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荷乳业产业链安全保障研讨会荷兰举办 中荷专家共绘乳业发展新蓝图

(中国食品专家代表团赴荷兰考察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王薇 7月8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荷兰乳业协会共同主办,荷兰皇家菲仕兰协办的第五届中荷乳业产业链安全保障研讨会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举办。此次研讨会以“安全、健康与创新”为主题。

据了解,中荷乳品产业链安全研讨会已成功举办了五届。自2014年在荷兰举办第一届中荷乳品产业链安全研讨会之后,在中荷双方的持续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双方在乳业产业链安全保障和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渐深入。在此次研讨会中,与会中荷专家从中荷两国乳制品标准、安全、乳品创新方向和趋势以及双方深化合作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多个纬度切入,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第五届中荷乳业产业链安全保障研讨会现场)

此次研讨会可谓高规格、高水准。高规格——得到了荷兰农业部等多个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施泰德(Henk Stigter),荷兰农业自然资源食品部代表Frits Vink先生,荷兰乳业协会秘书长Oscar Meuffels,荷兰皇家菲仕兰首席执行官司马翰(Hein Schumacher)、荷兰皇家菲仕兰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杨国超以及质控、风险管理、法规及创新方面的专业人士出席此次会议;高水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邀请了中国食品界的多位权威专家组成专家代表团出席活动,并作专题报告。中国食品专家代表团成员包括: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陈颖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任发政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马冠生教授,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张守文教授,江南大学副校长陈卫教授,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姜毓君教授等。此次研讨会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邵薇、荷兰皇家菲仕兰全球奶业发展总监尚昊哲共同主持。

谋求中荷乳业长远的高质量发展

“距上一次到荷兰交流访问已有3年时间。3年间,中国乳业市场变化巨大——中国消费者对乳制品的质量、健康和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在代表主办方致辞时表示,这是市场的变化对企业提出的要求。”在中国乳业市场的这种巨大变化中,折射出的是——中国市场对乳制品的变化正趋向于多元化且高端需求转移。同时,也要看到,乳品的进口量也在大幅增长。对进口乳制品需求仍在持续增长,进口产品中进口量最大的是乳粉和干酪。以菲仕兰为代表的荷兰乳企之所以在中国市场拥有美誉度,原因在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成就的优质奶源及过硬的品质。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代表主办方致辞)

孟素荷分析认为,以营养与健康为特征的乳品行业,仍具较大的成长空间和市场容量。她相信,中荷双方的互通有无,将进一步推动乳业实现快速提升。下一步,中荷双方要继续共同努力,携手制订未来乳业发展蓝图,以谋求长远的高质量发展。

可持续将成为乳业发展主旋律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荷兰乳业在奶牛养殖、牧场管理、乳品生产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荷兰乳业产业链“从草到杯”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荷兰农业自然资源食品部代表Frits Vink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循环性农业将成为全球乳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和未来发展的发由之路。这主要是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以及2015年通过的《巴黎协定》的主要目标。从目前来看,全球各国正将发展循环农业作为目标。希望中荷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共促乳业可持续发展。

(荷兰皇家菲仕兰首席执行官司马翰先生在致辞中)

荷兰皇家菲仕兰首席执行官司马翰先生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中荷双方的持续交流,有力推动了中荷双方在乳业上的发展。同时,实践表示,在菲仕兰140年的发展历程中,食品安全和品质至关重要。菲仕兰十分重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时刻关注消费者需求、市场竞争和政府监管的变化。未来,会依托中国当地奶源,继续优化菲仕兰在中国沈阳的工厂,同中国政府、科技界及行业组织等多方协作,不断创新研发适合中国消费者口味和需求的新产品。同时,司马翰也指出,中国是一个多元化的消费市场,菲仕兰将把握消费新趋势,开发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奶酪相关产品。

荷兰乳品研发专家Thom Huppertz指出,开放性的创新环境,如与高校及学术机构、初创企业进行交流十分重要。惟有集聚各国创新力量,才能为创新提供无限可能性。创新不仅仅是推出一个产品,而是在创新中要考量各种因素,如包装、可持续性等;创新产品不仅仅要好吃、好闻,更要研究其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Thom Huppertz介绍,老年高蛋白食品、运动营养食品等领域将成为开发趋势。

荷兰乳业协会秘书长Oscar Meuffels介绍了荷兰乳业发展状况。Oscar介绍,荷兰乳业发展是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在保障产品安全性方面,政府层面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动物健康计划及相关标准,对乳品安全和质量实施严格监管。Oscar还提到,公众科普对乳业发展也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孩子的科普。2018年,协会推出了9万多个科普信息包。

中国系统开展热点化学污染物监测评估

婴幼儿是化学污染物暴露的敏感人群,开展婴幼儿配方粉中各类化学污染物风险监测和健康评估至关重要。李宁向与会嘉宾分享了中国婴幼儿配方粉中热点化学污染物监测评估及干酪标准制订进展。

李宁介绍,自2018年起,中国风险监测网开始对婴幼儿配方粉中高氯酸盐和氯酸盐、多环芳烃、呋喃和甲基呋喃进行风险监测,为风险评估积累数据。因这3类污染物的检测分析方法尚未统一,未在全国开展监测,只在检测技术储备能力较强的部分省份开始小样本的含量数据收集。在目前所监测到的4类化学污染物中,氯酸盐平均污染水平最高,其次为高氯酸盐;最大值是氯酸盐(1430微克/千克),其次是3-MCPD酯(1417微克/千克)。多环芳烃和呋喃及甲基呋喃的样本量较少,目前还在进一步收集中。呋喃的整体污染水平在几十微克/千克,值得注意的是二甲基呋喃的检出率是100%。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较低。

(中荷专家学者共聚首)

姜毓君作了“中国乳制品以及婴幼儿配方乳粉创新”的专题报告。他谈到,从2008年至2016年,中国乳业处于转型期。在这一期间,产品升级,行业集中度和产品品质提高;从2016年至今,中国乳业全面复苏,整合全产业链,品类实现升级,新型酸奶、有机乳品等产品迭出。

姜毓君从原料创新、品类创新两个方面向与会者分享了中国乳业近年来的全方位创新。他谈到,在原料创新方面,中国乳企推出了添加了巧克力豆和蓝莓颗粒的脆感酸奶;添加了核桃、大豆、杏仁、藜麦等多种原料的谷物酸奶;添加了大豆植物蛋白的酸奶。在品类创新方面,在搅拌型和凝固型的基础上,还朝着零食化、甜品化的趋势拓展。在营养价值创新方面,开发了高蛋白类乳品、低脂酸奶及功能型酸奶等。

中国乳制品质量日渐提升,中国乳制品是如何质量检测与溯源的呢?陈颖在主题报告中对所应用到的新技术做了详细介绍。她谈到,通过环境和食物传播的耐药性细菌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已成为全球最紧迫的公共安全问题之一。对于乳制品中细菌耐药性检测。例如,利用下一代测序技术(NGS),可用于检测已知的耐药基因及其突变情况,进行耐药表型预测,多重耐药分析。

与会荷兰生产企业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荷兰乳企在中国市场上“水土不服”的问题。对此,作为此次研讨会的重要成果之一《菲仕兰在中国的发展建议报告》则化解了这一难题。张守文在研讨会上详细介绍了这份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的中国乳品相关领域专家完成的报告。他谈到,中国政府实施“健康战略”,为菲仕兰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中国消费需求的升级,有利于菲仕兰在中国的多元化发展。相关调查表明,中国消费者的75.2%更关注乳粉的奶源产地是否优质,荷兰的奶源深受中国消费者信任。报告中预判,荷兰乳企在中国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孟素荷代表中国食品专家代表团向荷兰代表交换礼物)

研讨会结束后,中国食品专家代表团参观和考察了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Borculo乳品原料生产工厂和荷兰的家庭农场。中国专家们就荷兰家庭农场经营方式和乳品生产管理与荷兰生产企业负责人与农场进行了深入交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