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善粒超标小麦竞价交易火爆 或挤占新麦市场需求空间

当前,正是我国华北地区新季小麦上市的大好时节。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消息显示,截至6月30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2609.1万吨,同比增加479.4万吨。

不过,虽然小麦收购进度如火如荼,但根据每日粮油从基层了解的情况来看,今年小麦收购价格似乎并不乐观。

据悉,由于今年小麦托市收购价格下调,加上今年小麦产量和质量均较往年有所提升,使得今年的小麦收购价格整体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出现了丰产不丰收的局面。

由于新麦价格走低,目前国家已经在江苏、安徽和河南启动了小麦托市收购,以降低农户种植损失。

另外,近日每日粮油注意到,我国有关部门在小麦集中收购时间,暂停了托市小麦的拍卖工作,以为新麦腾出市场空间,但进口小麦、不完善粒超标小麦、定向销售或定向邀标竞价销售小麦不在暂停范围内,并重新调整了不完善粒超标和2013年及以前托市小麦的拍卖底价。

据悉,在7月3日举行的不完善粒超标小麦拍卖中,三等不完善粒超标小麦拍卖底价1100元/吨,全部成交,最低成交价1890元/吨,最高成交价2020元/吨,最高溢价达920元/吨。

按说成交火爆,说明市场需求旺盛,对小麦市场理应是个好事,但在每日粮油看来,不完善粒超标小麦的火爆对新季小麦价格有害无益。

首先我们可以从1100元/吨的价格,在对比新粮市场2200元/吨左右的价格,按照一分价钱一分货,可以想象的出这批小麦质量。

其次,从最终成交的均价来看,2000元/吨左右的价位,说明这里被拍卖的小麦有一部分不会用于饲料或加工领域——因为成本有点高。

根据每日粮油在这个行业里所遇到的情况来看,优劣麦掺兑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毕竟,从今年的小麦收获情况来看,优质麦数量非常多。

早在前几年我国小麦收购期发生霉变超标小麦,就有人会低价大量收购,然后通过和优质小麦掺兑达到中等小麦质量标准,从而提高售价——当然,这是在贸易领域。

而在加工领域,则往往通过不同价格粮食的掺兑,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这几年我们见的最多的就是低价进口、走私大米和国产大米进行掺兑,从而达到降低大米加工成本,以低于同行的价格销售但却能实现同样的收益。

——当然,我们这么说并不代表这个做法就是违法的,只要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都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