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文章:中国从“世界工作台”到经济大国

参考消息网12月30日报道德国《国际政治与社会》杂志网站19日发表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安娜·霍尔茨曼的文章称,近几十年来,中国从“世界工作台”转变为经济大国,其经济发展令人瞩目。文章编译如下:

中国成功做到了其他新兴国家没有做到的事情。这会持续下去吗?让我们来看看中国的战略。

中国迅速崛起为全球经济强国被认为是20世纪的巨大成功。在短短几十年内,中国从一个农业国过渡到了工业国。在出口货物的生产中,中国不再只是“世界工作台”。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现已成为国际领先的未来技术竞争者,例如5G和人工智能。

中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即到2020年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国最初处于一个与世隔离的阶段。经济是作为中央计划经济的一部分而组织的,并主要针对中国国内市场。重点是国有企业和重工业的扩张。之后,中国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目的是借助外国技术,加速中国的现代化,并尝试放宽地方的经济政策权力,在广东和福建建立经济特区。从总体上讲,该体制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是推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外国公司利用了中国市场逐步开放所提供的机会。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的经济成功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在早期阶段。

中国领导层坚持进一步改革和开放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他们在许多领域实现了更灵活的定价,并促进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被当作中国经济开放的一个里程碑。

中国政府现在正努力掌握国家与市场力量之间的平衡,以提高中国经济的效率。

在21世纪初,中国的出口和投资密集型增长模式达到了极限。在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中,中国逐渐失去对东南亚国家的竞争力。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两位数增长率的时代已经过去。自2014年以来,中国领导人提出“新常态”,即经济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阶段。中国政府现在面临着使中国经济结构更加有效、可持续和更具创新的重大挑战。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令人瞩目。发展重点从重工业转向轻工业,从简单出口商品的生产转向价值链高端的产品——包括更强的服务和顾客导向。中国高度重视逐步减少对出口和外国投资的依赖,同时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中国正在向产业价值链上游攀升。图为中国工人在连云港的一家工厂里生产碳纤维。(美国《纽约时报》网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