近,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消息接踵而来。7月4日,中国银行旗下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7月2日,宁波银行理财子公司宁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获批;7月1日,杭州银行理财子公司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获批。此前,建行、工行、交行3家理财子公司已相继开业。

与此同时,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横空出世,“抢人”大战也硝烟弥漫。邮储银行甚至公开招聘理财子公司董事长,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面对突然而至的诱惑,许多金融机构的员工难以淡定。那么,这个“富二代”靠谱吗?值不值得金融行业精英“托付终身”?

22万元市场变局

据财经众议院统计,截至6月中旬,至少有31家商业银行公告了理财子公司设立计划,包括9家股份制银行、14家城商行、2家农商行。接下来几个月将会迎来更多关于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的消息。

按照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理财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因此,理财子公司一出生就被冠以“超级富二代”之名。工农中建交五家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的注册资本分别为160亿元、120亿元、100亿元、150亿元和80亿元,邮储银行的理财子公司注册资本金也达到了惊人的80亿元。

按照银监会的制度设计,设立理财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有利于强化银行理财业务风险隔离,推动银行理财回归资管业务本源,逐步有序打破刚性兑付,更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利于优化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符合资管业务特点的风控制度和激励机制,促进理财业务规范转型。理财子公司应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防范经营风险向母行传染。

监管部门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约为22万亿元,这意味着将有22万亿规模的银行理财市场进入独立子公司运作时代。通过子公司展业后,商业银行自身不再开展理财业务(继续处置存量理财产品除外)。

按照《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销售的产品不仅包含传统的理财产品,也包含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信托产品,这意味着理财子公司拥有的是一张“万金油“牌照。

已经开业的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均发布了其产品计划,相较于过去由银行自身发行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投资门槛更低,且产品品种更多,指数型和权益类的产品成为不少银行的主打产品之一。

以中银理财为例,在开业仪式上,中银理财推出五大理财新品,分别是“全球配置”外币系列、“稳富——福、禄、寿、禧”养老系列、“智富”权益系列、“鼎富”股权投资系列以及指数系列。其中,投资于权益产品的“智富”系列和投资于非上市企业股权的“鼎富”系列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分享资本市场红利、挖掘资本市场投资机会的稳健产品方案。最后一类指数系列产品则顺应了全球指数投资的发展趋势,为投资者提供了透明度高、风险分散的投资选择。

挑战不容忽视

虽然出身豪门,但银行理财子公司遭遇到的烦恼一点也不少。

其实,银行对理财子公司又爱又恨。依据《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时须一次性实缴至少10亿元的货币资本作为注册资本。这一出资行为将直接消耗银行自身的核心一级资本。

根据中信建投的测算,成立银行理财子公司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平均将分别下降10.07个、16.45个、22.81个BP,其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将随着银行规模的变小而增加。与此同时,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后,理财产品投资起点的大幅度降低还可能对银行自身的存款业务带来冲击。此外,在统一监管标准下,《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净资本及风险准备金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与原有理财业务不受上述要求的限制相比,银行理财子公司自身的资本消耗也将较之前有所增加。

同时,银行理财子公司还面临着“兄弟争宠”的窘境。理财子公司与银行母公司原有资管部门、其他子公司存在内部竞争,由于银行原有的资产管理部门沉积了一些坏账,且部分资管业务无法直接划拨到新成立的理财子公司,因此,银行原有的资产管理部门仍将保留。此时,银行理财子公司和原有资管部门之间可能形成业务竞争关系。

近年来,金融混业经营发展趋势日益凸显,大多数大型控股银行集团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取得,逐渐成立了隶属于集团旗下的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子公司,不同属性子公司之间可能存在业务竞争关系。

除了“内忧”,银行理财子公司还面临“外患”,面临其他专业理财机构的“围剿”。一方面,与市场上其他成熟的专业理财机构相比,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前期面临公司筹建、运营升级、理财产品转型、资产配置调整、客户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理财子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市场上其他专业性理财机构或许会在银行理财公司成立初期对其进行“绞杀”,恶化其外部生存环境。

此外,由于成立理财子公司后,银行理财将逐渐丧失“刚性兑付”这一“优势”,可能导致部分客户向其他理财机构转移。因此,如何在内部机制不完善、外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突出重围”、实现发展,是银行理财子公司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背靠银行母公司这棵“大树”,银行理财子公司尽管在资金与客户规模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与经验丰富的信托、公募与私募基金、券商资管等理财机构相比,策略制定、资产配置、标的选择、风险管控等投研、投顾方面的主动管理能力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短板,且这种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大幅度地提升。

理财子公司是风口吗?

如果说人才是资管行业的核心,那么对于理财子公司来说,“招兵买马”已成为当务之急。

事实上,一场“抢人大战”已经在银行业悄然打响。近期,多家银行发布了资管部门的大规模招聘信息,涉及研究投资、估值核算及运营、信用评估等不同岗位,岗位需求多达30个以上。

对于理财子公司最急需的人才,一位银行资管部总经理表示,银行资管的优势在于非标项目投资,这又依托于母行的信贷风控能力。因此,银行资管自身在宏观经济、各行各业、权益类资产等方面的研究经验和能力都很欠缺,相关人才缺口很大。

以中银理财为例,公司表示,目前还存在一定人才缺口,将通过中银体系内部招聘和外部社会招聘来进行人才补充。后期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以及新产品逐步推出,人员机构和规模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在薪酬待遇上,中银理财坚持效益导向,给予公司员工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以吸引更优秀的人才,持续提升员工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更好履行“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职责。

记者注意到,近来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公开发布各自的招聘信息。建信理财6月3日开业,6月17日发布了2019年社会招聘信息。招聘职位共有七大类,包含产品类、研究类、投资类、交易类、风控类、科技类和综合类。招行旗下理财子公司招银理财6月11日、12日、13日连续三天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布了招聘信息。值得关注的是,许多理财子公司都在招聘要求中标明“具有大型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工作经验者优先”。

银行理财子公司到底值不值得去呢?一位投资经理表示,一看薪资,二看体制。据他了解,理财子公司目前给出的薪资在业内处于中上水平,不算非常有竞争力,如果看重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和平台优势,则不妨将自己的职业投资生涯转战银行理财子公司。

(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号:财经众议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