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速度引发的“场景革命”——探秘北京“5G+智能银行”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记者陈旭)日前,中国建设银行首批三家“5G+智能银行”分别在建行北京清华园支行、建国支行、兴融支行开业。记者在现场发现,一场由速度引发的“场景革命”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

图为建行北京清华园支行“5G+智能银行”外景。新华社记者 陈旭 摄

在清华大学东南门的东侧,“5G+智能银行”字体镶嵌在白色外墙上。记者在建行北京清华园支行发现,5G信号已经被正式使用。

现场业务人员介绍,目前该银行网点可以提供300余种常见快捷金融服务,智慧柜员机、“金融太空舱”、智能家居、共享空间、安防监控等一系列新的应用场景,均通过5G实现了远程交互传输。

专家表示,5G通信可以实现低时延、实时反馈的视频通话,甚至可承担全息投影数据流,这无疑给业界带来无限遐想。

“原来的智慧柜员机还需要现场工作人员审核,现在全部实现远程实时审核。”建行北京分行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杨斌说,近年来已经大批量使用的智慧柜员机,正是“5G+智能银行”金融业务升级的核心。在5G通信技术加持下,智慧柜员机实现云端低时延的远程专家服务。人们在柜员机办理业务时,可与远程客服视频,通过“面对面”沟通、鼠标指引等方式实现一对一服务。

图为“5G+智能银行”柜台里的仿真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陈旭 摄

记者在现场还看到许多由5G通信速度引发的“奇思妙想”。例如,微型、可移动的“金融太空舱”,将视觉识别、语音识别、动作捕捉等AI技术融合,可以提供高端理财投资服务;可以借此参与课程、沙龙、讲座、研讨和在线互动直播的互动空间等。还有迎宾柜台里的仿真机器人等。

万物互联是智能银行的精髓。“从进门时的人脸识别到迎宾仿真机器人,再到网点内的智慧终端,所有设备都经过20多公里外的数据中心,实现‘万物互联’。”杨斌说,“万物互联的智能银行并非止步于此,一个物理网点的优质服务资源,可以由一个点放大到很多接触面,让客户少跑路、找到优质服务资源。”

万物互联让服务更加人性化。记者发现,智慧柜员机被布放的空间内,人们接近时,舱门自动打开;进入舱内,舱门会自动锁定,同时舱门雾化,保障人们隐私。这一系列操作的背后是摄像头、传感器、智慧柜员机等设备自动感应,是物联网平台智能控制、精准协同的结果。

图为“5G+智能银行”自动雾化的蓝色玻璃门。新华社记者 陈旭 摄

安全仍是银行网点的首要考量。据介绍,以前银行网点的安防数据,在按照公安部门的要求保存一定时间后,会自动清除。现在,这些安防数据经过加密处理,形成个人电子卷宗,当用户进入智慧柜员机时,电子档案自动打开;用户离开柜员机,档案自动关闭。这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了新的抓手。

图为人们正在和机器人拍照互动。新华社记者 陈旭 摄

“智能银行并非无人银行。”一位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2013年智慧银行兴起以来,银行网点一直在探索技术赋能的网点运营模式。“5G+智能银行”正逐步打造“共享社区”,打破玻璃柜台模式,拉近服务距离,在提供快捷金融服务的基础上,还部署便民缴费、预约挂号、公积金等服务,提升银行的社会服务属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