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砍价” 砍出医药创新时代

  某药企一片10mg达格列净遭遇了这样的杀价:

  第一轮报价:5.62元。

  第二轮报价:4.72元。

  第三轮报价:4.5元。

  谈判专家:现在是我们整个国家来跟你进行谈判,再给你一次机会,去打最后一次电话。

  第四轮报价:再降一毛钱,4.4元!

  谈判专家:四块四的话,4太多了,中国人觉得难听,再降四分钱,四块三毛六行不行?

  药企代表:好!同意!接受!

  谈判专家:行!那我们四块三毛六,希望你们继续生产好药,为我们老百姓造福。

  相信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药企,都会记得2019年国家医保局专家这段“灵魂砍价”视频。在近一分钟的视频里,一粒药,被一分钱一分钱地砍价,反映的不仅是我国医改“降价与控费”之决心,还体现了“一切为患者服务”这一医改核心目标未变。新版《药品管理法》颁布、新版医保目录公布、带量采购扩围、允许未盈利药企登科创板⋯⋯政策力度空前,正在引导中国医药产业走向新时代。

  百姓篇抗癌药还能便宜些

  老百姓惊喜地发现,有些药又降价了!在今年“4+7”带量采购中,肿瘤药降价超五成,降糖药降价超九成。25种试点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59%,其中包括10种心血管疾病用药、4种精神类疾病用药、3种抗肿瘤药物以及治疗癫痫类疾病、肝炎类疾病、镇痛药物等。以降幅最大的肝炎药物恩替卡韦片为例,此前价格为396元/盒(0.5mg*28粒),今年带量采购后,一盒仅5.5元,降价幅度高达98.61%。

  11月中旬,我国建立医保制度以来最大规模的药品谈判来了,共涉及150个药品,包括119个新增谈判药品和31个续约谈判药品。从谈判结果看,新增药品70个,价格平均下降60.7%;续约药品27个,价格平均下降26.4%。同时,不少药企愿意通过降低药品价格来换取市场份额增长。比如,素有“药王”之称的“贵族药”修美乐从每支7608元降为1290元(40mg/支),降价幅度达到83%,彻底被砍出了“平民价”。

  此外,药品降价风暴还蔓延到了“4+7”带量采购未中选药品中。齐鲁制药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以8.7元(300mg*30片)的超低降价排名第一。

  根据国家医保局官网资料,2019年上半年,17种抗癌药累计报销31.82万人次,报销金额19.63亿元。而“4+7”带量采购11个城市对应25个品种药品采购费用从77亿元下降至19亿元。

  企业篇扛不住“灵魂砍价”

  医保谈判惊现“灵魂砍价”,谈判专家将一片药的价格从5.62元一路“杀”到4.36元,着实让药企们措手不及。

  政策落地,对那些产品单一、新品研发滞后的上市药企而言,利润、股价双双下滑,卖房、卖子公司、卖专利权,甚至到了卖树、卖孔雀的地步,经营状况绝非一个“难”字可形容。

  药价“大跳水”后,“佛系”药企难以适应,中药企业成绩单最惨烈。虽然未遭遇太多政策深度波及,但从ST康美到步长制药再到葵花药业,不少大玩家接连爆雷,市场对中药企业质疑声不断。以营收前十的中药企业为例,昔日风光的天士力、同仁堂等个别头部企业出现营收下滑现象,东阿阿胶更是跌出营收前十榜单。

  据Wind数据统计,2019年前三季度,申万行业67家中药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合计2126.01亿元,同比增长12%;而扣非后净利润合计实现205.33亿元,同比下滑18.55%。

  目前,中国存量的制药企业约4500多家,政策落地后,处于活跃状态下的3500多家制药企业可能面临进一步淘汰竞争。对缺乏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储备存量少的企业而言,凭借高毛利率形成的盈利能力会快速弱化,而如何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将成为必修课。

  虽然政策趋严,但我国医药行业也涌现出了一些优质药企。比如,6月11日,中国生物制药和恒瑞医药出现在了美国《制药经理人(PharmExec)》杂志上,成为2019年全球制药企业50强排行榜中唯二的两家中国药企。这也是中国药企首次出现在这份排行榜中。其中,中国生物制药以31.42亿美元的处方药销售额位列榜单第42位,恒瑞医药以31.42亿美元的处方药销售额位列第47位。这两家企业也是国内药企从“仿制之路”走向“创新之路”的代表企业。

  政策篇“假药神”有法可依

  新版《药品管理法》审议通过,对《我不是药神》电影中那些癌症患者来说最开心。类似电影中主人公独家代理印度仿制药“格列宁”触犯法律,以及今年聊城市肿瘤医院患者“假药案”罗生门事件等情形引发关注。修订后的法案给予了回应:第124条规定,对于未经批准进口少量境外合法上市的药品,情节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予处罚。同时,也对假药进行了新的定义——假药是指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药品,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变质的药品,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药品。

  这是《药品管理法》时隔18年后第一次全面修改,于2019年12月1日正式施行。对进口药、创新药、网络售药等社会关切问题都进行了回应。对生产、销售假劣药的行为将进行“最严厉的处罚”,最低罚款150万元,切实践行“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坚守药品安全底线”。

  新版《药品管理法》实施后,财务造假、产品造假的上市药企面临的处罚更严格。以长生生物为例,2018年“疫苗事件”后,我国于2019年6月29日通过了首部《疫苗管理法》,提出对疫苗犯罪拟从重追究刑事责任。而长生生物在收到91亿元巨额罚单后,公司于2019年11月27日起终止在深交所交易挂牌上市。

  药品篇FDA闪现天使面孔

  100多年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严厉监管全世界有目共睹,不少药企吐槽称,不知道FDA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但这一次,在泽布替尼面前,FDA显然扮演了一次天使角色。

  当欧美医药界还在争论阿司匹林是否应该走下神坛时,FDA却于11月14日意外批准了一款中国药企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泽布替尼。这是我国目前为止第一款完全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且在海外获批的抗癌新药,为中国原研新药出海带来了“零的突破”。

  而国内关于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研发也有了进展。11月初,国家药监局有条件批准了甘露特纳胶囊(商品名“九期一”)的上市注册申请,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九期一”获批上市,让无数“困惑在大脑之谜”中的阿尔兹海默症病患及其亲属看到曙光。

  “九期一”是由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和上海绿谷制药历时22年共同研制、开发的,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创新药,也是全球首个糖类多靶抗阿尔茨海默症创新药物,填补了全球范围内在这一领域17年无新药上市的空白。

  市场篇跨国药企也很拼

  在医药行业,跨国药企多年来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那么,我国现行医改政策对海外药企有着怎样影响?

  在11月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强生、美敦力、辉瑞、拜耳、赛诺菲、罗氏、葛兰素史克等医药巨头除了带着自己最新、最精锐的产品亮相外,他们还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呼声:继续加码中国创新药市场,助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强生方面了解到,其位于浦东张江的“强生创新上海孵化器”(JLABS 上海)是强生创新在全球占地面积最大,也是亚太区首个孵化器,未来将更多帮助孵化本土创新项目。而和强生一样,持续加码中国医药创新市场的外企还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草案)》于2020年1月1日与《外商投资法》同步配套实施后,跨国药企在华布局可能会加速。

  此外,从政策面看,国内创新药企业的春天到了。比如,科创板推出后,之前束缚创新药企的“不盈利不能上市”的门槛降低了,而有了这份“包容性”,百奥泰、泽璟制药、天智航、君实生物、前沿生物等公司将搭上发展快车。

  【延伸阅读】专家篇:控费和创新是主调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经济学专业教授曹阳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出台的医药政策总体目标为提升医疗服务和药品可及性,支持和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及引导医保基金更合理使用,提升仿制药质量、淘汰落后产能。

  政策层面看,带量采购扩围以及医保谈判目录,都是通过“以价换量”方式挤压虚高药价。同时,带量采购还有望重塑仿制药商业模式。面对竞争压力,原研药和品牌仿制药不再具备高定价理论基础,未来商业模式有望变成简单的标准工业品成本加成和配送模式,省去中间环节费用。

  关于控费问题,今年上半年公布了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试点城市,这是一次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其将医保支付方式从“按项目付费”转变到“按病种付费”,根本目的还是抑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此外,加上未来有可能实施的医保支付改革制度来看,这将引导医药行业关注药物经济性,使得效果显著的创新药、价格合理的国产仿制药和医疗器械能够做到进口替代。

  曹阳教授表示,今后纳入医保的品种在医保控费、辅助用药管理等新形势下,并非全都一定明显放量。具体情况要结合产品属性、市场空间、企业推广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此外,随着审评审批制度持续深化改革,加上今年上半年开始的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整个政策大方向都是鼓励创新、加速创新药上市,这将给生产创新药、首仿药、制剂国际化、特色药的企业带来较大利好。

  见习记者 金旻

  —— / 好文推荐 /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