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助共富|陈健民:心系果园半生 结出硕果累累

【人物名片】

陈健民,男,1960年2月出生,浙江衢州人,中共党员,果树专家、高级农艺师,曾任衢州市果树首席专家、衢州市农业局经济特产站副站长,为衢州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员,曾获衢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衢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助力领域】

专注于果树生产技术推广,侧重柑橘品种研究、生产管理技术推广,大胆引进新品种,为果农提供技术培训和专业辅导,以科技扶农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果树生产技术推广是我的专业所长,也是我的兴趣所在,所以这40年来我一直在做这块工作。”寥寥数语,陈健民吐露自己多年来倾注在农技推广工作上的心声。

“做农民喜欢的人、农村欢迎的人、农业需要的人。”这是陈健民长久以来坚持的工作信念。自1982年从浙江农业大学果树专业毕业后,他扎根基层一线,坚守为农职责,与农民打成一片,长期致力于柑橘品种研究,先后引进“红美人”“鸡尾葡萄柚”等新品种,线上线下为果农提供技术培训和专业辅导……

引进“红美人” 栽下致富果

“橘奴千树,筐篚满家,市橘之舟,鳞次河下。”徐霞客笔下的衢州柑橘,已有数百年的种植历史。上世纪80年代初,刚刚毕业的陈健民被分配到衢州市园艺场,从事柑橘生产技术研究推广工作。

那时的柑橘种植以散户为主,存在柑橘管理粗放、品质不高、品牌不响、效益偏低等问题。陈健民头戴笠帽,脚穿胶鞋,深入田间地头不断摸索实践,系统解决柑橘旺长不结果、病虫防治、科学修剪等问题。

进入21世纪后,“柑橘大市”衢州出现“卖橘难”窘境。随着气候影响和外来柑橘品种冲击,当地盛产的椪柑效益连年走低,柑橘转型势在必行。

如何帮助橘农走出困境?陈健民苦思冥想。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一家农户散种的两棵“红美人”上找到答案。“红美人”果肉细嫩,品质优良,比起椪柑要好吃很多,陈建民当即决定尝试引进新品种。

2010年,陈健民带着两个种橘大户出发,不远千里去到四川成都,一口气带回30多公斤接穗,高接换种约60亩“红美人”,他和农户们怀着欣喜又忐忑的心情等待结果。第二年,高接换种橘树开始结果,第三年,终于喜获丰收。

“红美人”果如其名,外形圆润光滑,果肉柔软多汁,果实含糖达到15度,比起老品种柑橘,身价足足提升10多倍。一时间,“红美人”使柯城、衢江的一些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增收致富。

之后几年,陈健民着眼于调整改善柑橘品种结构,大力引进“爱媛”“鸡尾葡萄柚”“四季金橘”等多个优良品种,带领农户致富之路越走越甜。

一次下乡指导,一位农户上来就握住陈健民的手,一个劲说着感谢。在陈健民还一头雾水的时候,那位农民开了口:“我去年种葡萄柚的收益达到60万元,没想到能赚那么多钱,这都要感谢陈老师。”

陈健民在果园查看橘树病虫害问题。

东西扶贫结硕果

陈健民参加工作后不久,曾被派往日本静冈县进修学习。“当时我们柑橘种植生产各方面都还相对落后,日本的生产技术和水果营销方式值得学习。”陈健民说,在静冈县柑橘试验场,他见识到更先进的栽培、疏果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接触到以前从没听说过的品种。

在外进修学习的一年时间里,陈健民为吸收新知识而感到振奋的同时,也暗自下定决心,要把学到的东西带回家,用科技之光照亮家乡人民致富之路。

结合衢州柑橘的生产实际,陈健民走进乡村,广泛为果农开展柑橘栽培技术培训。他将自身掌握的经验和长久以来的研究探索做成课件,利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和化繁为简的数据,详细讲解选种、嫁接、施肥、浇灌、培土等方面的柑橘生产技术知识。

工作之余,陈健民一有时间就去橘园,去农户家里看,去示范基地看。“有些做法在电话里是讲不清的,需要现场手把手演示。”陈健民说。在基层农技推广岗位上,他一干就是40年,真正帮助果农提升果树种植技能和创业能力,实现“家门口就业,种果树致富”的愿景。

近两年,陈健民还将果树生产技术送到四川贫困山区,延续瓜果飘香的繁盛美景。他随东西部扶贫协作小组,赴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镇、永昌镇和通泉镇,开展果树技术培训。

“‘太秋’甜柿和‘阳光一号’橘柚有什么特点?”“适合种在什么样的地形上?”“生产管理上应该注意什么?”在禹里镇培训会场,90余名果农听完课后纷纷提出问题,陈健民一一详细解答。课后,陈健民购买“太秋”甜柿,并邮寄给当地农民试种。

陈健民为果农开展柑橘优质高效生产培训

技术送上云课堂

退休后,陈健民的工作场景有了变化,微信群、公众号成为他的“云上教室”。他的农技传播搭上新媒体的“快车”,使得生产种植知识技术手段“飞”入更多百姓家。

“疫情期间,不能下乡现场指导,有需要技术指导的,大家尽管在微信群中提出来,上传照片最好,便于准确解答,能为大家服务,我很乐意。”陈健民活跃在多个微信群内,为大家一一提供技术指导,助力农户尽快恢复生产。为帮农户预防柑橘黑点病,陈健民还专门到橘园录制详细的柑橘黑点病防控科普视频,并发到微信上,为广大柑橘种植户提供指导。

在以科技力量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这条路上,陈健民收获沉甸甸的“果实”,也得到许多嘉奖。但对他来说,荣誉奖励并不是最重要,去做喜欢的事才是目标。

“退休之后,我有更多时间下乡指导。做了这么多年,我依然很喜欢我的工作,会干到干不动为止。”陈健民说,他会坚持做好一名农技传播人,在乡村振兴之路上繁育更多硕果。

【银助通道】

如您有意与文内的银助人才取得联系,征询相关专业领域问题,请搜索“老年报小助手”微信号(taoyueqing08),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通过后发送“银助共富”,将有工作人员与您取得联系。

见习记者 韩林园 通讯员 杨俊晨 邱妍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