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局公布9月末我国外债数据 专家:相对规模处于较低水平 风险可控

12月27日,外汇局公布了2019年9月末中国全口径外债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143756亿元人民币(等值20325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外汇局表示,我国外债主要指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对此,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表示,我国外债相对规模处于较低水平,结构相当合理,风险完全可控。从国际上通行的衡量外债安全性的指标来看,我国外债相对规模水平都处在安全线以内,甚至大幅低于安全线,说明我国外债处于极为安全可控的范围之内。


图片来源:摄图网

外债总体规模适中 结构持续优化

2019年三季度我国外债规模有所增长。截至2019年9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20325亿美元,较2018年末增长673亿美元。自2018年以来的七个季度,全口径外债余额环比分别增加7.5%、1.5%、2.7%、-0.2%、0.3%、1.3%、1.7%。从期限结构、几个部门、债务工具、币种结构等多维度分析来看,我国外债结构持续优化。

从币种结构看,本币外债余额为48287亿元人民币(等值6827亿美元),占34%;外币外债余额(含SDR分配)为95469亿元人民币(等值13498亿美元),占66%。在外币登记外债余额中,美元债务占83%,欧元债务占8%,港币债务占5%,日元债务占2%,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币外债合计占比为2%。

对此,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币种结构上看,本币外债占比提高到了三分之一,外币外债占比下降到了三分之二,本币外债并不需要外币来偿还;从期限结构上看,中长期与短期占比为4:6,短期内需要偿还的外债仅有1.2万亿美元,仅占我国外储的41%,大幅低于国际通行标准100%的安全线。

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余额为58490亿元人民币(等值8270亿美元),占41%;短期外债余额为85266亿元人民币(等值12055亿美元),占59%。短期外债余额中,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占43%。

外汇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分析认为,截至2019年9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较2019年6月末增长345亿美元,增幅1.7%。本币外债和中长期外债规模持续稳定上升。2019年9月末,本币外债在全口径外债余额的占比为34%,中长期外债占比为41%,分别较2017年末上升3个和6个百分点。受中长期外债、本币外债,尤其是作为“风险共担型”资本流入的债务证券增长推动,外债结构持续向稳。

外债指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内 风险总体可控

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外债负债率为14%(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国际公认安全线为20%)、债务率为74%(外债余额与贸易出口收入之比,国际公认安全线为100%)、偿债率为5.5%(外债还本付息额与贸易出口收入之比,国际公认安全线为20%)、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41%(国际公认安全线为100%)。

王春英认为,我国外债风险指标稳健。从年度数据看,2018年末我国外债余额居世界第13位,美国、英国、日本外债分别是我国的10、4、2倍。预计2019年末外债主要指标不会有大的变化,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内,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整体水平。

赵庆明分析认为,我国外债相对规模处于较低水平,结构相当合理,风险完全可控。从国际上通行的衡量外债安全性的指标,诸如外债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占比来看,我国外债相对规模水平都处在安全线以内,甚至大幅低于安全线,说明我国外债处于极为安全可控的范围之内。

王春英表示,今年以来,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外债结构持续优化。未来,外汇局将持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开放,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