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十几元,雪糕为啥越来越贵?

“不认识的雪糕不要拿,会变得不幸。”近期这个话题在网络间流传得越来越广。不少地方的消费者表示,现在很难买到3元以下的平价雪糕。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动辄十几元一根的雪糕,越来越多地占据路边小店的冷柜。继去年钟薛高“天价冰淇淋”引发热议后,今夏随着茅台冰淇淋的上市,冰淇淋市场正在经历“没有最贵,只有更贵”的怪圈。

6月7日,一个“雪糕就应该这样卖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在视频中,售卖雪糕的冷柜上贴满各种雪糕的图片和其相应的价格。有一些网友在相应的话题下晒出自家附近雪糕冷柜的图片。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这些标注雪糕价格的图片中,几乎很难看到1元的雪糕,3元以下的产品成为冷柜中的“少数派”,一些冷柜中最贵的冷饮单价接近40元,但售价在个位数的产品还不到一半。在一张图片上,14款雪糕中,售价10元以下的仅4款,最便宜的5元。

这并不是个案,记者走访北京7-11、罗森、全家等多个便利店,销售雪糕和冰淇淋的冷柜中大部分产品都是网红款,品牌和产品大多比较少见。在价格方面,7-11售卖的雪糕中最便宜的为5元的马迭尔原味冰棍,最贵的是中街1946纯感流心巧巧,单支装售价20元。

66元一支钟薛高之后 茅台开卖冰淇淋 高价雪糕或成下一个网红消费?

“解封后的第一天,我路过小卖店就特别想要来一支雪糕,就随便选了一个包装素净的,没想到付款的时候告诉我18元,我都愣了一下,一看牌子原来是钟薛高,想着能卖这么贵,可能口味出众?正好尝一下。”北京市民张女士告诉时间财经,结果口味很一般,“还没小时候的小布丁好吃。”

不仅是高端雪糕混迹冰柜让人猝不及防,批发市场的冰棍也涨价了。鲍先生是雪糕消耗“大户”,于是他决定在家附近的菜市场批发一袋,他随便拿了各个口味的,老板算账的时候才发现,记忆中2元一根的东北大板涨到了4.5元/根,随便一款朴素的红豆冰棍也是5元/根,回家一算,均价高达8.5元,还是在老板算账时临时拿出去了几根贵的,鲍先生直呼买不起。

继奶茶从路边几元一杯的珍珠奶茶升级到几十元一杯的喜茶、奈雪、茶颜悦色等新茶饮后,雪糕也随之正在经历“消费升级”。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时间财经表示,当前,中国雪糕市场进入了精准细分、多层次消费档次的节点。在新生代人口红利不断叠加、消费升级推动下,中国雪糕市场已经裂变成为六个不同的消费层次,即超高端,高端、中高端、中端、中低端、低端。“消费层次不同、消费能力不同决定消费端的需求,从一两元低价产品到几十元的高端产品,都会有市场需求。”

雪糕或成下一个网红消费?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还停留在低端冰棍是五毛钱的老冰棍儿、小布丁、糯米糍,或者三四元一支的巧乐兹和8元一支的“高端”梦龙时,市场似乎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

5月底,贵阳首发上市茅台冰激凌,价格分为59元和66元两种,在规格同样的情况,茅台冰激凌比哈根达斯冰激凌还贵。此前钟薛高最贵的一支卖66元的话题还冲上了热搜。动辄十几、几十元的网红雪糕成为夏日朋友圈新宠。同时,“当代雪糕的价格有多离谱”、“不认识的雪糕不要轻易拿”等相关话题也冲上了热搜。

实际早在2018年,椰子灰冰淇淋问世无意敲开了雪糕市场的新大门。这款9元左右,造型与传统雪糕不太一样的雪糕,吸引了一波年轻人争相打卡。生产商奥雪随后又推出了双蛋黄雪糕,再次引发抢购狂潮。

随后,钟薛高的瓦片雪糕,鱼形雪糕“鲷鱼烧”也抢占一席市场,文创雪糕也层出不穷,有玉渊潭的樱花雪糕、黄鹤楼建筑雪糕、趵突泉文创雪糕等。

对于以“朋友圈先吃”为原则的年轻女孩们来说,一支颜值“出片”,口味有记忆点的雪糕,是她们在朋友圈、小红书等地制胜的“神器”。价格自然不是他们最为关心的。

更有一位长沙的消费者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在自己的社交生活中,朋友同事间互相帮忙,除了“请你喝奶茶”之外,还多了“请你吃雪糕”的选项。一是奶茶喝太多,想换新鲜口味;二是相对奶茶,即便是网红产品钟薛高的门店零售单价也并不算高。

这位消费者还会将新中式雪糕作为节日礼品赠送亲朋好友。认为这“既有新意,也不跌份丢面儿。”

朱丹蓬向时间财经表示,“不排除雪糕未来的市场形态就如今天的奶茶一般,毕竟,新生代消费群体对于情感以及品牌的调性比较敏感,这部分人群推动了冰淇淋属性的转变,也为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增长空间。”

动辄十几元,雪糕为啥越来越贵?

雪糕价格上涨,最直接的原因是原材料涨价。牛奶、淡奶油等原材料成本上涨,雪糕价格自然跟着水涨船高。不少品牌还追求纯牛乳、天然奶油、可可脂等原料升级,成本也随之推高。不仅是传统雪糕品牌纷纷推出高端线,有很多新品牌瞄准雪糕的网红属性,打造新产品、迅速抢滩市场,更与茶饮、餐饮、白酒,乃至影视、出版等行业,玩起跨界和联名。比如,大家熟悉的故宫“脊兽”雪糕、西安“兵马俑”雪糕、武汉“黄鹤楼”雪糕等文创雪糕,曾一度风靡市场。或口味新奇,或造型别致,或采用植物基酶解等创新工艺,在品牌溢价等因素加持下,各种雪糕推陈出新,卖价“没有最贵,只有更贵”。

雪糕涨价,体现行业发展趋势,同时也反映了健康化、高端化、趣味化、美观化等雪糕消费新风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雪糕作为童年记忆中物美价廉的消暑食品,如今已不再是夏天专属,成了四季常备的休闲零食。而吃雪糕发微博、晒朋友圈容易被点赞,也使得雪糕不再是冷饮的替代品,而是具备一定的社交附加值,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感的“享受型食品”。可以说,大众消费理念、消费习惯的变化,为雪糕产业发展划出了更精细的市场赛道。

不过,雪糕卖上高价,并不代表品质无忧。无论是“双黄蛋”雪糕抽检大肠杆菌超标,还是用“特级红提”“不加一滴水”等标语构成虚假宣传,知名雪糕品牌频频翻车,不仅引发消费者担忧,也有损企业信誉。食品安全是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口味是核心竞争力。两者皆失,营销做得再好,网红爆款也会很快过气。如今消费者的消费选择更多,消费喜好也一直在发生变化,雪糕生产商只有练好内功,确保产品健康安全、品质过硬,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促进行业实现良性发展。

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冰淇淋市场保持增长态势,2020年达到1470亿元,2021年预计超过1600亿元,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一。从人均年消费量来看,仍有较大上涨空间。这意味着,食品企业一方面可以继续加大雪糕的创新研发力度,多出精品留住回头客;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培育品牌形象,不能仅靠各种花式营销来提升短期关注度。只要产品贵有所值,相信消费者自然愿意购买,也更容易形成消费黏性。

其实,不管是好吃便宜、外观质朴的老式冰棍,还是口味独特、造型别致的高价雪糕,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总归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他们选择雪糕最看重的不是营销噱头,而是有没有让舌尖和心头都感到冰爽的独特风味,来留存对生活的美好记忆。从这个角度看,雪糕的消费升级,不仅仅是价格的升高,更多的还是消费结构和品质的优化。努力在提高产品品质上下功夫,把网红产品打造成长红品牌,才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应有之义。

来源 | 人民网、北京青年报、北京时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