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易购高调并购背后意欲何为?

苏宁试图建造一座世界上最大的“花园”,把全球的“奇花异草”悉数移植其中,然后立起一道“围墙”做“花产业”,即能观光又能出售鲜花。但果真能如愿吗?

当前国内商业界最霸气、最豪气的无疑是苏宁易购,连阿里、腾讯也自叹不如。

继2月12日大手笔并购万达百货下属全部37家门店后,6月23日苏宁易购又以48亿元大手笔收购家乐福中国,震动业界,然而这一大幕刚落定,苏宁小店的剥离完成再度引发关注。6月28日,苏宁又发公告称,子公司苏宁小店股权转让完成,预计将增加公司2019年度净利润约34.28亿元。

这一左手进、右手出的操作,苏宁易购唱的到底是哪出戏?

“买买买”,欲打造全场景、全品类商业帝国

不管如何,近一两年苏宁易购的资本动作的确“很发烧”。2018年,苏宁易购的投资项目、投资金额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并购额度高达267.31亿元,这包括:并购万达商业95亿元、投资华泰证券34亿元、15亿元认购TCL25%的股份、3.4亿元认购易居H股股票等。

2012年9月,苏宁开始跨域并购,当年一下花了6600万美元(约合4.2亿人民币)全资收购母婴B2C平台“红孩子”,完成了在电商领域的首次并购,至此摆脱了传统单一的家电零售模式,正式从家电与3C领域向全品类经营扩展,并从此走上一发不可收拾的“买买买”之路,马不停蹄地通过不断收购投资来扩张自己的商业帝国版图。



宁可买错,不可错过。苏宁信奉:规模压倒一切,速度决定命运。今年不到半年时间就斥巨资接连收购万达百货、家乐福,显示苏宁对未来智慧零售的押注,也标志着苏宁零售全产业链的布局基本完成。从3万亿的家电、3C市场迅速跨进到了30万亿规模的新零售超级消费市场。显而易见,苏宁想做中国全品类的零售第一巨头。

目前,苏宁零售布局已打造成了“两大(苏宁广场、苏宁易购广场)、一小(苏宁小店)、多专(苏宁易购云店、红孩子、苏鲜生、苏宁体育等)”的模式矩阵,品类从3C家电延展到电器、母婴、超市、便利店等,由此也造就了五大商品集团,即家电集团、消费电子集团、快消集团、时尚百货集团、苏宁国际集团。

可以说,从一个200平方米的专卖店起步,到跻身中国家电连锁业的龙头,再到如今零售全品类的世界500强企业,苏宁的巨变十分惊人,名称一变再变,从苏宁电器到苏宁云商再到苏宁易购,29年的时间无不彰显着苏宁求新求变的前沿意识,也成为中国商业形态和商业格局巨变的时代缩影。

 并购背后,苏宁易购有点“伤不起”

不过,连续的阔气出手让外界看到的不仅是苏宁对其所力推的智慧零售的层层加码,让业界看到苏宁布局零售全产业链的决心,但与此同时也让业界看到了苏宁在管理、利润、现金流等方面存在的诸多痛点,在2017年和2018年两年,其就是依靠售卖资产、投资来实现盈利。可以说一边是大规模并购,一边是在通过内部的辗转腾挪,将一些亏损项目、短期财务回报不理想的资产从上市公司体系出售、剥离。



据悉,苏宁易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已连续5年亏损,共计亏损42.73亿元,然而近几年却又百亿大手笔的投资并购,其子弹粮草来自何方呢?其首先是一直在通过出售资产回笼资金;其次是银行的不断持援,共获得授信688.40亿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苏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已经连续为负,扣非后净利润也处于连续亏损状态,若是大规模投资并购没带来快速的盈利,未来苏宁将面临巨额偿债的压力,将会“伤不起”。近年来,大型商超的经营情况都不甚理想,外资超市亦如此。因此,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在融合和场景打造都完成之前,能否带来正向利润还是一个未知数。目前,苏宁小店仍处于烧钱阶段,7个月间亏损3亿元,暂时也看不到明晰的盈利时间,不过已经转手。而万达百货也不是省油的灯,持续的亏损在一年半载之内恐怕也难于盈利。因此,苏宁押注新零售、打好新零售这场仗所要面对的挑战无疑很大。据苏宁财报显示,虽然苏宁的营收规模在近几年不断增长,但是其净利润水平却从2012年开始大幅下降,其中原因很大一部分与其不断增长的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广告促销费和人员费用等有关。

在线下,阿里、腾讯、京东均在新零售方面有强势的布局。阿里收购高鑫、银泰、三江等,腾讯联手京东、永辉、步步高等,京东也在以投资或孵化的形式布局线下多场景多业态。而在线上,苏宁易购则面对的是京东、天猫和拼多多三面夹击之势,压力山大。

其实,业界早就对苏宁的多元化扩张屡有吐槽,责怪苏宁之手越伸越长,多子未必多福。尽管近几年苏宁业绩一直在增长,但在高端核心竞争力领域仍很薄弱,在内生动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凝聚上还有很多课题要突破。

总而言之,当前苏宁易购不断兼并扩军,只能说苏宁易购在零售全品类、零售全产业链上是破釜沉舟、不成功便成仁,苏宁易购是否真的具有“点石成金”之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