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南沙贸易便利化指数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高质量发展粤来粤靓#

7月11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来到南沙。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潘玉璋向记者介绍了广州南沙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经验做法。截至目前,累计形成439项改革创新成果,其中4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2014至2018年,南沙地区生产总值由1026亿元提高至1459亿元,年均增长11%。

一、以自贸区制度创新为核心,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来,南沙在国家、省、市战略大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已形成“三区一中心”(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建设协同推进的发展新格局。南沙截至目前,累计形成439项改革创新成果,其中4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104项在全省复制推广,196项在全市推广实施。“跨境电商监管新模式”“企业专属网页政务服务模式”入选商务部公布的“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共两批12项)。“商事登记确认制”和“金融风险防控平台”2个案例初步入选2019年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

自贸区挂牌四周年之际,南沙发布布国内首个自贸区制度创新地方规范性文件——《广州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制度创新促进试行办法》,从机制体制上为南沙打造创新高地提供强大动力。聚焦贸易、投资、金融和政府监管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及时总结创新经验,推出十大制度创新成果,包括打造全国领先的“零跑动+即刻办”政务服务模式、打造快速退税服务新模式、打造跨境电商便利化通关新模式、首创“香港+保税港区”双SPV跨境飞机转租赁项目等。同时推出30项具有首创性、代表性、可复制推广价值的最佳制度创新案例。根据毕马威评估显示,2018年南沙片区营商环境在世界银行指标体系下全球模拟排名已达第29名。其中开办企业(排名第6位)、获得电力(排名第3位)、执行合同(排名第2位)等三项指标跻身全球前十名,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投资便利化改革成效显著。在全国率先推出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探索将商事登记核准制改为确认制,试点方案已报国务院。推出“证照分离2.0”、国际营商通、“一口受理,五十证联办”等标志性改革,实现企业开办“照、章、银、税、金、保”一天办结,企业选办准营许可事项三天办结,准入和准营双提速。全面落实2018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定实施全国首张专业服务业对外开放清单指引(2019年版)。

贸易便利化改革走在前列。累计推出148项口岸改革创新举措,其中36项全国首创,30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建成全国功能领先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货物、运输工具和舱单申报使用率均达100%。打造“线上海关”样板间,建设“一码通关”新海关监管模式。率先建立进出口商品全球质量溯源体系,打造全国领先的跨境电商“南沙模式”,B2B2C跨境电商进口业务在全国占比达20%。中山大学自贸区研究院评估显示,南沙片区贸易便利化指数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放管服”改革取得新进展。初步形成“一个窗口管受理、一颗公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管信用、一张网页优服务”的企业服务管理体系。企业投资项目从取得土地到拿到施工许可15个工作日完成审批,“带设计方案”出让土地项目实现“交地即开工”,目前丰泰项目已成功试点并顺利开工建设,3个项目稳步推进。启用全国首个“身份证网证”微信政务应用,创新线上“身份校验”,实现警务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实现343项事项“即刻办”、65%事项(1202项)实现“零跑动”。

国际化法律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推动自贸区法院创新发展,打造商事纠纷解决司法机制示范区。全国率先上线应用商事多元调解平台APP,全国率先建立虚假诉讼失信人制度,全国首创“属实申述”“社会服务令”改革举措,全省率先探索建立集群注册企业实际经营地址信息共享机制,自贸区法院获评2018年度“全国优秀法院”。全省率先试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由自贸区检察院自主研发的“南检智能量刑辅助系统”被评为2018年“广东省检察机关智慧检务创新案例”。设立广州海事法院巡回法庭、全国首个自贸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仲裁院)。获批全省首批合作制公证处改革试点,全市率先推出“智慧公证”线上平台。成立全市首家跨境电子商务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

二、以深化与港澳全面合作为重点,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在加强与港澳更高层次合作方面,2018年南沙区外贸进出口总值2063.9亿元,同比增长5.8%;合同利用外资27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74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15.75亿美元,同比增长98.6%;合同利用外资62.9亿美元,同比增长31.2%。新设港澳企业362家(累计3244家),投资额180.16亿美元(累计 982.7亿美元)。落实“港人港税、澳人澳税”等政策措施,开展共有产权住房试点。粤港澳青年创新工场等平台集聚了94个创新创业团队。

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目前,南沙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企业共7家,累计投资2484万美元,比自贸区成立前增长7.9倍,涉及新加坡、泰国、印度等国家;到南沙区投资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共141家,合同外资累计10亿美元,比自贸区成立前增长1.7倍,涉及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家。

三、以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为重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4至2018年,南沙地区生产总值由1026亿元提高至1459亿元,年均增长11%;税收总额由337亿元提高至555.7亿元,年均增长13.3%;进出口总额由1303亿元提高至2063亿元,占广州市1/5,年均增长12.2%;南沙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由1115万标箱提高至1566万标箱,年均增长8.8%;货物吞吐量由2.57亿吨提高至3.56亿吨,年均增长8.5%;注册企业由8400户增加到90535户,增长近10倍。今年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4.6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排名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89.7亿元,同比增长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1.36亿元,同比增长 2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61亿元,同比增长48.5%; 税收总额328.75亿元,同比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15.75亿美元,同比增长98.6%;合同利用外资62.9亿美元,同比增长31.2%。全区新设企业23509家,同比增长41.7%,新落户了15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累计150个)。

先进制造业发展壮大。已形成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落户了奥翼全球首款石墨烯电子纸、芯聚能第三代半导体等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项目,已建成年产能60万辆整车的广汽丰田项目,预计第四、五生产线建成后年产能将超100万辆。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万顷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落户总投资超1600亿元整车产能100万台的恒大纯电动车及“三电系统”项目,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总部、海尔空气生态华南中心、北京精雕高端数控机床华南总部等一批重大项目。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集聚。启动建设庆盛国际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区,已落户广州国际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中科院广州智能软件产业研究院、科大讯飞华南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四大开放平台,集聚了包括云从科技、小马智行等“独角兽”在内的16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预计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超300亿元。建设国家旅游健康示范基地。

航运物流加快发展。南沙港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港—广州港的主力港区,今年1-6月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00.5万标箱,同比增长6.8%;新增航运物流企业1095家(累计7818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际贸易、航运交易、航运金融、海事服务体系,跨境电商保税网购进口货值占全国约1/5,是亚太地区最大工程塑料集散地,为全国汽车平行进口第二大口岸。1-5月,邮轮出入境旅客18.43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二(超过天津仅次于上海),南沙国际邮轮母港预计今年11月投入使用。

特色金融产业蓬勃发展。共落户金融及类金融企业6436家,其中融资租赁机构达2174家;累计完成114架飞机及52艘船舶租赁业务,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飞机船舶租赁集聚地。成功落地自贸区首笔“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业务。落户了被誉为金融界“F20”的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集聚了规模1500亿元的国新央企运营投资基金以及1515家私募基金,正加快建设国际风险投资中心,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

四、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加快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

高标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粤港澳优质生活圈。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广深港高铁已开通,实现从南沙半小时通达香港;南沙大桥已建成,珠江口东西两岸要素流通新增一条重要通道;深中通道、深茂铁路、广州地铁18和22号线等项目加快推进建设。2018年PM2.5均值28,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国考断面水质达到II、III类标准,今年以来空气优良率99%。

南沙将着力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据透露,《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南沙携手港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创新发展示范区、金融服务重要平台和优质生活圈,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南沙在国家发展战略大局中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凝炼和提升。接下来,南沙将着力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和人居环境“两个环境”,实施“枢纽+”“智能+”“绿色+”三大发展策略,提升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科技产业创新枢纽、航运枢纽、新型贸易枢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等五大功能,高标准建设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三区一中心”,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作出更大贡献,在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中勇当排头兵,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着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深化国家新区自贸区改革创新,力争年内达到营商环境全球模拟排名前25名。

着力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规划建设粤港深度合作园,加快推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国际医疗健康城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粤澳合作葡语国家产业园,发挥澳门葡语系国家经贸合作平台作用,推动澳门自由港在内地延伸。

着力提升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推动建设环内湾城际,加快构建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枢纽,将南沙打造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国际航运枢纽,推动南沙港区四期2020年建成,打造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无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国际新型贸易枢纽。建设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加快国际金融岛建设,推进设立大湾区商业银行和创新型期货交易所,壮大发展千亿级融资租赁产业集群,落地实施自由贸易账户。

着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海洋经济发展导向,集聚发展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汽车、修造船、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航运物流、创新金融、旅游健康等现代服务业。建设国际化人才特区。

着力建设国际化滨海新城。建设“AI+”新型智慧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耿旭静 通讯员 南宣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黎旭阳

编辑: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叶涵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