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种植+农旅融合,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图为肖晓在瓜棚里检查南瓜的长势。尹理 摄

◎星沙时报记者 尹理

夏日清晨,暑气未起。

长沙县黄花镇朴愿有机农场里(以下简称“朴愿农场”),整齐的田畦间,一位头戴“渔夫”帽、手穿“冰袖”的女士正蹲在菜地里,查看蔬菜的长势。她就是朴愿农场的总经理肖晓。

“菜已经达标了,先收这边的。”拥有12年的种植经验,肖晓已经成长为一名娴熟的“新农人”。黝黑的脸庞,消瘦的身形,很难想象在成为“新农人”之前,肖晓还是一位从事广告行业的都市丽人。“厌倦了每天的文山会海,我希望能够改变一下我的生活。”

改观念,带动村民种有机

带着对大自然天然的亲近,2010年,肖晓在长沙县黄花镇流转了一块土地,她的有机生态农场正式启动。

“因为长时间使用化肥,这里的土壤瘠薄,养分少、肥力低。”农场刚起步,肖晓就遇到了“棘手”的难题。为了破解土地肥力不够的难题,肖晓做出了“休耕养地”的决定。肖晓告诉记者,“休耕”期间,她的身边总是充斥着怀疑的眼光和质疑声。

在肖晓的坚持下,三年时间,逐渐板结的黄土地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你看现在,我们的土地已经成为蓬松的黑土了。”肖晓捏起一小撮土,向记者展示着。

肖晓也完成了从媒体人向“新农人”的转型,但她的生态农场却迎来了成长期的“烦恼”。坚持有机种植,朴愿农场的蔬菜价格自然高于其他蔬菜。身边的同事们说实在不行就使用化肥吧,反正也没人能看出来。但是,肖晓拒绝了,“虽然没有人盯着你生产的每个环节,但是良心在看着你。说到底,有机农业做的就是良心。”

客户不信任,肖晓登门拜访,领着客户到农场实地参观;技术遇瓶颈,她带着团队俯在田间地头,共同攻克难题……渐渐地,肖晓的“执拗”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盒马鲜生、华润万家等大型商超成为了农场客户,销售难的困境迎刃而解。“更高兴地是,附近村民也开始跟我们一起,在自家菜田种起了有机蔬菜。”肖晓说。

敢转型,农业发展新模式

尽管市场打开了,但人工、租地、建设等诸多成本的投入,肖晓的农场一直处于艰苦运营的阶段。“单纯想靠土地生产赚钱,几乎不太可能,要维持下去,就必须另寻他路。”肖晓说。

2014年,朴愿农场开始转型,结合有机农业种植,建立起农业科普板块,形成以农耕自然教育、体验式学习互动为核心的亲子教育体系。“在农场开设了多个自然课堂,让蔬菜种植与科普教育成为企业的‘两条腿’,才能在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肖晓说。

通过这种模式,朴愿有机农耕科普园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忠实粉丝。“突破难关的唯一方式就是以时间换空间,我们坚持去做,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你在做有机,顾客也是慢慢地在积累。”肖晓告诉记者,多年的坚持与品牌打造,现在农场每年接待数万亲子家庭入园,并与数十所幼儿园、中小学达成合作,在亲子市场、教育市场备受青睐。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用工需求也不断增加。科普园80%的员工都来自银龙村,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月,直接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不仅科普园,还有近30名村民在我们包装车间工作,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有机蔬菜包装车间里,正在指导员工分拣、包装蔬菜的肖晓说。

“12年的有机农场,我觉得最宝贵的就是我们的理念。”肖晓告诉记者,农业难,难就难在如何挖掘一块土地的多重价值。“通过嫁接自然教育和研学旅行,增加土地的附加值,我想我们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农业发展之路。”谈及未来,肖晓如是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