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你怎么变得这么野!

极目新闻首席记者 戎钰  

实习生 罗旋

“不多说了,缝纫机都快踩冒烟了!”这是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小伙伴们的本周心声。

6月中旬,该文创中心上架新品——以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铜奔马为原型的“马踏飞燕”玩偶。让团队始料未及的是,因造型“丑萌”“狠狠拿捏住了年轻人”,这款玩偶从6月25日起突然红遍全网,销量火爆,全网都在催博物馆补货,“缝纫机快点踩起来!”

6月30日,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负责人崔又心接受极目新闻记者专访,多次感谢网友们对这匹“野马”的厚爱,“很高兴大家因为一个毛绒玩具,把关注度集中到博物馆和文物身上。”

“马踏飞燕”出圈玩偶

集体爱上一匹“野马”

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上世纪60年代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其造型奇特,矫健优美,三足腾空,右后蹄踏一飞鸟——这是文博迷们熟悉的“国家宝藏”铜奔马。

但当这匹“马”离开博物馆,变成毛绒玩偶,画风忽然就变了,且是巨变。

瞧,白成一道闪电的大板牙,看上去似乎很兴奋的大鼻孔,浑身散发着一种“看上去不太聪明的”气质,再加上它金鸡独立的“中二动作”,以及被马蹄子死死踩住的“斗鸡眼”飞燕——马踏飞燕,你们的名字叫爆款。

铜奔马“侧颜杀”

崔又心告诉极目新闻记者,6月15日,团队以“马踏飞燕”为原型推出两款文创玩偶:“一马当先铜奔马”站姿款和“马到成功铜奔马”奔跑款。“大概从上周开始,本地一些观众来博物馆看文创展,觉得我们的玩偶、风筝、头套都很有意思,大家就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短视频,引出了很多自然流量。”

随后,越来越多的网友爱上了这匹“自带草原的野马”,将其送上了各个社交平台的热搜榜,也让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感受到库存“秒空”的震撼。

你看过铜奔马的正面照吗

据崔又心介绍,团队用了大约半年的时间来设计这匹“很野”的绿马,前后调整了5、6个版本,最终确定了现在这个“调皮可爱、自带萌点”的造型。“我们拿到样品时,大家都觉得它很好笑,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一看就想笑。我看网友评论说,觉得它丑萌丑萌的,有疗愈效果。”

崔又心也温馨提示那些准备去甘肃省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大家其实可以注意一下,铜奔马的正面形象其实和我们的玩偶非常像,包括表情、还有牙齿的细节。但通常大家都觉得铜奔马的侧面更漂亮,只会拍它的侧面照,下次大家再去博物馆,记得从正面也拍一张。”

“野马”想给你爱的抱抱

文创产品要能“社交”

大家为什么这么喜欢“丑萌”的野马?部分网友的热评或许能解答这个问题,“又丑又可爱,好傻好喜欢。”“世人笑马太疯癫,马笑世人看不穿。”“你们只关注那匹野马,有人在乎那只被它踩着的小鸟是什么心情吗?”“飞燕:马,你礼貌吗?”

有人在意飞燕的感受吗

面对网友对“马踏飞燕”玩偶铺天盖地的好评,崔又心对其中一个评价印象最为深刻,“有网友说,这匹马狠狠地拿捏了当代年轻人的审美,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别有深意。”

能抓住年轻人注意力的,果然也是年轻人。据崔又心介绍,她们的设计团队成员大多为90后,“我们做设计的时候,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什么,就会朝那个方向努力。你看,我们没有把这匹马做成‘大眼萌’的可爱模样,而是赋予它很多搞怪细节,希望它能拥有人物性格,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绿马”头套

“绿马”风筝

崔又心毫不讳言,她们在设计产品时对标的就是当下年轻群体,希望能让年轻人透过文创窗口,更深入地认识中国文化,认识博物馆和文物,感受到文化自信。“在我们看来,文创产品不光要兼顾文化属性和实用性,还要强调社交属性。这决定了你的产品能不能被传播,能不能实现文化创意的价值。”

崔又心认为,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不能养在深闺里,不能只放在博古架上,而是要传播出去,让大家通过这些文创产品,爱上博物馆,爱上文化传承。

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崔又心还在忙着帮网友催“上库存”,“大家放心,我们已经在加班加点踩缝纫机了,争取尽快实现‘一户一马’!整活儿,我们是认真的。”

如果暂时买不到“马踏飞燕”玩偶,网友还能从甘肃省博物馆买点什么“网红”?崔又心为大家推荐了两样高人气产品:同样以“马踏飞燕”为原型设计的“绿马”风筝和“绿马”头套,据说实物一样很野!

(图片来源 甘肃省博物馆官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