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为创业做什么而发愁吗?百度大数据告诉你塑料垃圾桶有多火

根据百度搜索指数显示,6月份“分类垃圾桶”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5204%以上,环比增长了1085%,而“塑料垃圾桶”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了3097%,环比增长947950%,用爆发、井喷这些关键词完全不能形容这样的火热程度了。

塑料垃圾桶百度指数

根据住建部统计,2017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2.15亿吨,2010-2017的年复合增长率5%。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我国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占比最大,约50%,另有10-25%为可回收垃圾,20%为其他垃圾(干垃圾),剩余5%为有害垃圾。

其中最引得注意或者说最有价值考究的便是可回收垃圾,废纸回收后可以用来制造再生包装纸,还可以用来制作家具,塑料瓶能够变成衣物、毛巾、杯子等。据变宝网数据,废塑料瓶经回收后,通过特殊处理,约有80%会进入纺织行业成为再生纤维,是化纤行业的主要原材料。

再者就是焚烧垃圾可发电、催化垃圾可成肥等,垃圾走到最后,都有自己的价值终点。

而早年的「垃圾」创业者,实际上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工作,而此次的热潮或者说创意,来自于「垃圾分类」政策趋势,针对点都在垃圾分类的盲点之上。

央视专题报道

支付宝在上海地区推出了小程序“易代扔”,网上预约,上门回收,仅限于可回收物,按重量计算,可获得相应的蚂蚁森林能量;微信上有多款AI识别小程序;点击App Store搜索“垃圾分类”,有至少20款相关应用,甚至有一些益智游戏;商场中出现了多款AR扔垃圾游戏.....

这些想法有的存在在网友的段子里,但他们在创业者的眼里却成了现实。对待这类创业者,大部分投资者或者消费者并不买账,因为热乎是真热乎,但它不存在在大众观念里最强需求的那一环。

这种说法并不是臆测,我们可以参看下垃圾分类发展已久的日本、韩国等国家,虽然信息化水平有差异,但是单纯靠分类与跑腿赚钱的企业并不多见,也鲜少遇见所谓的“巨头”。

「垃圾分类」对创业而言,还有机会吗?

实际上垃圾分类一定会旧存,所以机会是有的,但是不能撞大运,类似于“如何分类”的APP、小程序只能提供一时的服务,帮助分类的“中介”或平台也许会慢慢成为「家政平台」的分支,最终的契机一定还是要归于环保事业,而不仅仅局限于分类这一点。

整个垃圾分类的链条可以分成四部分,包括:居民投放、社区监管、运输清理和垃圾处理。

四色分类垃圾桶

这N个环节中,每个环节的商机都十分巨大。

举例而言,国家既然要立法,那么必然要有监管,而现在的监管过于「人动」,在巨大的人动面前,过度消耗就出现了。每个垃圾桶都守着一个张嘴“你是什么垃圾?”的大妈,场面甚是感人。

且不说这47城(上海+推行中的46城)有没有这么多大妈,人工分类处罚的做法也太过于随机,这不是培育习惯的一种方式。

此时刷脸投放、智能提醒就变得更为可行和有规则。这并不是想象,很多大型商场都已经放置“刷脸取纸机”,为了让大家节约用纸,智能的投入可能并不算什么。

此外,在运输和处理中,如何将更为智能和有规律的流程嵌入到整个系统中,如何智能管理新增的岗位与工作,都将成为创业者应该长久考虑的问题,毕竟,这才是政策和居民最“痛”的地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