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23年,捡拾友人的遗骨,捡拾神山的碎片——《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

日期: 来源:微信读书收集编辑:联合天畅
 -点击下图阅读本书-

《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


相信大家都听过梅里雪山,知道他是一座藏族的神山,甚至还到过雪山脚下,目睹过这座雪山的雄伟与神奇。而《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就是一个关于人类与这座神山生死超越的故事。

作者小林尚礼是一位来自异国的登山者,在他跨越大半生攀登神山、搜寻遇难友人遗物的过程中,逐渐转变成为雪山圣地的维护者和雪山信仰的捍卫者。

这本自然纪实类的书,也是乐府雪山书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版社供图


讲述人类史上最大山难之一

——中文首版,众多资料,细节还原

故事还要从31年前说起。

1991年1月,第二支中日联合登山队已经准备登顶卡瓦格博峰(梅里雪山),这是海拔6740米的处女峰,也就是说,在此之前,还从未有人登上过这座雪山的顶端。如果登山队完成这次登山任务,他们的壮举将永远载入史册。每一位队员都对此充满期待。

不幸的是,在1月3日晚上10点以后,基地营却失去了与三号营地的联系,只留下了当时雪量极大,无法行动的信息。此后的十几天,三号营地十七人再也没有任何消息。中日双方立即组织救援,但克服种种困难后,只看到了三号营地被皑皑白雪覆盖的景象。十七位登山队员的脚步被永远封停在了海拔6470米的茫茫雪原。

紧接着,恶劣的天气再度袭来,持续了二十几天的搜救行动不得不宣布终止,人们被迫迎来了十七位队员全部遇难的噩耗。梅里雪山登山活动也由此陷入停滞阶段。

初冬的佳兴村。6000米级高峰群俯视的草原上,有专门祭祀卡瓦格博的场地
出版社供图

梅里雪山登山队队员书写

——第一视角,亲历其中

作者小林尚礼,是中日联合登山队日方主体京都大学山岳部的一员,也是此次山难中遇难的日方队员的友人。山难过后,他参与了遇难队员的家属慰问工作,深刻感受到了山难对这些家庭的巨大伤害。而这次未竟的登山行动,也成为他们组织第三支梅里雪山登山队的契机。

冥冥中自有定数,1996年,作者小林尚礼担任登山先锋队员的第三支中日联合登山队,也由于恶劣天气未能登顶。他们曾到达了海拔6250米的高度,在第二天就能登顶之时,同样收到了第二天会有暴风雪恶劣天气的预报,而这次的队员们足够幸运,他们及时撤下,没有人员伤亡。

也就是在这次登山行动中,小林作为登山者首次亲身感受到了梅里雪山脚下的藏族村民们对攀登梅里雪山这一行为的憎恨与反对。更让他心有余悸的,是他两年后重返现场时,看到就在第三支登山队撤下后的一周内,卡瓦格博发生了百年未见的大雪崩,将他们原本设置的基地营全部吞噬,树龄百年的森林都毁于一旦。也就是由此,他对于藏族村民口中“不可侵犯”的神山,有了第一次深刻的认识。


从登山到转山,从征服到朝拜

——“神山者,生之源也”

1998年,出乎所有人意料,位于梅里雪山脚下的明永村人发现了部分遇难队员的遗体和遗物。小林作为日方搜寻队员参与了这次活动,并成为了日方在梅里雪山搜寻遇难者遗体遗物的负责人。

就这样,他在明永村生活自此展开。

在1998年至2020年的20多年里,他不断回到梅里雪山(疫情前仅有一年因身体原因未至)寻找当年遇难队友散落在山上的遗体和遗物。

小林在书中写道:“登山是为了感受生存,死亡当然不是出于本意。”

正因为背负着想要“带队友们回家”的信念,小林才能在20多年时间里,始终坚持着艰苦的寻找——就像小说《缅甸的竖琴》中的上等兵水岛一样,后者在“二战”后以僧侣的身份在东南亚收集并埋葬战争期间战死的同胞遗骸,希望逝者安息。

在此过程中,他的坚持与善良,也打动了明永村的村民,与当地村民成为跨越民族和语言障碍的朋友,成为20多年梅里雪山变迁的记录者。

与当地人的深入交往,使小林得以从在地者而非登山者的角度,从更为久远和深厚的生存视角,审视这座无情夺取了他十七位友人的山峰,审视登山的意义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一次又一次的转山中,他目睹了茫茫雪域和干热河谷里的丰饶与贫瘠,了解了在当地村民眼中被尊为神山更视作亲人的梅里雪山——卡瓦格博(藏语意为白色的雪),了解了藏族村民与神山休戚相关的自然生活,了解了神山作为生命之源,之于藏族人的神圣意义。

正是在搜寻队友遗体的过程中,他经由神山获得了精神上的救赎,由此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成为一名以自然主题为主的山岳探险家、作家和摄影师。

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多克拉垭( 4480米)。转山者们虔诚祈祷着在转垭口上的玛尼堆
出版社供图

由山难引出的故事,却开出幸福之花

这是一个登山者被雪山改造的故事,也警示人们关于“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在新冠病毒肆虐三年的后疫情时代,这个故事或许也预言了一种前景——哪怕冲突愈加激烈,仅仅是个人的微薄之力,也能在文化与文化,人类与生态景观的隔离墙上撞开一个缺口,透进一丝希望之光。

在20多年的搜寻过程中,小林得到了明永村民尤其是村长扎西家的巨大帮助,山岳会也回报村长家以善意,资助扎西的女儿白马次木到日本留学,并与一位山岳会成员结合,将这段奇缘继续下去。

梅里雪山经由山难为世人所熟知,也经由媒体宣传和旅游开发,成为知名的旅行目的地,当地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1年,国家正式立法,不允许再攀登卡瓦博格,他也成为永远的处女峰。

那一刻,也许我们暂时找到了与自然相处的正确之道。

那通拉垭口。向着卡瓦格博方向祈祷的转山者
出版社供图

原版照片全收录,

更补充来自山难遗物的珍贵影像

作者笔下的文字朴实,感情真挚而细腻,读来催人泪下。尤为珍贵的是,本书收录了大量作者在搜寻遗迹和转山过程中拍摄的图片,是对雪域风光和风土人文的美好记录。

书的最后,除了作者特地为简体中文版所作新的后记,还特别增录了作者从寻获遗物胶卷中抢救冲洗出来的照片,这是日文原版中都未能收入的珍贵影像。斑驳的画面,将这个不幸的故事以另一种震撼人心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眼前。而画面中队员们的笑脸,定格了他们满怀信心和希望的瞬间,更让人感受到了生之美好,珍惜生命的重量。

参拜飞来寺慰灵碑的日方遗属们(2000年)
出版社供图

人类学者、作家郭净作序,

人类学博士乌尼尔翻译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获得了人类学者、作家郭净老师的巨大帮助,他以精彩的序言,为我们解读了梅里山难的故事,揭示了《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这本已经过去多年的书于今日出版的意义所在,呼吁我们无论何时都要警醒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本书的翻译,邀请了曾云南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的乌尼尔老师。早年在云南学习期间,她一直在云南各地州进行人类学的田野调查,除了语言方面的优势之外,她对于云南当地民族习惯、信仰等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21世纪初,乌尼尔曾在日本登山队成员再访梅里雪山时担任日语翻译,也是在彼时,她第一次将日文原版的《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口头翻译给了德钦当地的村民和文化馆工作人员,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她也能再续前缘,在翻译一些藏族习惯和不知名的地名时,得到了当地人的热情帮助,进一步确保本书内容的准确性。


还原日版气韵,

兼具时间感和资料感的书页设计

在整体装帧方面,这本书延续了日文原版书的设计风格,以梅里雪山为主体视觉元素,并将中文与日文结合,与中日联合登山的事实契合。

另外,设计师还将遇难队员的名字拆开,不规则地散落在了卡瓦格博的雪原上,这也与遇难队员破碎的残骸和雪山融为一体做了暗示。

同时,设计师还在书的前后设计了颜色特别的经幡,除了藏文经书图案之外,这些并不正红正黄的色彩,也是经由时间和自然力量作用之后的人为造物的体现。

从设计的角度,暗合了本书中关于时间、关于自然之力、关于坚强生活的人的书写。


优秀的户外探险非虚构作品,

入选多个年度书单

本书原本是计划在山难30周年的日期正式出版的。也就是2021年的1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本书延至快5月才能正式上市,在此期间一直深受学界和媒体的关注。直到2022年底,已经有不少媒体包括新周刊、户外探险、新京报等对本书进行了跟踪报道,并入选了多个推荐书目

如: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30强、豆瓣2021年度图书(社科·纪实)、2021年户外探险OUTDOOR年度最佳户外出版物、凤凰网读书2021年度推荐图书候选第二届“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入围作品……


23年后,故事仍在继续

2021年6月,当《梅里雪山》在各个平台和读者间不断收获好评之时,一条来自豆瓣的信息吸引了编辑的注意。这是一位户外运动爱好者刚发的文章,他在又一次的梅里雪山之旅中,带上这本刚出版不久的书,来到了书中提到的佳兴村。

巧合的是,他入住的这家民宿,正是《梅里雪山》中小林借住过的人家所开;而接待他的两位女主人,正是照片中主人杰多家的两姐妹。看到自己都未曾见过的童年照片,两位当年还是懵懂孩童的女主人都激动得落下泪来;作者小林尚礼也对两位旧友的问候激动不已。

为感谢杰多家当年的热情接待,小林又陆续发来当年于佳兴村拍摄的旧照,而其中一张照片一角露出隐约的兽皮,则让自然保护爱好者意识到,以为早已在云南绝迹的雪豹,至少20世纪90年代仍在云南东北部栖息。

借由《梅里雪山》中文版的出版,这段22年前的缘分,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形式,再一次延续了下去。

……

经历过一场令人难以自拔的苦难之后,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许伤害并不能够被抚平,但那些伴随伤害而来的善意和缘分,却也可以安慰到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能够一直从中汲取勇气和力量,面对未来。

多杰家的孩子(右,斯娜央措)在多年后终于在书中看到了关于自己家的故事
书里有她和姐妹童年时仅有的照片和老屋的留影
出版社供图

 -点击下图阅读本书-

《登山物语》


可以与《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对照阅读的,是乐府文化2022年出版的郭净作品《登山物语》。他从梅里山难出发,讲述的不仅是事故,更包含关于山脉的一切,所以,你会在其中听到很多人的声音。该书同样以梅里山难为切入点,以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式,对登山者、村民、遗属等相关人物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访谈调查,从学者角度和中方视角,对梅里雪山山难以及后续事件对村民、登山者、遗属生活的影响做了记录,尝试通过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人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认知和理解,获得文化与文化间正向沟通的可能。

 -点击下图阅读本书-

《守山:我与白马雪山的三十五年》


《在雪山和雪山之间》


想要读到更多关于雪山的文字,让关于雪山的拼图更加完整,还可以阅读讲述白马雪山和滇金丝猴的守护者肖林的故事《守山:我与白马雪山的三十五年》,以及经历二十多年雪山生活,人到中年,回望来路的乔阳所书写的《在雪山和雪山之间》。

出版社供图


-点击下图阅读本书-



-END-

福 利





结合本书在留言区里评论
点赞前1、3、5名可获得
《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纸质书籍一本
以次日20:00数据为准
每期推送只能领取其中一项奖励




  

人类登山史上的第二大山难,点【在看】☟☟

相关阅读

  • 你会带上怎样的精神行囊,漫步2023?

  • 朝朝暮暮,沉淀过往,迎来新光。你会带上怎样的精神行囊,漫步2023?万有皆逝,惟有精神永存。我们撷取「希望」「信念」「豁达」「爱意」四个关键词,与你分享作家们来源于丰富的人生体
  • 我和北大出版社合作,写了一本书!!

  • hi,各位【常青说】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号主老常,公众号好久没更了,我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很多小伙伴们的催更消息,这下,你终于可以看个够了~大家久等了,经历过漫长的审核、校稿,翻遍
  • 为什么你看人那么准?你看人到底看什么?

  • 点击卡片关注晋早‍都说,"遇到好事,人会本能地、第一时间、告诉自己最关心的人。"所以,我出新书了,我欣喜地第一时间告诉我了我的父母接着就是告诉你:因为你在这个公众号,时间长
  • 【九哥推书】本期内含潜力准仙草级别之作!

  • 欢迎来到 • 九哥推书九哥小说评分等级:第一等:仙草:佳文难得,拍案叫绝,惊才绝艳,爱不释手!第二等:甘草:甘之如饴,可欢人心,昼夜不寝,手不释卷!第三等:良草:兴致盎然,津津有味,自得其乐,不疾不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如何用数学求证我们的人生?

  • “学了这么多年数学,你觉得数学有用吗?”“大概能让我在买西瓜的时候,知道五块钱三斤比两块钱一斤便宜些。”“只是这样?”“嗯……”数学到底是什么?亚里士多德把数学定义为“数
  • 微信听书 | 看啊,道路就在你我脚下

  • 明知道即使拼尽全力,也拿不到想要的结果,你会选择努力还是放弃?三浦紫苑的《强风吹拂》替我们做出了选择。一幢破公寓的10名大学舍友凑成的杂牌长跑队,企图挑战217公里的马拉松
  • 小圈子精彩瞬间 | 生命苦涩如歌,但浪漫永远不死

  • 电影《阿甘正传》中说:新年可真棒,一切从新开始,每个人都可以重新再来,获得第二次机会。揭开日历的第一页,你会用怎样的姿态迎接2023?在小圈子的日常分享中,你会看到书友们正在点滴
  • 你会带上怎样的精神行囊,漫步2023?

  • 朝朝暮暮,沉淀过往,迎来新光。你会带上怎样的精神行囊,漫步2023?万有皆逝,惟有精神永存。我们撷取「希望」「信念」「豁达」「爱意」四个关键词,与你分享作家们来源于丰富的人生体
  • 微软前中国区CEO吴士宏:越过山丘

  • 听到“教练”一词,相信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与体育相关,和企业经营扯不上关系。可是,吴士宏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除了大家熟知的体育教练外,教练还有一层很“神秘”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