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又爆了一颗雷,22亿



图片来源:图虫

如果你在厨房看见一只蟑螂,那么里边肯定不止一只!继诺亚财富踩雷34亿供应链融资之后,中原证券资管又上演了类似故事。

应收账款成投资界黑洞?又一券商资管踩雷

诺亚财富事件后,中原证券2.4亿资管踩雷发酵。

可这回,券商资管产品投资的底层资产,可是福建省闽兴医药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2亿元的应收账款

公开渠道可以查询到的信息是,福建协和是一家三甲医院,于2018年年底入选首批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

作为信托融资的底层资产,据不动产登记信息统计发现,闽兴医药作为担保方的应收账款转让交易合超过8笔(其中1笔已注销),平均每笔应收账款转让规模从2亿元至4亿元不等,上述应收账款合计规模已高达22.68亿元,若包括已注销部分登记,则高达26.76亿元。

医院一般情况根本不能欠账,何况是三甲医院,违约可能性就更低了,现在谁看病不是先交钱后看病?

这个产品,一直运行着没什么事,直到4月份,临近产品到期了,怎么也得给投资人一个交代。

传闻暴雷的产品为“联盟17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中京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中国基金业协会网站显示,“联盟17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到期日为2019年5月7日,成立日期为2017年5月7日;


“中京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到期日为2019年5月7日,成立日期为2018年2月5日。两只产品管理人皆为中原证券,托管人皆为中信银行。

WIND数据显示,“联盟17号”成立规模0.5984亿元,已于今年4月24日到期;“中京1号”成立规模1.8165亿元,于今年5月7日到期。




在中原证券官网的资管计划公告中,有一份5月8日发布的《关于“联盟17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中京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到期无法正常兑付的公告》。

图片来源:中原证券官网



图:上市公司公告



中原证券(601375.SH)陷入类似诺亚财富的困境,扮演类似罗静的角色的,是福建省闽兴医药有限公司(下称“闽兴医药”)实控人夏薛雯。

图为福建闽兴医药公司企业图谱(来源:企查查)

当中原证券一行人浩浩荡荡去公安局报警,闽兴医药实际负责人才被警方控制。中原证券资管产品踩雷事件,才被媒体披露开来。



工商资料显示,闽兴医药成立于1994年,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两位自然人夏薛雯、郑福明的持股比例分别为96.25%和3.75%,公司资产负债情况不详。

站在投资者角度,通常三甲医院都是公立的,认为往往不会发生违约,实际上,违约的风险,极有可能出在这些应收账款的真实性上。

不止是中原证券,踩雷机构或超9家:涉信托、券商资管

据21记者查询公开资料发现,



除中原证券外,目前多家与闽兴医药存在供应链融资关系的金融产品也正在面临风险。

列举如,中粮信托、鹏华基金子公司鹏华资产的集合信托或资管产品。

图为闽兴医药的法律诉讼记录(来源:企查查)

尽管还有不少信托公司的产品未到期,但已有信托公司起诉闽兴医药的案例出现↓↓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

国联信托今年5月13日向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诉前财产保全申请,请求冻结被申请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省闽兴医药有限公司银行存款人民币3.6亿元或查封、扣押其他等值财产。

最后谈谈类似事件的风险启示

近期私募、券商资管、信托产品密集暴雷事件,告诉我们什么?

供应链金融融资产品的风险可能非常大。

先说说市场背景。

近几年来,不少私募机构以供应链金融作为融资方式,将募集资金投向上市公司甚至一般的中小企业获得高收益。

这些企业的供应链项目,就可能被第三方机构包装成为花里胡哨的金融产品,走向市场销售。

这两年,随着企业融资收紧和信贷环境的变化,很多企业被掩盖的风险就被暴露出来了,——俗话说得好,潮水退掉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啊。

随着信托产品购买门槛的低端化,(过往是100万起步)如今,寻常老百姓也能买得起,踩雷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

所以啊,别拿高收益的信托产品来套路我了……如果你在厨房看见一只蟑螂,那么里边肯定不止一只!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