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上市公司分析报告:2019年环保板块跑输大盘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2020年1月14日,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在北京发布《生态环境产业上市公司排行榜及分析报告(2019年)》。《报告》显示,2019年全年,环保上市公司市值累计增长6.5%(总市值加权平均),跑输上证综指和创业板。环保板块涨幅在申万一级行业涨幅中排名倒数第4,涨幅仅高于建筑装饰、钢铁和采掘行业,整体表现较为疲弱。

《报告》评选出2018年下半年—2019年上半年环保上市公司市值及净利润排名前30名的企业,像粤海投资、海螺创业、北控水务、光大国际等上市公司在市值及净利润方面都有不错表现。同时,《报告》还分析了环保行业固废板块、水处理板块、水务运营板块、环境监测板块、大气治理板块的表现及发展趋势。

固废板块业绩稳健增长 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刺激市场

在报告期内,2019年上半年固废板块整体保持稳定增长,营收896.6亿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19%,但增速同比放缓。增速减缓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公司的业绩大幅下滑拖累板块利润增速。

固废板块运营情况稳定,受经济波动较小。报告期内,板块毛利率/净利率和去年同期持平在26%/14%,净资产收益率略有下滑。其中,垃圾焚烧板块项目回报率稳定、商业模式清晰,考虑到公司技术及运营水平逐步提升,长期来看,盈利能力稳中有升。土壤修复和危废板块目前市场集中度较小,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状态,此板块门槛要求相对较高,未来伴随着技术能力不足的落后产能出清,行业盈利稳中有升。

2018年下半年以来,固废产业链政策持续出台。如国务院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前端垃圾尽量减量化、末端处置“去填埋化”,推动垃圾处置资源化充分利用;住建部等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垃圾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并且加快建设相匹配的处置产能;最新的《固废法》(修订版)拟添加“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等。这些政策的推进都为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做了铺垫,如顺利实施此制度,将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支付压力,增强整个固废产业链支付来源。

水处理板块业绩持续下滑 混改再进一步 行业拐点可期

2019年上半年,水处理板块营业收入同比下滑5%至149.8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38%至10.5亿元,增速均出现下降,板块运营情况明显表现不佳。由于融资环境收紧、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公司财务成本提升等因素,在后PPP时代,此前承接较多水环境治理等PPP业务的公司正处于自我瘦身、收缩投资、向轻资产转型的修复阶段。大部分水处理民营企业为改善财务状况,选择“拥抱”国企、央企,持续推进混改。

混改之后的上市环保企业,商业模式由之前的重资产转向轻资产模式,现金流将持续优化,可聚焦自身更有优势的委托运营服务、技术服务等,且业主、支付主体有望从政府变成央企、国企。新进入环保领域的大央企和地方国企,未来也有望成为新的加杠杆主体。

低利率环境下 水务运营板块有望价值重估

2019年上半年,水务运营板块营收483.8亿元,同比增长16%,与去年同期持平;净利润88.4亿元,同比增长9%。水务运营板块公共事业属性明显,板块盈利能力略有下滑和污水处置行业提标改造有关,整体来看,水务运营板块现金流较充足,依旧保持稳定增长。

由于水务运营板块市场规模增速较低,整体资本开支需求低于依旧处于高成长行业的固废板块。在当前低利率(十年期国债跌至近3%)的背景下,维持高分红政策、股息率稳定的水务企业有望迎来价值重塑。

2019年上半年环境监测板块营收30.8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4.5亿元,同比增长18%。从整体来看,环境监测板块高毛利订单增速放缓导致行业增速下滑,但监测板块定价机制较为灵活,虽然市场高质量的订单减少,但监测市场正在往县市级渗透,市场空间依旧足够。

大气治理板块行业公司分化明显 整体表现不佳

随着电力行业超净排放的逐渐完成,大气治理的主要需求转向非电行业,但市场空间增速不足,因此行业业绩表现持续不佳。在报告期内,板块营收167.5亿元,同比增长2%;净利润6.3亿元,同比下滑19%,业绩持续下滑。

行业主要公司分化明显,龙净环保在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1%,而清新环境等公司则表现不佳。随着未来板块竞争持续且非电业务比例进一步增加,技术优势明显、运营能力较强的企业将会逐步提升市场份额,而非电业务开拓不利的企业将持续面临业绩下滑风险。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马辉在会上表示,生态环境产业进入“蜕变期”,竞争更多表现在科技、人才和服务等方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