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观点 | 新加坡资本市场如何扶持新兴企业发展

谢采含新加坡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尊敬的各位嘉宾,领导,很荣幸今天出席浦江创新论坛,并在科技金融论坛这个分论坛“资本市场创新与行业机遇”和各位分享,我们新加坡交易所和新加坡在连接企业创新和资本市场深化中所做的努力。

中国的经济崛起是历史上最不平凡的故事之一,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这个曾经落后的国家其实已经帮助数亿人民脱贫,同时将自己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接受创新方面,中国是领跑者,在部分技术方面,中国是创造者。中国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最大的风力发电基地,它生产和使用世界上一半的煤炭、水泥、铁矿石和钢铁,消耗世界上近一半的铝和铜。

而新加坡是一个小国,没有原材料和天然资源,但是从1965年国家独立之后走到了今天,53年后的今天,新加坡的人均生产总值已经达到62000美元。虽然新加坡是以工业和加工业起家,但是现在大量投资于企业深化,成功地让新加坡在不同的经济周期能很快找到新的定位。新加坡也借自己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成熟的优势,通过贸易金融拉近与各个经济体的关系。



在2018年达沃斯论坛上,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发布了国家“一带一路”报告,新加坡位列“一带一路”投资环境指数第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动力强劲,营商环境优质,对华关系友好。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入中有1/3先进入到新加坡,而新加坡对中国的投资也占到“一带一路”国家对华投资的85%。

新加坡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有效地利用了资本市场,抓住科技创新在经济体上所起的作用。新加坡在过去50年建起了全球知名度最高的国际金融中心,一开始就意识到了新加坡因为地域小带来的束缚,但是我们在每一轮产业推行融入了资本市场政策的调整,让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有了交集。在过去的50年里,新加坡建立了一个与时并进的金融中心,为新加坡和亚太地区服务。它拥有近1500家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在不同的资产类别中提供各种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个顶级的金融中心也以高效的营商环境,完善的监管框架,可靠的基础设施以及经验丰富的金融专业人士来提供服务。

新加坡作为人民币在亚太区的门户,也为很多的中国企业带来境外拓展和融资的便利。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在2013年就已经签署了人民币业务合作的MOU,这服务着新加坡和区域的金融机构在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贸易和投资流动。随着人民币在新加坡流动性的增强,新加坡金融机构能够提供广泛的人民币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市场的融资、投资和风险管理需求。

新加坡的资本市场是由新加坡打造的环境之下成长的,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有750家,上市公司当中有一半的市值来自于境外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大中华企业占据了总市场的20%。新加坡交易所占有亚太G3债券发行超过40%,中国企业占据15%,有超过80%的发行人来自海外,机构投资人占市场投资人的80%。市场不缺来自世界各地的高净值人士和投资机构。在这么一个大环境之下,新加坡交易所采取的战略就是凸显国家优势,与新加坡政府机构携手建立产业环境,深化产业特定发展,实现企业持续增长。通过这个战略,新加坡交易所已经成功的栽培了几个成功的产业板块,从早期的新加坡海运中心的海事离岸板块,到最近的房地产信托,还有展现全球估值领先优势的医疗保健板块,还有随着亚洲城市化推动科技运用快速增长的新兴科技行业。今天我在这里最重要的是和大家分享新加坡交易所两个正在兴起的板块,一个是新兴科技,还有一个是医疗保健。

我们新加坡是如何作为资本市场运营方,让企业跟资本无缝对接的呢?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之下,新加坡拥有领先的科技实力,在全球综合科技实力排名前20,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和以色列,新加坡吸引了来自希望全球的优秀企业,有130个创新孵化器,有80%的软件和科技公司在新加坡设有机构,排名全球前15%软件公司将区域总部设在新加坡。新加坡也拥有全亚洲最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新加坡在石化、电子、机械制造、航空器维修和生物医药领域形成了完整的生态体系。新加坡也有强大的基础科研能力,新加坡理工大学很多科研领域方面在亚洲乃至全球大学中都处于领先地位,是一个知名的经验碰撞、信息交流的平台。2006年新加坡启动了“智慧国”计划,该计划的三大原则是创新整合和国际化,强调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增加数据共享的方式。智慧国的计划为两个阶段。一个是通过智能城市2015推出咨询通信发展蓝图,将新加坡建设成一个咨询通信驱动的全球化都市,这个阶段现在已经超额完成,新加坡在这个阶段已成为了全球咨询通讯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第二阶段是智慧国2025,作为全球首个实施智慧国计划的国家,新加坡不但为人民灌输科学知识,也将自己的经验灌输到国与国之间的合作项目,包括智慧物流产业的普及。与中国之间的合作,例如陆海新通道,给了新加坡和中国在这方面集思广益的机会。新加坡在监管方面的经验完美地与先进技术的开放态度结合,响应全球对先进技术的拥护。如今新加坡已经是亚洲乃至全球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加密货币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这吸引了专注于这些领域研发、应用的企业、人才和资本不断拓展技术应用的场景和边界,极大地推动了新型技术的商业化。

新加坡政府为支持鼓励和引领科技创新做出了很多努力,为了实现“智慧国”计划,新加坡在五年内投入了140亿美元,支持创新科技商业化的资助每年超过24亿美元,支持科技创新和研究的资金每年超过20亿美元。通过经济发展与金融管理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对科研创新企业进行资助,经济发展局通过各项技术使在新加坡采用信息技术的企业有5-10%的优惠税率。还有为新兴科技产业建起一个完善的环境,我们也意识到科技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庞大,因此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也结合到新加坡对于科技产业发展的计划中,金融管理局为这些企业提供了2%的支持。如果是新兴科技行业,比如说消费者数字科技、金融科技、游戏服务与外围设备等行业,每家资助可以高达100万新元。新加坡交易所着重于服务企业持续成长,就在去年我们依靠美国纳斯达克建立起双向的合作机制,鼓励科技企业在新加坡交易所先做上市融资,逐渐壮大,规模受美国市场注意时再转向美国发展,为创新型企业未来登陆纳斯达克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我们也看准了以色列作为创新大国培育新兴科技企业的氛围,觉得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丰富我们在生态行业的建设,因此我们也与以色列特拉维夫交易所建立合作,为他们的新技术和新产品走向市场提供助力。

在新加坡交易所科技研发与金融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和循环,新加坡交易所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IPO融资,上市条件市场化,既接受未盈利的公司,也广泛接受采用双重股权架构的公司。新加坡也接受二次上市,为在发达市场如美国、伦敦、澳大利亚、香港、以色列、日本等上市的企业设置一个上市的通道,让他们也参与到迎合科技需求的市场。新加坡对市场采取平稳推进的态度,大大的提升了每个板块优势的持久性,我们在新加坡投资信托市场就看到了这个发展方式带来的成功。在新兴科技板块我们为增强行业可塑性,首先是汇聚了全球顶尖的PE、VC机构,通过这些机构的经验扩大这个板块,丰富企业类别。2017年这些机构完成了超过235亿美元的交易,新加坡交易所的科技板块进一步成长壮大,目前平均市盈率超过23倍,为投资人提供了更大的选择。

接下来说到医疗保健板块。亚洲银行业、服务业供需不对称扩大,人口加速增长,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疾病的概率提升,都加大了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新加坡交易所医疗保健板块规模在过去十年增长了11倍,全球中产阶级人口也迎来了持续增长。新加坡对于生命科学生态建设起步很早,我们将生态环境分为六大类别。企业方面,世界前十大医药公司有8家在新加坡设置机构,全球收入前十大的制药公司有4家在新加坡设置工厂,新加坡有超过25家医疗技术研发中心和超过220家医疗技术初创公司及中小企业。机构方面,新加坡有约20家研究所,占新加坡生物科技行业的1/3,约50%的新加坡建立了合作试验室,用于进行药品的开发。在法律、银行和会计等中介机构方面,新加坡因为在这个领域发展的时间长,所以也培育了不少熟悉这个板块,拥有生命科学领域专家的机构,新加坡目前也有大量专注于新加坡医疗产业上市公司的国际及亚洲投资机构,包括了境内外的主权基金,国际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新加坡政府大力推动医疗保健板块的深度发展,政府计划在未来三到五年增加医疗保健行业的政府支出,预计2020年政府支出的水平比目前增加31亿新元。可是仍有诸多的亚洲发展中国家要克服有限的财政资金,因此新加坡资本市场成为了医疗保健企业寻求发展机会并提升自身地位的平台。

医疗保健企业来到新加坡不仅受惠于政府对这个行业发展的支持,也可以在新加坡交易所的融资平台有效参与到亚洲医疗保健板块的快速发展。目前,医疗保健在新加坡交易所是发展最快速,投资回报率最具竞争力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平均市盈率目前已经超过了25倍。国际投资者以新加坡为契机,参与亚洲蓬勃发展的医疗保健市场,新加坡交易所前十年的医疗保健股平均26%的收入来自于新加坡,57%来自于其他的亚太地区,而17%来自于欧美市场,已经是国际化布局。除了收入来源多元化,新加坡交易所的医疗保健板块行业可细分为医疗保健器械、分销,服务、设施和生命科学工具及服务等。新加坡交易所在过去6年每年都迎来新的医疗保健企业上市。在融资能力强劲有效的帮助下,企业取得持续发展,我们也增强了与超过40家的风险投资及私募公司的沟通力度,让他们参与新加坡资本市场,丰富我们为医疗保健设的生态环境。

新加坡的资本市场和许多国际金融中心的资本市场一样,都经历了不同经济周期的起落兴衰。新加坡之所以会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是因为它注重资本市场发展和产业发展的交集,助推企业从资本市场长期的获利。我希望各位今天通过这个论坛上的交流,增加对新加坡资本市场优势的认识,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契机。

谢谢!


本文系谢采含代表在2019年浦江创新论坛科技金融论坛“资本市场创新与行业机遇”上的演讲内容。文章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

(文章来源:三思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